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上春树中前期,男女主角们大多一个德性

 北北的fish 2017-05-03

村上春树的父亲是侵华日军。他自小与父亲关系不好。
所以他小说里,父亲几乎不出场,或者干脆死掉了。其他类似于父亲的形象,都有幽暗的一面。《海边的卡夫卡》里面,田村卡夫卡的父亲是黑暗面这事,尤其明显。鼠跟他的父亲也是非常抵触的,《且听风吟》里面专门讽刺过鼠父亲发战争财这事。
他会提到母亲,很少,但是有,比如《家庭事务》,比如《夜半蜘蛛猴》的两个短篇,基本上母亲就是一副很温厚家常的样子。
但父亲的形象,他就是能避则避的。
连带着,他对军方、政治家和右翼的态度,也一直很抵触。这体现在从《寻羊冒险记》开始一系列有政治隐喻的小说里。



他大学读了七年,中间参加过学生运动,喜欢泡爵士乐酒吧。是个叛逆青年。
期间受美国文学巨大影响,包括菲茨杰拉德、卡佛与雷蒙德-钱德勒。
贷款与妻子一起开爵士乐酒吧,到年近而立开始写小说。
头四部小说,《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谈论的是岁月流逝、幻灭与死亡。
《寻羊冒险记》与《舞舞舞》陈述的是黑暗的、虚空的彼侧世界如何吞噬人生命的一切。



读过雷蒙德-钱德勒、卡佛和菲茨杰拉德小说的人都明白。
钱德勒塑造外表淡漠的硬汉形象(马洛)。
卡佛用极简的口吻叙述各人隐痛深沉的生活。
菲茨杰拉德小说男主角多为梦想幻灭之人。
因为喜欢这三位,所以村上春树也喜欢这三类主题。钱德勒、卡佛和菲茨杰拉德都喜欢一个郁郁独行的男主角,村上春树也继承了这一点。读过《漫长的告别》和《舞舞舞》的人,一定会发现村上春树对马洛推崇之极(参考面对警方询问那段,简直是致敬),所以他小说里的“我”也有大量类似于马洛的,独往独来的行径。



加上他的美国文学爱好背景、他的童年、他背叛的青年时期,促使他的小说最后成了我们读到的样子:


基本是描述现代城市扭曲幻灭、彼侧幽暗世界(权力、暴力、欲望、资本、战争)的可怖、个人在这类世界里淡漠处之的姿态。
也有强力的反抗,比如1995年《奇鸟行状录》,可说完全是部反战反暴力寓言。《海边的卡夫卡》也是田村卡夫卡、中田和星野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抗黑暗。



以前说过,他小说里,几乎永远有这么一对女性,翻来覆去的出现。一个导向安静和黑暗世界,一个趋向蹦跃与活泼世界。
村上春树通常会与前一个沉静型的睡觉(直子、由美吉、妻子、图书馆女郎),和后一个活泼系的调情。
因为他的小说,总是在此侧和彼侧之间摇荡。主角迷恋黑暗的彼侧世界,但需要此侧的、现实生活的活泼的姑娘,把主角从幽暗的世界拯救出来。他自己也承认过,自己从小到大,积累了许多生活的毒素,需要倾吐出来。
所以他的小说,也就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