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好阅读之:端午鸭蛋

 宛平2008 2017-05-04

17.端午鸭蛋

【美好目标】

1.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2.加强朗读,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趣。

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4.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第一课时

【美好积累】

一、自主学习

1.走进作家作品

作者

汪曾祺

     

评价

作家。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代表作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2.认真朗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用工具书独自完成下面的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粽子(zòng) 门槛(kǎn) 门楣(méi) 硝药(xiāo) 苋菜(xiàn) 腌蛋(yān) 络子(lào) 车胤(yìn) 囊萤映雪(náng) 城隍(huáng) 沧海(cāng) 纽扣(niǔ) 

2)多音字辨析

zhā扎根       níng拧毛巾    luò络绎    kǎn 门槛

    zhá挣扎          nǐng拧开         lào络子       jiān 槛车

       zā扎彩           nìng拧脾气

3)形近字辨析

 楣 门楣     硝 硝烟    隍 城隍   舱 船舱

 媚 妩媚     销 销售    煌 辉煌   沧 沧海

 嵋 峨嵋     消 消失    徨 彷徨   沦 沦陷

4)结合课文注释,据义填词

肃然起敬: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

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4.跳读课文,圈点勾画你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品析句意。

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从标点上来看,该句基本上是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说的神态。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2)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 

   句中的吃光空头等词语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读这些文字,让读者感觉不是在欣赏作品,更像是聆听一位满腹掌故的长者唠嗑儿。所的内容虽是俗事俗物,听起来却亲切备至,乐趣无穷。

【美好任务】

任务一:自由有声朗读课文,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之后播放示范朗读)

任务二: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

1)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肃然起敬咸鸭蛋,一庄一谐,一文一俗,一大一小,在看似幽默的调侃中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满腔深情。

2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看似平淡的叙述,却蕴涵着情感变化于其中,皆因作者对家乡特产高邮咸蛋情有独钟,而那与有荣焉,不仅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更使行文平添情趣,诙谐幽默。
3)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确实完全实在三个程度副词连用,写尽了高邮鸭蛋独步天下的豪情。  

任务三: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试试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这就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

【美好回顾】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tǎng)       (jiàn)    (lào)   名其妙(

  B.  (zā      (jí       大襟(jīng)   汪曾祺 (qí)

  C.车胤(yìng)       (xiāo)     门楣(méi)   用酒和(hu?)

  D. (huáng)     (yān)     (níng) 百索子(jì)

解析:A选项里“苋菜”的“苋”正确的读音是“xiàn”;选项里“大襟”的“襟”正确的读音是“jīn”;C选项里“车胤”的“胤”正确的读音是“yìn”。故选D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

答: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答:形容产生了恭敬钦佩的感情。

(3)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答:比喻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文中指吃过家乡的鸭蛋,再也看不上其他地方的鸭蛋。 

 (4)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答:方言,指不搭配其他东西吃。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件事对我的印象最深刻。

B.因为提高学习成绩,同学们正在努力改进学习方法。

C.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曾被学校推荐到市体委参加过一年多的乒乓球集训。

解析:A选项"有一件事对我的印象"应改为"我对一件事的印象"B选项“因为”应改为"为了",是目的而不是原因.、C选项应去掉“在”“要我上初中的时候”在原句中是时间状语,即原句没有主语。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4.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  ) 

A.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 

B.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C.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D.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解析:B项是引用,ACD三项都表示特定称谓。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______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⑵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______是不行的。

⑶不过高邮的咸鸭蛋,______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A. 轻轻 也许 大概           B. 少少 肯定 也许

C. 淡淡 大概 确实          D. 慢慢 少许 如此

6.本文的作者是汪曾祺_,江苏高邮人。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端午风俗→_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__。文章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美好探究】

任务一:读文本,品“鸭蛋”。

 1、齐读课文23段,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课文内容,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2、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对鸭蛋名声和特色的介绍)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呢?(浓浓的爱乡之情)

  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任务二:读文本,忆童年。

  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这两段写什么?(写挂鸭蛋络子)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思考:家乡的端午除了吃鸭蛋、挂鸭蛋络子之外,还有哪些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呢?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写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小结:课文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想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意图: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任务三:读文本,赏语言。

  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探究课后练习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小结: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意图: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

任务三:思热点,谈体验。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回忆一下过去,你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

  小组合作探究: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指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且在2009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你对此有何看法?(根据上课了解到:学生的看法基本都是去指责韩国非法窃取,不道德,厚颜无耻,根本没有进行自我剖析和检讨。)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出示网友们的评论:

  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同学们都沉默了,现在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笔当作键盘,用我们的纸当显示屏,充当一回网友,或是透过自己的微博,也来发表一下建议和看法,好吗?

