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对“恒产与恒心”的点滴浅思

 山佳国学谭 2017-05-04

关于对恒产与恒心的点滴浅思

——《学儒笔记》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这一名言是孟子为后世千载以来提出的一个最重要的治国原则。

    孟子这句名言的意思是,有恒产的人才有恒心。假使一个人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而对一件事,一个观念,或一个中心思想,能够专心一致地奉行下去,中途并不因穷困而改变他的节操,不见异思迁,只有那些品德好、有修养、有学问的人才做得到。普通的人,一定要有了稳定的经济基础之后,才可能奉公守法,才可能讲礼义廉耻。一个人既然穷到了讨饭的程度,他还有什么顾虑?这时候名誉根本无所谓了,什么操守、人格,为了填饱肚子,为了活命,什么都做得出来。正所谓的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平日的生活行为,或者是任意妄为、放肆胡搞、或者是稀奇古怪吊儿郎当、或者走邪门、或者挥霍无度。因为在没有恒产的心理上,认为反正就是这么点钱,花了再说,享受了再说,所以没有钱的,反而舍得花钱。钱花惯了,虚荣心越来越大,总有一天钱不够用了,于是心存侥幸,动起脑筋作奸犯科,无所不为了。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才去加以处罚,这等于是陷害他们。在任何时代,任何政权下,政治不上轨道,社会形成病态,都会产生这类现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建立强国富民的社会?孟子继续说出了他的意见,在现代来说就是共同富裕。他主张先要使每个人经济安定,每个家庭经济充裕,然后达到社会的富裕,国家的富强。仁政一定要以建立共同富裕、经济安定、安乐祥和的社会为基础,这也就是治国的重要原则之一。必须要使得每个黎民百姓,对上能够养得起父母,对下能够娶得起妻子,生儿育女后,要有抚养孩子的能力,更重要的,到年成好,丰收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吃饱;即使遇到歉收的凶年,大家也不会有饿死、流亡的痛苦。假如社会建设到这个地步,黎民百姓都可以安居乐业,然后再施以教化,教百姓都向好的一面去努力,往好的方面去求进步。然后督促他们走上知礼仪的善良道路。  

    这也就正如春秋时期齐国的大政治家管子著名的哲学名言:仓凛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道理。同样也正如两千五百年后的马克思所说的: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而且,仅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说,无恒产者也是最危险的因素。因此,在我们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时候,一定要从共同富裕的角度出发。考虑到让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让他们不仅能够住的暖、吃的饱、看得起病、孩子上的起学,而且还有一定的产业。这样也就增强全民的社会责任心。当前体现了我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十二五规划着重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无不浸透着以儒学为主的中华文化的精髓。

    浅思到此,突然间《易·系辞下》的几句话冒了出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果贫穷的黎民百姓,和有正确的指导思想的知识分子相结合那就是革命了。真是又遐想连篇呀!今天就点滴到此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