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都爱金色

 北北的fish 2017-05-03

作者注:本文系【轩尼诗X.O】约稿


人人都爱金色。璀璨的,绚烂的,闪亮的,金色。世上当然也有其他金色。比如白金,比如紫金。然而它们的色调,就没那么迷人。

 

人类所爱的,是金色温暖华贵的光芒,是地地道道的黄金。


19世纪末,有化学家为俄罗斯人使金餐具吃鱼子酱辩护,说别的器具都有味儿,就金子特别稳定,不会影响鱼子酱的味道。



一介尾张农民闯到日本关白之位的丰臣秀吉,也爱黄金:造起大阪城,万物金灿灿,还要造黄金茶室,指望茶具都金箔莳绘。




19世纪,法国对金色的喜爱,影响到了酒上面。干邑的金色,要比葡萄酒更深邃一点。那是葡萄酒的精华,是香槟都未曾体验的蒸馏。




最初,金色的使用,都逃不脱华美与财富

 

埃及的金制法老面具,希腊人传说中伊阿宋去寻找的金羊毛,公元前意大利人用的金色冠冕,皆如此。金子是财富,是华贵,是购买力,是一切。教会一度觉得,万物皆是上帝所创,所以最华美的,都要用来赞颂上帝,于是东正教拜占庭艺术,很爱镶嵌金子。




在西方文化里,攫取黄金是一种本能,是自力更生、奋斗、上帝给你的酬报。

 

之后金色代表的意义,从财富变成了高贵与权威


当然,此后,多少有些变了。金色装饰摆弄多了之后,便从单纯的富有炫示,变成了高贵与权威。

 

路易十四喜欢土豪金,以至于满巴黎镶嵌黄铜后,他后面的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就开始喜欢象牙、植物图案、小片黑曜石等等,不那么土豪的东西。只是到拿破仑登基,再度卷土重来:红天鹅绒与金色,光闪闪的。




为什么呢?难道拿破仑也是个土鳖吗?倒未必。从色彩学上讲,红色给人庄严宏伟热情之感,金色予人辉煌温暖高大之相。拿破仑帝政时期的家具,典型的风格便是:老子不要坐着舒服,就是要显得堂皇!

 

在这时,金色便成了另一种姿态。从财富便成了高贵与权威。

 

只是纯粹喜爱金色

 

将金色发扬光大的,是克里姆特先生。奥地利人,喜欢逛维也纳,对东正教艺术有好感。




他喜欢女人,喜欢金色。在他那里,金色跟财富没什么关系了。克里姆特提出过一点,“不要以为金色就是黄色——金色应该是闪烁的。”他希望自己的画有别于寻常黯淡无光的油画。你可以批评说,他的画金闪闪得未免过了分,但或者这就是他所追求的:他笔下内向的女性,沉眠在光芒万丈的金色背景里。

 

单纯作为一种色彩,金色也足够美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金色当然高贵、光荣、辉煌,但我们仅仅是喜欢它的颜色呢?

 

比如说,轩尼诗新出的X.O 2015金色珍藏款。并不是说瓶子是黄金打造的,而是单纯的,金色很好看。




由工业设计鬼才Tom Dixon打造,灵感来自于自然界的宝石原石。

 

在这个时代选择金色,其实是种怀旧,是跟时间讨价还价。因为这世上已经没有了真正的贵族,代表财富的是游艇、别墅或其他东西,金色只留下了一点作为历史的高贵,以及作为一种颜色的属性,一点慰藉。当年在秀吉时代,选择黄金就是选择豪富,而在这个时代,选择金色,也可以是一种温和。

 

如上所述,夕阳是金色的,丰收的麦田是金色的,而轩尼诗X.O 2015珍藏版,也是金色的。干邑的金色,比白葡萄酒的金色、香槟的金色,更多一点时间的味道。很醇厚,很饱满。人都说岁月鎏金,看一眼酒体的颜色,这金色,是时间一抹一抹给涂上的。

 

就像青绿色大多清爽,红色大多浓厚,金色也是可以很温润雍容的。是时间的痕迹,也是对经历过时间,同样一路走来的,自己的慰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