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Phone 8 的救赎

 alayavijnana 2017-05-04

题图:by StarFlames from pixabay.com

最近频繁听到 iPhone 8 的各种消息,包括下一代 iPhone 不叫 iPhone 8 的消息,我们不管苹果下一代手机叫什么,按照 iPhone 的发布周期,今年的9月份苹果一定会发布一款新手机。关于苹果是否还具备创新能力的问题,自 iPhone 4 以来,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但是苹果不管不顾,在人们的创新质疑声中高歌猛进。根据周一的股价,苹果的市值已经达到了 7690 亿美元。今天苹果发布了第二财季财报,现金储备突破了惊人的 2568 亿美元。

现时的庞然大物,是否还具备沃兹时代的黑客精神和乔布斯的创新品质呢?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微博问答上的一个问题:池老师,在最近双罗《长谈》中,罗永浩老师说从产品创新角度,苹果这五年几乎是原地踏步的,甚至是退步的,你认同吗?你怎么评价最近五年的苹果?

我的答复是这样的:

罗老师说的产品创新角度,我觉得,他可能是更多的考虑了 UI、交互和硬件的工业设计领域,这方面苹果近五年可以说乏善可陈,但是退步谈不上,应该是没有大的创新点,一年进步一点点,还是有的。

从整体层面看,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少。比如 Force Touch,是苹果首次大规模应用到日常电子产品中的,目前大部分 App 都具备 Force Touch 的功能。AirPod 则是耳机领域的一个突破,这个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写过。

在软件技术领域,Swift 是苹果推出的一门新语言,目前进入了 Tiobe 的编程语言排行榜前十位。前一阵子推出了针对 SSD 的全新的文件系统 APFS,在不增加内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升系统的性能、安全性、空间优化、备份策略优化等等。

我的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 APFS 的特性。链接:最值得升级的 iOS 版本发布了

这些都是从底自上的真正的技术创新,如果把这些用户看不到的东西都不叫创新的话,嗯,可以说苹果是原地踏步吧。

显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期待苹果能在软硬件技术、工业设计和 AI 领域推陈出新,为用户提供一款颠覆性的产品。iPhone 十年,iPhone 8 也许等来了这个机会。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在旧金山莫斯康展览中心(Moscone Center)举办的 Macintosh 展会上,首次发布了划时代的 iPhone 手机。整整十年过去了,无论是软件还是工业设计,现有的手机和流行的移动操作系统,都没有完全突破当年那款 iPhone 划定的软硬件框架体系。

那一天,乔布斯对自己的团队说,来吧,让我们来改变这个行业。于是他走上舞台,告诉观众,今天我们要发布三个革命性的产品……

十年弹指一挥间,斯人已逝,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连互联网上的吃瓜群众也老了十年。十年,为这一代 iPhone 附上了某种特殊的含义,所有人都期待 iPhone 8 能够在外观、工业设计、交互、操作系统层面能够有所突破,完成时代的更迭。

我眼中的 iPhone 8 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猜它可能是这样的:

外观与屏幕

我常常在二爷哭泣的时候对他说,坚强一点,做个内心强大的人。硬,是对创业者的第一要求,对于手机,我个人也比较偏好硬朗的外形,比如 Smartisan T1、Mix 这种,都是我喜欢的型。现在的 iPhone 7 握持虽然舒适,但四个圆角的弧度似乎太大,如果在保持圆润和握持手感的同时,做成类似 T1和 Mix 的那种小圆角,我将毫不犹豫的第一时间拍下。如果没做呢?哦,恐怕也会买吧。

关于屏幕,在小米推出了概念机 Mix 和三星推出量产机 S8 之后,我想 iPhone 8 一定会推出全面屏,也就是前面板是一块完整的玻璃,没有听筒,没有传感器槽,没有物理的 Home 键,就是一块完整的、圆润的、璀璨的 3D 玻璃,被狭窄的边框环绕,并且屏幕占比超过90%以上,也许是95%。听筒、传感器等功能将被超声波等物理技术替代,至于前置摄像头怎么处理,容我再想想,反正别放下面就行。

