“纽约跟巴黎,我也差不多去滥了,但还是伦敦最棒啊!” 有个以旅游为业的好朋友这么跟我说。这真叫人意外。通常听人说英国英镑贵,东西又不好吃。既然物价高又没有美食,究竟是什么吸引朋友,让他认为伦敦最棒呢?我实在好奇得不得了。说这话的朋友和我在假日午后碰面,优雅地喝着红茶,完全沉浸在英国风情中。我没去过伦敦,所以只能默默地听他说。 伦敦是个美术馆大宝库,而且几乎都能免费入场,真是太棒了。既然这样,我打算尽情逛遍伦敦的美术馆,四处闲逛,探索自己心目中的伦敦印象。 ▲国家艺廊(The National Gallery) 国家艺廊是以企业家约翰·朱利安斯·安格斯坦(John Julius Angerstein,担任劳埃德银行要职)的三十八件个人收藏为基础,于一八二四年设立的,是全球最大的美术馆。我看了心里也有底。这里有罗浮宫博物馆也收藏的达·芬奇《岩洞中的圣母》(Madonna of the Rocks),还有据说是汉斯·荷尔拜因(Hans Holbein der Jks)作的《使节图》(Die Gesandten),是一幅著名的视觉错误神秘代表作。
这幅不仅是肖像画,也反映了当时的英法两国的政治关系,宗教改革的背景;除了体现画家高超的技艺,也充满了隐喻。从某个角度看,画面下方的奇怪形状是一个骷髅,人们往往被逼真细致的表面所吸引,却不知从不同的角度才能看清这幅画表达的真相。 其他还有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等著名画家的作品。我在一偿多年夙愿的激动下,优游于宽敞的美术馆中,真开心!此外,馆藏中也有英国最受欢迎的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作品,数量多到令人咋舌。 ▲ 透纳《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JMW Turner,The Fighting Temeraire, 1838 在国家艺廊旁边还有另一间国家肖像画画廊(National Portraits Gallery),友人向我保证,那里非常值得一逛。正如其名,这间美术馆仅收藏英国人的肖像画,是一八五一年因为伦敦世界博览会而设立,最著名的就是在一八五六年首次展出莎士比亚的肖像画。馆内最古老的肖像画,是一五〇七年绘制的亨利七世。欣赏之后,令人感叹,的确是一幅稀有典藏,从中还能体会到辉煌的英国史及当时的生活情境。 ▲ 莎士比亚肖像画 The Chandos Portrait of William Shakespeare,1600s 午餐是在国家肖像画画廊的阁楼餐厅吃的,这里的沙拉真是好吃得让人回味无穷。我开始怀疑:一般人都说英国的食物难吃,这个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接下来我去了泰特美术馆(TateBritain),还有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满心愉快的伦敦漫步,甚至令人忘了时间。走在伦敦就等于逛着一间间美术馆,伦敦街头就是如此,几乎到处都是美术馆。在泰特美术馆里,我望着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的代表作《夏洛特之女》(The Ladyof Shalott),好一会儿目不转睛。此外,在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典藏间里收藏了画家长年使用的调色板,以及用来素描的笔记本,每项物品都深深吸引着我。
伦敦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似乎花多少天都逛不完。话虽如此,我却有个说什么都一定要造访的地方,就是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Sir John Soane’s Museum)。
约翰·索恩爵士是一位知名建筑师,代表作即为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在他过世之后,故居直接开放成为博物馆。一走进馆内,到处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古代雕刻和建筑零件。据说这里是全伦敦最eccentric(具有特色或搞怪)的博物馆,即使有再多贵重珍藏,但能以个人珍藏直接摇身变为博物馆,也堪称伦敦才有的城市特色吧!
此外,由于这里原本是个人住宅,看得出在展示安排上花了很多巧思,到处都是门中有门,充满惊奇与古怪,令人目瞪口呆,合不拢嘴。这次的伦敦之旅中,最有趣的就是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这个景点没有很多人知道,不论逛多少天,都不腻。 ▲ 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 手绘结构图 美术馆之旅中,也没忘了同时来一趟二手书店之旅。从特拉法尔加广场走一小段路,就会遇到一条大约一百米长的小巷,叫作西瑟巷(Cecil Court)。这里是伦敦唯一的二手书店街,大概有二十家二手书店。喜欢书的人可以在这里愉快地逛上两个小时。想要找些古董、古币、旧邮票的话,也推荐来这里。
至于旅馆所在的圣詹姆斯一带,则有很多传统老店。例如,以衬衫闻名的Turnbull&Asser,香烟名牌David Duff、Dunhill等,是个很适合漫步的地区。我到了一六七六年创业的王室御用帽子名牌Lock&Co.,店面外观平凡无奇,入口狭窄,进到里面,发现店内较深,完全是伦敦老店的类型。店内一角展示着当年纳尔逊(Horatio Nelson)将军戴的同款帽子。我在这里买了一顶毛毡帽,想为自己四十岁的首次伦敦之旅留下个纪念。亲切的店员用一个很大的机械式仪器帮我测量头围,以便选择尺寸最适合的帽子。 “年轻时应该到处游历,这将成为人生的食粮。不过,四十岁之后就得到圣詹姆斯看看,这样才能真正结束游历。往后的人生就停留在这里。” 有画网,一个艺术的地方~~ 您可以戳文章标题后面蓝字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