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了我的祖先,看气色就能辨疾病!

 鲁京翁 2017-05-03

他是经方大师张仲景,被人称作扁鹊再生,他的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中,300多个方剂流传至今。那么张仲景是如何成为一名名医的呢?他又有哪些过人的医术呢?




医门一入深似海,乱世立志救苍生

张仲景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父亲是读书人,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张仲景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书籍,对名医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加之童年时代政治黑暗,朝政腐败,农民起义此伏彼起,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使得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



张仲景10岁左右时,拜名医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来制药,从来都不怕苦、不怕累。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张仲景。



张仲景博览医书,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进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尽管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但为了家族的荣耀,他还是通过“举孝廉”,进入官场。

汉代从汉武帝开始实行举“孝廉”的选官制度,被举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需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孝廉。


张仲景被朝廷指派为长沙郡太守,长沙郡位于今天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当时做官的人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为了能给百姓看病,张仲景决定每个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开放衙门,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坐在大堂上,为百姓看病。



“扁鹊再生”


凭气色判断病症


张仲景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其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是“扁鹊再生”,他往往看一个人的气色就能判断出对方得了哪类病,曾经有位诗人王仲宣身上潜在的病症就被他言中。


诗人王仲宣和张仲景是好朋友,张仲景看出他身上潜伏着麻风病病原,就对他说:“你身上有一种病,要早点医治,不然到40岁时眉毛会脱落,再过半年后,将会有生命危险。我劝你还是先服几剂五石汤。”麻疯病是非常危险的传染性疾病,得病之后会被人瞧不起,所以张仲景没有对王仲宣说出病名,只说了病症。



然而王仲宣以为张仲景只是在吓唬自己,并没有听其劝告。不久之后,两人再次相见,张仲景通过观察他的气色发现并无好转,于是再次劝告,可王仲宣还是不信,没有按照他说的做。二十年后,王仲宣果然眉毛开始脱落,半年后不治身亡。这件事被中国晋朝医学家皇甫谧记载在《针灸甲乙经》里。


冬天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习俗源于张仲景


张仲景的家乡在今天中国河南省南阳市。有一年冬天,这里天气异常寒冷,有很多人因为天气寒冷冻坏了耳朵,张仲景想了个办法,给病人熬了一锅汤,面里边搁了羊肉、生姜、白芷等,取名为“祛寒娇耳汤”,并把制作方法传授给百姓,百姓吃了之后冻上的耳朵就化开了。



娇耳据说就是最早的饺子,张仲景为百姓舍药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农历的除夕和正月初一,人们在过年的同时,也庆祝那些耳朵被冻伤的人康复,娇耳于是就成了节日的美食。今天,我们已经不用娇耳汤来治疗冻伤了,但饺子却成为人们春节时最常吃的美食。



妙思辨证立论治,医家经典永流传

据史书记载,东汉后期疫病流行,南阳地区许多人因此丧生。面对疫病的流行,张仲景内心非常悲愤,他系统研究古典医书,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外感热病等病症的发病原因及演变规律进行认真总结。


张仲景广泛搜集有效方药,对民间采用的针刺、灸烙、药摩、坐药、浸足、灌耳、舌下含药等多种治疗方法都一一加以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张仲景终于写出了中国第一部临症医学专著寒杂病论》,共十六卷,介绍了延续,使中国的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此书被中国历代医生所尊崇,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书”,张仲景因此也被称作“经方大师”和“方祖”。



现在在河南南阳的医圣祠里,收藏有一套珍贵的民国时期木刻版《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后人保存下来的。


著作对现代医学产生深远影响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证实了它们主治明确,疗效显著。这些药物配方成为了中华医药的一大瑰宝,现代中医仍传承着张仲景的精神,研习着他的医学原理,《伤寒杂病论》中的许多药方,经过改良后愈发受到现代人的推崇。


《伤寒杂病论》在现代临床的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 刘景源

“《伤寒杂病论》的方剂在现代临床中还都在使用,其中有很多对临床非常有指导意义的方剂,比如治疗感冒的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这都是常用的方剂,疗效非常好。


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河南南阳医圣故里,成千上万的民众从各地赶来,他们带着虔诚的心来此观礼、祭拜、祈福平安健康。当地除了医圣祠,大大小小的祭拜张仲景活动随处可见。



医圣山下18米高的张仲景雕像前,聚集了众多百姓前来敬献花篮、沉香、优质药材,以此感谢张仲景在医学上为世人作出的贡献。

  


来源:CCTV4国宝档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