  示例:网友“端午的眼泪”刷微博:我们的端午被“端”走了。

  学生写,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展示学生成果)

  同学们,我们必须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像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一样。我们要学会保护、宣传我们的文化传统,比如对联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小组合作讨论:我出下联同学们拟写上联。(教师巡视、展示学生成果。)

  下联:话端午,品高邮鸭蛋乡情意浓。

  示例:赏中秋,喝马洪老酒故土难离

  庆新春,尝罗坊湖藕喜气洋洋。

  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美好思想】

通过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以及家乡的“端午的鸭蛋”,表现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

【美好技法】

娓娓道来,口语色彩浓厚,亲切而自然。

【美好图解】

[转载]美好阅读之:端午鸭蛋

 

【美好迁移】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2、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两汉乐府.《悲歌》)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美好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l~4题。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1、第①段主要介绍的是高邮咸蛋的特点:质细油多_。作者采用了说明_的表达方式。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答:为文章主体“端午的鸭蛋”预设了一个背景,作好铺垫。

3、第①段中“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话中“吱”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用了“吱”,绘声绘色,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从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_

4、第④段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的故事。它和本文主体有关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有关。作者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答“无关”也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美好拓展】

水乡茶居(节选)   

杨羽仪

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每个村庄,百步之内,必有一茶居。这些茶居,不像广州的大茶楼,可容数百人;每一小“居”,约莫只容七八张四方桌,20来个茶客。倘若人来多了,茶居主人也不心慌,临河水榭处,湾泊着三两画舫,每舫四椅一茶几,舫中品茶,也颇有味。 

   茶居的建筑古朴雅致,小巧玲珑,多是一大半临河,一小半倚着岸边,地板和河面留着一个涨落潮的落差位,近年的茶居在建筑上有较大的变化,多用混凝土水榭式结构,也有砖木结构的,而我却偏好竹寮茶居。它用竹子做骨架,金字屋顶上,覆盖着竹蓑衣或松树皮,临河四周也是松树皮编成的女墙,可凭栏品茗,八面来风,即便三伏天,这茶居也是一片清凉的世界。 

   茶居的名字,旧时多用“发记茶居”“昌源茶室”之类字号。现在,水乡人也讲斯文,常常可见“望江楼”“临江茶室”“清心茶座”等雅号。    旧时的水乡茶室,多备“一盅两件”。所谓“一盅”,便是一只铁嘴茶壶配一个瓦茶盅。壶里多放粗枝大叶,茶叶味涩而没有香气,仅可冲洗肠胃而已。所谓“两件”,多是粗糙的大件松糕、芋头糕、萝卜糕之类,虽然不怎样好吃,却也可以填肚子,干粗活的水乡人颇觉实惠。现时,水乡人品茗,是越来越讲究了。茶居里再也不见粗枝大叶,铁嘴壶也被淘汰,换上雪白的瓷壶。柜台上陈列着十多种名茶,洞庭君山、云南普洱、西湖龙井、英德红茶??偶有一两种大众化的,也至少是茉莉花茶和荔枝红了。至于那“两件”,也绝非粗品,而时兴“干蒸烧卖”“透明鲜虾饺”“蛋黄鱼饼”“牛肉精丸”之类,倘要填肚子,也很少吃糕,而多取“荷叶糯米鸡”了。在那“史无前例”的年月,因为《爱莲说》的作者是士大夫,于是“糯米鸡”外面的荷叶也被取消了,糯米饭中裹的也不是鸡肉而变成猪肉,“糯米鸡”变成了“裸裸糯米猪”。现在,水乡茶居的糯米鸡,不但恢复了传统的荷叶包裹,而且糯米饭里头的确裹着鸡肉,还拌以虾米、冬菇、云耳等珍品,色香味均属上品,百啖不厌。 

   水乡人饮茶,又叫“叹”茶。那个“叹”字,是广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不论“叹”早茶或晚茶,水乡人都把它作为一种享受。他们一天辛勤劳作,各自在为新生活奔忙,带着一天的劳累和溽热,有暇“叹”一盅茶,去去心火,便是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我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些,它也可以达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叹”茶的特点是慢饮。倘在早晨,茶客倚栏杆“叹”茶,是在欣赏小河如何揭去雾纱,露出俏美的真容么?瞧,两岸的番石榴、木瓜、杨桃果实,或浓淡的香气,渗进小河里,迷蒙、淡远的小河,便如倾翻了满河的香脂。也许,是看大小船只在半醒半睡的小河中摇撸扬帆来去,看榕阴、朝日及小鸟的飞鸣吧!倘在傍晚,日光落尽,云影无光,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的暮色里。船上人的吆喝声渐渐远去,河面被一片紫雾笼罩。不知不觉,皎月悄悄浸在小河里??此境此情,倘遇幽人雅士,固然为之倾倒,然而多是“卜老”的茶客。他们“叹”茶,动辄一两个小时,有如牛的反刍,也是一种细细品味——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 

  1.找出文中能够概括全文的句子。

答: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2.水乡茶居有什么特色?

答:茶居很多,不是很大,建筑古朴雅致,多临河。

3.茶居的过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答:旧时的茶居,名字多老字号,用具和茶叶、食品很 <="" span=""> style='orphans: auto;widows: 1;-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word-spacing: 0px' v:shapes="_x0000_i1026">粗糙。现在的茶居,名字大多很典雅,用具、茶叶和食品很讲究。

4.在语言运用上,本文和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相似之处:口语色彩浓,娓娓道来。

5.文章结尾说“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应怎样理解?

答:茶客们通过品茶来品味生活,感受生活的变迁的乐趣。

【美好实践】

 为宣传人类辉煌文明成果,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校正在开展“庆世博,迎端午”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对联是我国传统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请你围绕活动主题,将下面所给的词和短语组成一副对联。

世博 端午 盛会 佳节 临寰宇 降神州

上联:世博盛会临寰宇

下联:端午佳节降神舟_

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学校正在策划“迎端午”活动方案,请你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答: ①举行屈原作品朗诵会;②组织包粽子比赛等。

【美好练笔】

     你的家乡在端午节有什么风俗,或者家乡的某些特产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写一段话(一百字左右)介绍给大家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