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较多的国家之一。地震灾害总体特点是:震源浅、震级高、破坏大。新世纪以来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都造成了惨痛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夺命的是建筑而不是地震。”面对严峻震情形势,如何把房子盖结实显得尤为重要。日本、智利等国家通过立法提高抗震设防等级,强制推广使用减隔震技术,房屋抗震标准普遍在8度以上,相当于能抗御7级左右地震。我国目前执行的抗震设防标准多在6~8度之间,仅相当于能抗御5~6级地震。
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基础、底部或上下部结构之间设置由隔震器组成的隔震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达到预防地震效果。常用隔震器多为隔震橡胶支座,由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或其他材料交替叠置结合而成。
减震技术是在建筑物的抗侧力体系中设置消能部件,通过阻尼器的变形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常用减震器包括金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和流体阻尼器等,主要是通过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的能量。相比之下,传统抗震技术注重于“抗”,建筑基础与地基牢固联结在一起,地震时会引起上部结构一起发生运动。此时上部结构就像电路上的放大器,对地面运动的作用力进行惯性放大(一般建筑物可放大2~5倍),其所承受的地震作用破坏力比地面还要大。减隔震技术从“抗”发展到“减”和“隔”,即不与地震硬碰硬,当地震来临时,减隔震装置承受和抵消地震强烈的位移动力。此时,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相当于不隔震情况下的10%~70%,破坏力明显降低。
减隔震技术发端于19世纪,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在新西兰、意大利、美国、日本和中国推广使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994年美国加州北岭地震中,距震中36公里的南加州大学医院由于采用了隔震设计,房屋主体结构、非结构构件和室内设施完好无损,保障了作为地震应急救护中心的功能。该州的另外7家医院采用传统抗震设计建造,在地震中都不同程度受到损坏,丧失了正常使用功能。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中,位于震中的芦山县人民医院门诊楼,由于采用了隔震设计,房屋主体结构、非结构构件和室内设施完好无损,为震后应急救护发挥了巨大作用。与之相邻的住院楼,由于采用传统抗震设计,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医护功能基本瘫痪。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减隔震技术应用逐渐拓展到高层住宅、公用建筑、大型桥梁及文物保护等诸多领域。目前,全世界约有减隔震建筑(设施)25000余栋。其中,我国有7000余栋,减隔震建筑(设施)总数占全球的近1/3。2012年建成的昆明长水机场航站楼是全球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混合减隔震技术,设防标准超过9度。楼底1800多个大型减隔震支座,支撑起了航站楼大约100万吨的重量,一旦发生地震,减隔震支座可以大幅吸收地震波的冲击力量,从而确保航站楼主体减震的安全。
实践证明,越是在高烈度地区,越是大面积单体建筑,应用减隔震技术越能有效节约建筑成本。鉴于减隔震技术在历次地震灾害中的优异表现,2014年,住建部印发《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明确要求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或地震灾后重建阶段的新建3层(含3层)以上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公共建筑,重点设防类、特殊设防类建筑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含8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的建筑采用减隔震技术。
达盛隔震 稳定世界的力量
来自: 三泰书斋 > 《1.认识减隔震》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地震发生时,到底是住在高层安全还是低层安全?看看专家怎么说?
我国建筑物根据重要性和设防类别,将结构类型与抗震烈度和房屋高度等将抗震烈度分为一至四级,分别对应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等四...
减隔震设计时,你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笔者认为从设计原理上考虑,小震设计是可以根据实际受力情况附加一定的阻尼比,但是咨询阻尼器厂家,给的回复是小震下,阻尼器基本处...
汶川地震后所建8级抗震建筑不抵7级地震
“4·20”四川雅安芦山7级地震造成巨大损失,据雅安市宝兴县县长介绍,目前,全县水电气中断,房屋几乎全部受损,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几乎全部受损,令人恼火...
360doc网文摘手
《安徽省农村房屋抗震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出炉,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将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整体提升房屋品质和安全性能。按本规程进行抗震设计的农村房屋,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
小震测试合肥建筑抗震性 设防烈度需达8度 合肥新地产交易网 news.newhouse.com.cn
小震测试合肥建筑抗震性 设防烈度需达8度 合肥新地产交易网 news.newhouse.com.cn 新地产交易网记者翻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了解到,该文件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
第05章_地震作用
特点:1)分段曲线拟合以便于工程应用2)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①阻尼比②场地:分成四类③震中距:分成三类b——动力系数ka——地震系数a——地震影响系数Sa——地面运动加速度最大值的绝对值令则地震...
抗震设防的“三水准”和抗震设计的“两阶段”
近年来,国内外抗震设防目标的发展总趋势是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即“不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一抗震设防目标亦为我国《抗震规范》所采纳...
2016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重大修订
多遇地震,是“结构不坏”验算的地震作用,定义为 50年超越概率 63%的地震,最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取不小于设防地震的 1/3。对设计...
“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2009-4-2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地震发生后,在国家住房和...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