中框和背板是采用现有的一体成形,还是前后背板用玻璃,中框使用其他材质(金属、陶瓷)进行包裹,我觉得都能接受。T1 和 T2 都采用了双面玻璃的设计,很喜欢。

做成这样工业设计上会有很多挑战吧?别担心,又不是咱们做。

Touch ID

Mix 采用了全面屏的设计,结果把 Touch ID 撵到了背板上,用起来总是怪怪的,很多时候下意识的去前面板解锁,却什么都没有解开,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就像你见到星巴克对面的美女一样,总想着会发生一些事情,最终什么都没有发生。

iPhone 的 Home 键已经在前面板的底部稳稳的统治了整整十年,现在看起来也没有想挪窝的意思。我想 iPhone 8 也不会擅自改动这个经典的设计,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把 Touch ID 整合到屏幕中,前置面板下指纹按钮若隐若现,想想还是很科幻的,至于压力回馈,Fouch Touch 的手感就很好了。

有人说玻璃屏幕下指纹识别的技术还是挺困难的,再一次,别担心,又不是咱们做。

摄像头

很多传言说 iPhone 8 的双摄像头从横向排列变为竖向,并且增加了 AR 功能(增强现实),其实这些我真的不怎么关注,我就想咱能不能在不损失拍摄质量的同时,把镜头整得和机身一样平呢?要是那样,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算了,反正会买的。

充电

iPhone 8 会配备无线充电装备,这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关键是哪种方式的无线充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Apple Watch 采用的磁性充电方式也算一种无线充电,吸附上就可以充电了,但毕竟还是有线,iPhone 8 很可能会采用这种充电方式,晚上回到家随手把手机扔一块充电「板砖」上,粘稳贴牢,睡醒了抄起来就走,妥妥的百分百电量,也消除黑暗中摸索插拔线缆的痛苦。

这还不够!还有其他的无线充电技术么?

有,比如 WPC 推出的 QI 技术,Apple Watch 采用的就是类似的标准,只不过那时候需要贴近,无法远离,也没法一对多充电。技术在发展,现在是不是和梦想一样,离得远了一些呢?

射频技术,可以一对多充电,但是电量比较低,而且手机有金属外壳,充电困难。

A4WP 标准组织推出的磁共振技术,特点是可以有一定的距离,当一个线圈充电后会产生一个磁场,另一个线圈产生的磁共振频率一直的话,就会在这个磁场产生共振,实现充电。据说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是未来的主流技术,以后不仅能够为家用电器充电,还能够为电动车这种庞然大物提供无线解决方案,想想挺令人神往的。

苹果会采用什么技术实现无线充电呢?发布了就知道了,也许使用 Wi-Fi 呢?

以上就是我聚合了一些资源和信息想象出来的 iPhone 8,至于软件和交互领域会有什么样的突破,这个就不用猜了,6月份 WWDC 即将开幕,届时苹果将展示他们新一代的 iOS 和 macOS,同样值得期待。

你对新一代 iPhone 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里说说。如果只是希望待机时间长一点就不用说了,完全可以考虑新一代诺基亚。


聊完了 iPhone 8 我们再说说人工智能,之前写过类似的文章,有人在评论中说:人工智能是不是另一场泡沫?它真的能创造价值吗?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恭喜你,你已经和 Google 创始人 Sergey Brin 同一水平了。

Sergey Brin 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几年前他的团队做了一个叫 Google Brain 的「小项目」,但他完全不在意,因为「作为一个90年代的计算机科学家,人人都知道, AI 没什么用」。那时 Google 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家常常跑到 Brin 面前说:看,计算机生成了一张猫的图片!

Brin 说,好的,你开心就好。

没想到短短几年,Google Brain 这个 AI 项目,从搜索到相册到广告,几乎影响到了 Google 的每一个产品。机器学习发展引发的人工智能技术浪潮,让 Brin 深深的感到了不安。

事实上,AI 和机器学习并不等同于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技术。如果你曾经对 AI 技术保持观望,现在认识到它的价值也不晚!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这些正在改变所有行业的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现在的技术人员,完全可能在三年或五年后,成为下一个 AlphaGo、Siri 的创造者!

推荐一下 Google 官方认证的机器学习课程,5月4日正式开课,报名截止到 5月4日 23:59,大家可以去亲自体验。不管是在机器学习领域零基础的开发者,还是已经有一定了解的工程师,都有适合你的课程。官方表示不满意一周内全额退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