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高级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孩子成为另一个你!

 huangwalter899 2017-05-03

亲子教育改善亲子、师生关系,快速提升成绩

健康养生:唤醒自愈力和免疫力,现场见证奇迹

企业家课程:传授经营大智慧,获得财富和解脱

大学生创业:启发创新与创造力,实现创业梦想

一位网友留言说,家里孩子6岁了,给他买了许多儿童图书,但就是不看,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要看电视、玩手机,如果没有手机就会哭闹,给了手机立马就会安静下来。

「怎么才能让我的孩子少看电视、少玩手机、少打游戏,多看书呢?」许多父母在后台留言询问。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01

首先,你是手机爸妈吗?


再来看看最近引发许多关注的一篇作文,作者是一位小学生,他在作文里这样写道——

爸爸,我一直想对您说:和我玩一会。你只会玩手机,玩完手机就看电视,我真的非常生气,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

他说,看着近乎依赖的玩着手机的妈妈,他只有委屈和无奈。在他的房间里,摆放着大量的玩具,还有妈妈给他买的一个苹果电脑。

但是对于他来说,游戏、电脑都代替不了爸爸妈妈的陪伴。

对于他而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不要说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孩子的心思是我们大人想象不到的敏感,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也曾年少,也曾渴求爸爸妈妈的关注,仔细算算,我们还能陪孩子多少年?

很多事情,等到孩子长大了,就迟了……

02

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孩子性格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一书,这样来形容孩子的表现与家庭的关系:

父母是原件

家庭是复印机

孩子是复印件

意思是说,孩子的问题,100%是父母的问题。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根源只能从原件上面去找。有这样一组研究:

孩子自卑、自私

父母中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孩子喜欢暴力或奴性十足

有一个喜欢打骂的家长(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胆小害羞

管得过多,时常责怪,包办代替(干涉型家庭教育结果)

不善良

父母必有一个人缺乏同情心(暴力型家庭教育结果)

不懂是非

必有一个专制,喜欢替孩子做决定的家长。或是一个不明事理的家长。(干涉型或溺爱型家庭)

小心眼

缺乏宽容的家庭环境,指责是这个家庭的主基调(干涉型家庭结果)

不上进

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或父母对自己要求过低(干涉型或放任型家庭)

懒惰

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干涉型家庭或溺爱型家庭)

喜欢埋怨

必然有一个负面思维的家长(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脾气暴躁

必然有一个家长脾气不好,习惯通过发火这种不良方式与人沟通(干涉型或暴力型家庭)

自以为是

父母溺爱的必然结局(溺爱型或放任型家庭)

自私、不会关心人

父母宠爱过度,不让孩子表现(溺爱型或放任型家庭)

不快乐整天板着脸

夫妻不和或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干涉型、暴力型或放任型家庭)

过于敏感、多疑

家庭不包容、缺乏温暖(干涉型或者暴力型家庭)

不喜欢学习

家长不爱学习或者不认为学习有多重要(干涉型、暴力型、放任型或无文化型家庭)

冷酷、孤僻

必然有一个放任不管或喜欢暴力的家长(放任型、暴力型家庭)

上面这些例子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思考什么?

思考我们的家庭是否有温度,思考我们自己是不是变成了「手机爸爸」和「作业妈妈」。

一位母亲分享说,当孩子对她说「妈妈,陪我玩儿会吧!」

自己却总是拿玩具搪塞孩子,「宝贝乖,自己玩会儿吧,妈妈有事!」

而所谓的事,无非就是刷刷微信看看朋友圈!

而每次看到孩子拿起自己的手机在玩的时候,又会呵斥孩子,如果孩子不情愿,自己还会长篇大论,以对眼睛不好等种种理由来教育孩子。

可孩子玩手机、看电视、打游戏,到底是受了谁的影响?

我们怪孩子沉迷手机电视,同时,我们又切断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与陪伴,间接地把孩子推给了手机电视。

不仅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我们成年人之间,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曾经在微博上就有个热点话题,假如和一直玩手机的男/女朋友吃饭,是怎样一种体验?你的感受会如何?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在和父母的互动中,爸爸妈妈一直看着手机,孩子又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的连接就是这样被阻断的,情感缺少流动,关系不够质量。

03

董卿: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

自己就得先变成什么样

因为《朗读者》大红大紫的董卿,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谈及自己儿时的经历——

董卿的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儿时的每个暑假,父母都给董卿列书单,于是,阅读成了董卿少年时期的一项娱乐活动,也像是一个必修功课。

有人说,暑假还要孩子读书,这样的父母太严苛。但是,即使父母不给董卿安排读书任务,董卿应该也会乐于读书。

董卿的父母均毕业于复旦大学,家里藏书颇丰,如此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很自然地爱上阅读。

而且可以想见,热爱阅读、明理知性、不放弃成长的董卿,也会言传身教,把这些优秀品质传给她的孩子。她说: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换句话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热爱阅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而不是把兴趣当做任务。

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不在于给孩子买了多少书,而是和孩子一起看了多少书,一起去感受了书籍里面的故事,不是自己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却大声怒吼只知打游戏的孩子;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热爱运动交友广泛,可以带孩子去爬山、打球,而不是一下班就窝在家里看电视当宅男宅女;

如果希望孩子将来家庭美满,就先好好去关爱自己的爱人,让孩子在我们身上学会爱人的方法,让孩子成长于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有一句话说的好,「父母恩爱,就是最好的家教」

成长原本就不是太过玄妙的事情。希望孩子好好成长也很简单,只要家长不要放弃对自己的成长就好了。

希望我们的生命,让孩子值得骄傲。那样,孩子的未来,也会成为我们的骄傲。

这像是一种轮回,也是世间最简洁明了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