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姑娘十八一朵花。南郡秭归县的女孩子王昭君才年方十六,便成了十里八乡无人无晓的美人。王昭君的名字,像一轮皓月,朗朗根据。她的微笑宛若一轮皓月,黑黑的长睫毛一闪一闪地,让每一位看过她双眸的人为之痴醉。 人们都以为,条件这么优越的她一定会找到个好郎君,过上幸福的生日子。然而严酷的现实把她的幸福梦想击碎了。 历史的长河推进到了西汉后期,这时已汉元帝在位时的西汉后期。经过汉武帝的开疆阔土与汉宣帝的励精图治,当时的西汉已经大为富饶。劲敌匈奴也内斗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北匈奴虽仍对中原虎视耽耽,却也没了抗衡的能力;而南匈奴则习惯了与汉室的友好,过起了安逸的日子。都说「饱暖思淫欲」,汉元帝觉得也是时候该享受享受了,就开始在全国各地选拔美人入宫。 终于有一天,官差叩响了南郡王家的大门。君本位的古中国,帝王的号令就是一切,可怜的王昭君又能怎么办呢?含泪与家人告别后,她只得跟着官府的小舟,沿着长江、汉水的水路一路北上,来到长安的宫城之中。 面对着未知的宫廷生活,王昭君不禁暗想,自己就如同涛涛江水之中的一叶扁舟,身世沉浮,不知所托。 然而,等待王昭君和其他姑娘的并非帝王的宠幸,而是宫中的地狱「掖庭」。这里曾是皇室监狱,墙高窗矮,最初专门关押皇室成员和宦官、宫女。 后来这座监狱,被改装为「储秀宫」,用来将王昭君这样民间招来的秀女暂时安置。地方虽然不怎样,倒是利于管理,其掌管者号称「掖庭令」,虽是个芝麻小官,却也能一手遮天,秀女的生死存活、能否得到帝王宠幸,与他关系莫大。 面对这样的情形,许多姑娘选择了忍让妥协,放下自己的尊严,低下头来讨好「掖庭令」官大爷们,暗里好好打点一番。如是,就能在掖庭里过得舒坦一点,甚至可以赢得皇帝的宠幸,走上一条飞黄腾达的道路。 可是自尊心强、心高气傲的王昭君却偏偏不愿屈尊于「掖庭令」。别说是贿赂了,就是给个浅浅的笑脸都不行。「掖庭令」们自然不会给她好脸看,时不时就给王昭君找点麻烦来。而王昭君更是拒绝服软,和「掖庭令」使起了小性子对立了起来。 其实和「掖庭令」对立倒也不是最致命的。在皇帝和王昭君之间,还隔着一位宫廷画师毛延寿。和看待「掖庭令」一样,王昭君哪里会把看在眼里呢。殊不知,毛延寿就是皇帝的眼睛。他画谁漂亮,未必得幸;但是画谁丑,就一定不会得幸。 所以他要是想收拾一个不服管的小丫头还不容易?画笔轻轻一点,王昭君妩媚的双眸下,便多了一颗「亡夫泪痣」,皇上看了能喜欢吗?就这样,可怜的她深陷掖庭而不得宠幸。 时局的变化为王昭君的人生带来了转机。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朝,他请求迎娶汉女,自请为婿。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奔着和亲来的,迎娶一位汉室公主以替代刚刚过世的老婆。 汉元帝爽快地答应了这门政治婚姻,于是传旨,在宫中物色五名人选,供单于定夺,王昭君所在的「掖庭」也被列入选拔范围内。王昭君闻讯,应声起嫁!为了自己不致深锁宫中度过余生,她只能豪赌一把了。 后人多夸耀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忠君爱国、重视民族大义之云的……其实她也是无可奈何,要不是没活路了,谁又肯远离中原,远嫁苦寒的塞北呢?都是命运弄人啊! 王昭君临行前,来到大殿与皇帝及宫中众人告别,她美丽的外表一下子让汉元帝颇为惊谔。可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汉元帝没法当场反悔,只能让她嫁了呼韩邪,并封她为「宁胡阏氏」。 事后,为了以示惩戒,汉元帝下令把毛延寿等一众画师通通处死弃市了。只因一介红颜,不知多少人头落地啊!也是冥冥之中的果报? 汉元帝懊恼不已,而呼韩邪单于则可谓是喜出望外。白捡了个美人儿不说,还获得了一大批赏赐:锦帛28000匹,絮16000斤,美玉金银难以数计。汉元帝更是亲自为呼韩邪单于饯行,送行送出长安以北十余里。 