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安”二字,下意识的就会想起陕西省会西安市以及古都长安。其实,不止陕西有“西安”,东北的吉林省也曾有,吉林的一个地级市,建县时称西安县,后来设立西安市,并在1983年升为省辖市(即地级市),至今仍有西安区。 这个地级市,就是吉林省辽源市。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东辽河、辉发河上游,因东辽河发源于此而得名。 辽源地域,汉朝至隋唐时,均为正式纳入中原王朝政府的实际统治下,先后为扶余国地、渤海国夫余府地、高句丽地、勿吉地。 宋辽时,曾为辽国黄龙府地,后属东京道长岭府。 元朝时,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咸平府斡磐千户所,后为辽东宣慰司辖境。 明朝时,先后设定辽都卫、辽东都指挥使司、五军都督府、奴尔干都司;正统二年(1437年),设辽东边墙,辽源位于边墙之外。 清朝康熙(1661年~1722年)年间,辽源地域正式划为盛京围场,专为皇室狩猎用地;直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围场才弛禁招垦。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冬,清政府于扎拉芬阿林围之大疙瘩(即龙首山)西侧设东路保甲分局,办理民事政务,为辽源境内建制之始。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奉天军督奏请,在今辽源境内西部、东部各建置一县,西部称西安县,东部称东平县;西安县城设在大疙瘩西侧(今龙首山)。 1914年,东平县改名东丰县。 1948年10月1日,划西安县城区及矿区,成立西安市,这是市、县首次分设。 1949年7月,西安市改为省直辖市,西安县政府机关仍设在西安市区内。 1952年4月3日,西安市因与陕西省西安市同名而不易区分,又境内为东辽河发源地而更名为辽源市。辽源市仍为省直辖市。 1956年8月1日,取东辽河名,将西安县更名为东辽县。 1959年3月23日,撤销东辽县,将原东辽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辽源市。 1962年5月28日,恢复东辽县建制。 1969年5月14日,撤销东辽县,其行政区域仍划归辽源市管辖。 1976年1月22日,恢复东辽县建制。 1980年1月29日,撤销东辽县,将原东辽县行政区域划入辽源市。 1983年8月30日,辽源市升为地级市,城区设龙山、西安两区;同时,恢复东辽县建制(东辽县第四次与辽源市分设),东辽县、东丰县划归辽源市管辖。 1987年1月7日,东辽县人民政府驻地由辽源市迁至白泉镇。 辽源市总面积5140平方公里,下辖2区(龙山区、西安区)、2县(东丰县、东辽县)、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0万人。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