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城镇规划建设,如何“记得住乡愁”

 阳光普照一生 2017-05-04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提高城镇建设水平,“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其中“记得住乡愁”是颇为文艺气的表述,但又最生动贴切,表达了人们对过往城市建设的反思,对新城镇建设的美好期待和设想。


“记得住乡愁”,这很好理解,我们居住的城市,不仅要有华美的外表、宽敞的空间、别致的现代造型,还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貌以及精神需求等密切联系,成为缓解居民心理疲劳、提升幸福的“精神家园”;不仅要注重气派与豪华,还应该给予公众充分的公共活动空间。这种空间能激活我们的充沛激情、丰富创意和归宿感,这种充分融入了感情、灵魂、文化的城镇,当然也就是“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化的空间。



遗憾的是,这些年的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太注重物质主义、大干快上、“长官审美”,还是让“记得住乡愁”的规划成为了一种稀缺,比如不少地方为了规划新楼盘,将古色古香的历史古建筑推倒了,让新规划成为了“文化沙漠”。


钢筋混凝土建筑一定程度上割断了我们与历史、文化的联系,忽视了对居民应有的情感尊重、精神观照,忽视了民族文化内涵,总让人觉得非常陌生、生硬。换言之,这样的建筑仅仅是一个居住空间,而不是公众所期待的“精神家园”。人们内在的诗意、激情,乃至创造梦想的动力,萎缩了很多,当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乡愁了。


城镇规划建设中的“记得住乡愁”,已超越了一般居住生活的空间要求,而上升到精神生活的情感文化上的诉求,过去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简单粗放式的“千城一面”,已远远不能符合这一新的要求。也就是说,未来的新城镇规划建设要有自己的景致、自己的风尚,才能让自己的居民记得住自己的“乡愁”。


具体说来,新城镇规划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乡愁”。


首先,要能够“触景生情”。


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曾说“情以物兴”,就是说情感往往因物而兴生,有时本无自觉的意念,忽然触景,从而生发出了缕缕情思。


“小桥流水人家”,是许多地方,尤其是南方的典型景致,所以常常勾起这些地方人们的“乡愁”;“悠长、悠长的雨巷”,是南方小镇的独特风貌,也常常萦绕在从这里走出去的人的思乡梦中;“那片白桦林”,是北中国的森林景观,自然也是许多那里人、甚至当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乡愁”表征;“风吹草低见牛羊”,当然成了草原人割不断的“乡愁”;“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老船长”,那是外婆的澎湖湾,也是许多海边人的“乡愁”。


可见,“乡愁”离不开景致,一方景观,一缕乡愁。



其次,要能够“睹物思人”。


看见旧物,便会联想起相关的人与事。这里的“物”,因积淀了层层叠叠的人的故事,而变得厚重起来,有了历史沧桑感,成了最好的“乡愁”表征。


老屋、祠堂、戏台、庙宇、乌篷船,秦砖汉瓦、雕花窗棂、匾额楹联,八仙桌椅、镂花古床、檀木屏风等等,这些老物件,常常引得许多人唏嘘不已,缠绵悱恻,回想起许多人、诸多事。一把“乡井土”,又饱含了多少游子的乡愁泪。


所以,只要有“老物件”存在,就留住了一份乡愁的念想。


再次,要能够“观风察俗”。


俗语常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古风民俗,是当地人区别于外乡人最好的标识。所以,宗族行会、乡规民约、人生仪礼、岁时节日、祭祀禁忌、民间艺术、神话传说等等,这些非物质的古风文化,就成了“乡愁”又一表征。


正如古人诗词描写的一样,李白诗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月下长安,捣衣声声,不仅是思妇的思念,也是远方征人的乡愁。王维诗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永远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的“乡愁”。古风民俗,经过祖祖辈辈的传承,业已沉积到当地居民的记忆深处,适时便会勾起无尽的乡情。


可见,在古风民俗的氤氲下,会让人倍感乡土的温暖和恬静。


新城镇规划建设,既要注意保留当地有代表意义的景观和古物,还要善于营造一些可以“生情”的景致、陈设一些引人怀念的“老物件”,保留和再现一些典型的古风民俗,构成一幅温馨、宜人的图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风景依旧,古物仍在,民风淳朴,如此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定是安顿乡愁的理想之居。


法国建筑师阿兰·萨尔法说:“我们应该切记,建筑不是乌托邦,是让人使用的,它应该让人接受,使人感动,它应该有自己的意义,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应该多一些文化敬畏感,各种城镇规划必须将文化需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物质效应放在首位,让诸多规划成为“心灵妥帖的地方”“适合人居住的艺术品”,这才是最有价值的规划目标。



本文来源:旅游归话,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