伴随着长河落日,王昭君和呼韩邪的驼队消失在长安的地平线上,驶向了茫茫大漠。大约走了一年,他们总算到了塞北的匈奴牙帐。初夏时节的漠北水草丰美,匈奴人则热情地欢迎这位新「阏氏」。看样子这位江南姑娘终于在塞北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自古红颜美人的感情似乎都以不完美居多。而王昭君似乎也难逃这样的命运…… 王昭君的老家南郡秭归地处江南,可谓是一片富饶之地。四季如春,物产丰富,风光秀美。而如今,这些却成了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的画面了。塞北匈奴虽是天高地阔、视野宽广,然而却冷风怒号、荒草丛生、地广人稀。水土不服的她夜夜都梦见回娘家,可惜这不可能做到,她只能痛苦地思念故园。 反倒是她的兄弟得以沾了一点姐姐的光,因「和亲之功」,他被封为「侯爵」,多少边关战将穷尽一生征战沙场都未必能得此战功,反倒是这王家少爷说句不好听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对于不能归乡的她而言也算是一种心理安慰吧。 呼韩邪单于虽是个漠北大汉,倒也是个性情中人,颇有几分侠骨柔肠。老夫少妻,百般恩爱,也算一段好姻缘了。 天有不测风云,才过一年,呼韩邪便跟着汉元帝一道归西了,只留下了刚刚降生的遗子伊图智伢师。王昭君一个才二十出头的姑娘就这样守了寡。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呼韩邪死了,这场没什么感情的政治联姻也该结束了,她迫不及待地上了一道表章乞求皇帝开恩,让她回家吧。 其实这点要求并不过分,皇帝一句话,王昭君的心愿便可以实现了。可惜命运却偏偏跟她作对。 呼韩邪新丧,南匈奴面临新的权力重组,因此汉成帝冷淡回绝了昭君的请求。而呼韩邪的继承人,也就是呼韩邪与前妻所生之子雕陶莫皋继位了,尊号复株累单于。新单于,竟然「惦记」上了王昭君。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其风俗自然与汉人大为不同。《汉书·匈奴传》记载:「匈奴父子同穹庐卧。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无冠带之节,阙庭之礼。」因此,复株累单于身为养子有权迎娶后妈! 对于一位来自中原的女性而言,这算怎么一回事啊?显然王昭君不可能接受这种严重违背汉族伦理的行为?她只得再次发出「乞归」奏章,结果汉成帝以冷冷的「从胡俗」三个字回绝了她。没办法,帅土之滨,莫非王臣,她的身体和命都是皇帝的,她除了听皇帝的话,又还能有什么办法。 就这样王昭君被迫嫁给了复株累单于…… 伊图智伢师,是王昭君与呼韩邪的儿子。哪知他竟成了复株累的肉中钉、眼中刺。伊图智伢师的血统对复株累构成了威胁,谁能保障这小家伙长大以后不会觊觎单于的宝座呢? 为了永绝后患,他便杀害了伊图智伢师。作为一个女人,可怜的王昭君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儿子被杀死了。 经历过短暂的丧子之痛,此后的11年里,王昭君总算是进入人生中最稳定的时期了,她又生下了两个女儿,也算是弥补了丧子之痛了。 而也正是王昭君身为「阏氏」的功劳,西汉与南匈奴得以相安无事数年,直到王莽篡政后一番瞎折腾才终结了这种和平局面。史书记载当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也难怪有人会把王昭君与西汉名将霍去病相提并论了。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也死了。这次没人逼着王昭君改嫁了。可朝廷也似乎早把她忘了,没人关心她的死活。 寡居一年后,王昭君便撒手人寰了,时年才33岁。33年的短暂人生竟有12载光阴留给了这漠北大漠,可惜她短暂一生,真爱难觅,而后又客死异乡,可悲,可叹! 一切都是那个时代的错,一个明眸皓齿、杨柳细腰的美女,再也回不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