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言传不如身教我现在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当别人向我抱怨孩子问题时,我都会心情复杂的看着那个人。 是的,每当我从父母身上找原因时,几乎是百发百中。 当我的父母教育我要孝顺时,我会这样回复他们,无需多言,你们照顾好奶奶、外婆,就是最好的教育。 言传怎么能比得过身教呢? 那天,朋友教育儿子不要说脏话,可不一会儿,他就被儿子频频抓现行。“爸爸,你说了好几次他妈的”。 朋友羞红了脸,再也不和我探讨小家伙那些脏话都是跟谁学的了。 贰 家庭是终身学堂 前几天,听了个真实故事,某有钱人有几房太太,竟然和平共处。 他的儿子女儿对待感情,也是非常随意,结交异性就像换衣服。 “这小子出去打工六七年了,除了中途说被骗向家里要过几次钱,就再也没见来过电话。”我妈的朋友向我倾诉。 类似的例子,我这次回乡过年,发现竟然很普遍。 我回头看了看这些不知什么时候回头的浪子们的家庭,几乎是一致的,家庭不和睦。 或是夫妻经常吵架,或是兄弟反目,或是不孝敬老人,或是有家暴倾向,你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怎么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对家还有什么留恋? 叁 家长先反思自己 前段时间,碰到一个案例,有个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拿了一堆奖品来奖励孩子们,其他的小朋友都欢天喜地的,唯有他连看都不看一眼,直接钻到了桌子底下。 后来问其家长,才知道平时给的奖励太多了,这些玩意他全部都得到过,所以一点新鲜劲都没有。 后来,我劝说这位家长,以后不能奖励太泛滥,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觉,认为生活中好多东西都是容易得来的,从而不懂得去珍惜,人生也容易失去目标。 很多家长跟我说,现在孩子逆反年龄提前了。但我发现,其实问题并非出在孩子身上。 一家长曾向我倾诉,11岁的孩子,不愿意和他们交流。 我问清楚了两件事,孩子兴冲冲去写小说,爸爸打击说学习不好写这玩意没用;其二,他们在家里把孩子叫宝宝,从小时候一直叫到现在。 我的处方是:鼓励孩子写作,并且尽可能和孩子商量小说情节,出谋划策;赶紧别叫宝宝了,就叫孩子名字。半个月后,家长兴奋地跟我说,问题解决了。 肆 双方相互的镜子 其实,经历的人和事多了以后,是最能辩证看待问题的。 我不光能从家长身上找到孩子的问题所在,还能从孩子那里反观其家庭教育。 “这车和我爸的奔驰没法比,坐在上面哐哐哐响。” 碰到爱炫耀的孩子,我也基本上能猜出他们的优越感是从哪里来的。 一个挑剔、狭隘的孩子,背后一定会有一个不包容他人的大人。一个自大狂妄的孩子,背后也一定有个傲娇、目空一切的爹地或者妈咪。 一个人的成长,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但我认为父母的影响绝对是最大的。 父母,是陪孩子最久的一任老师。他们的教育,常常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也是父母的镜子,所以当你不知道孩子问题出在哪里,就请夜深人静时检视一下自己。 只要你学会了用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不仅仅对孩子是一件好事,对你自己的为人处事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火哥(huoge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