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清茶清清 2017-05-04


在病理上,气滞、湿阻、血瘀互为因果。由于气滞和湿阻,而导致血瘀;血瘀又可加重气滞和湿阻。治疗时通过解郁、化湿和祛瘀,来破除以上病理环节。我在某医院出专家门诊时,有位H大夫虚心好学,只要有时间就跑来随诊并为我写处方。他说要好好学习我的诊病思路与方法。这天他又过来,在看病间隙,对我说起一个情况:“我有一个邻居姓高,65岁,得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西医医院看病,采用干扰素治疗,还找中医专家开中药。我看他的中药方,好像与他的证不甚相符。我想介绍他过来,可以吗?”“好,下次我来门诊的时候吧。”等我再次来到门诊的时候,H大夫已经领着那个病人等在诊室里了。我一边穿上白大褂,一边请他们坐下。并向病人说:“请你说说你的病情吧。”“我发现这个病已经有两年多了,起初我发现面色发红,经常像是喝醉酒似的,人家说我气色好,身体好。可是我逐渐感到浑身不舒服,常感到胸闷,头晕,全身疲乏。你说人家看我都是气色好,但为什么我反而感到全身不舒服呢?于是我就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我吃惊:血红蛋白180g/L,红细胞6.5×1012/L,血细胞压积55%,都大大高于正常,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就这样被诊断出来了。”“那都采用什么治疗方法了?”“西医主要采用干扰素治疗;最近我也找过中医专家,但是我吃了他的药,胸闷头晕更严重了。H大夫让我找你,请您为我想办法来了。”我看病人颜面发红,口唇红,舌苔淡黄厚腻,舌质紫暗,脉弦涩。我让H大夫记录如下。西医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辨证:气滞血瘀,湿热内蕴。治法:舒肝解郁,清化湿热,活血化瘀。处方:柴胡疏肝散、菖蒲郁金汤、膈下逐瘀汤加减。醋柴胡10g,枳壳10g,广郁金10g,川楝子10g;石菖蒲10g,黄芩10g,炒栀子10g,茵陈10g;连翘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6g;当归10g,延胡索10g,旋覆花10g,赭石20g;淡豆豉10g,水红花子10g;水煎服,7剂。开完处方,我对病人说:“中医与西医理论体系不一,解释你的病方法不一样:西医说你的一切症状是由于骨髓造红细胞过多,血容量增加,血黏稠度增加,循环系统里太拥挤了,影响了血循环。中医说你一切症状的产生是由于肝气郁结和湿热蕴结,阻碍了血液循环,造成血瘀。治疗的角度和方法虽然不一样,但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为了减轻你的症状,治疗你的病。”“我两方面都愿意采纳,因为从中西医两方面来解释,能把我的病解释得更清楚,更全面。你对我的病情分析得很清楚,我对你的治疗也很有信心。”等病人走了以后,H大夫迫不及待地问:“周教授,我查看了别的医生开的方,多是桃红四物汤加减,我看过他的舌,发现他的舌苔厚腻,似乎不应该用熟地黄等滋阴药,所以我让他来找你了。今天我看你开的方迥然不同,在你方中果然连一味滋阴药都没有用,证明我的怀疑是对的。”“我们治病千万不要从概念出发,套用一些固定的方。一定要追踪证候变化,对证下药。此病人有三点非常突出:一是病人性情郁闷,脉见弦象,显然有肝郁气滞;舌苔白厚腻,是湿盛之证;唇红紫,舌紫暗,是血瘀的明证。此三者互为因果:由于气滞和湿阻,导致血瘀;血瘀加重气滞和湿阻。现在我们通过解郁,化湿和祛瘀,来破除以上病理环节。”“现在我都明白了,而且也理解了你的处方配伍:醋柴胡、枳壳、广郁金、川楝子疏肝解郁;石菖蒲配广郁金芳香化湿;黄芩、炒栀子清热燥湿;茵陈、连翘清热利湿;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延胡索活血化瘀;旋覆花、赭石平肝降逆。但我对淡豆豉和水红花子两味药还不太了解。”“淡豆豉辛香透达,与解表药配伍可以透表,与化湿药配伍可以化湿解郁;水红花子即蓼花子,可以活血调中。”一周后,病人喜形于色地走进诊室,进屋就说:“周教授,我用了你的7剂药,病情大有改观。现在我全身轻松多了。”我让病人坐下,再为他望舌切脉,观察他的体征变化。我看他虽然颜面仍发红,但舌质已从紫暗转变为紫红,淡黄腻苔亦见明显减退,原弦涩脉已转变为弦滑。较之一周前,无论从症状或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我看在病人的病因病机中,血瘀仍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强化活血化瘀的功能,在原方基础上增加土鳖虫10g,三七面1.5g,(冲)两味继服。H大夫说:“此病例的治疗效果突出,并非偶然。我认为你的病因病机分析清楚,辨证准确,选方用药得当。这是取得疗效的基石。在你方中药味多而不乱,处方主次分明,药物之中相互呼应,环环相扣,这就是中医的处方艺术,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此病例经上述方法治疗,病情平稳,血红蛋白保持在140至150g/L,红细胞计数在(4.5至5.5)×1012/L,临床已无自觉症状。治疗半年后以丸剂巩固。周耀庭临证解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