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瓷器的器型名称—— 缸
2017-05-04 | 阅:  转:  |  分享 
  
瓷器的器型名称——缸

缸简介:

缸,盛东西的器物,圆筒状,底小口大,常无颈。用砂子、陶土等混合而制成。一般器型较大,作为盛贮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用来盛放粮谷物等固体物质。



青花人物纹缸



青花人物纹缸底部

青花人物纹缸,明崇祯,高14.5cm,口径19cm,足径9.5cm。

缸直口,平沿,深腹,腹下渐收敛,平底,底心略凹。内施白釉。外壁绘青花人物纹。山石掩映的军帐前旌旗招展,大将吕布头戴束发冠,身穿百花袍,身后有一侍者,周围站立几名武士,手持各式兵器。吕布对面李肃手捧珍宝,献给吕布,其身后的几名随从也各持宝物。周围绘有旗帜、军帐、城池、山水、草木等。外底素胎无釉。无款识。

此缸描绘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中的《馈宝说吕布》一节,李肃受董卓之命,带着赤兔宝马、黄金、珠宝、玉带等宝物来到洛阳城下的吕布军帐中,说服吕布投降。匠师巧妙地将此故事情节移植到器物的装饰画中,人物形象生动,青花色泽浓艳,为崇祯朝青花瓷器中的上乘之作。

明末清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不仅为瓷器纹样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而且还深刻影响着瓷器装饰画面的艺术表现手法。民窑瓷器上的许多人物画中除了常见的婴戏图、八仙祝寿外,表现戏曲故事也特别盛行,《三国演义》、《西厢记》、《水浒传》等作品中的内容比比皆是,这与明代万历以来带有版画的戏曲剧本的大量流行有关。



青花双龙戏珠纹缸,高35.6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52.5厘米。

斗彩龙纹大缸通高43.5厘米,口径61.2厘米,底径47厘米

缸呈椭圆形,椭圆形口,口部微敞,折沿,斜腹,椭圆形足。通体饰斗彩纹饰。口沿绘锦纹、八宝纹及卍字纹,腹部绘二龙赶珠纹。两条龙穿游于云中,身体曲折,蕴含强烈的动感,龙象威严。

釉里红海水云龙纹缸高28.8厘米,口径28.7厘米,缸扁圆形,敛口,口和底径度相近,圈足砂底。缸内外施满釉,外部以釉里红绘两条巨龙,于海面上戏珠。龙身翻转,扭动成弧度很大的S形,四肢强劲有力,缸的近底处用青花绘礁石,墨彩、绿彩绘海浪,更衬托出龙的阳刚之美和翻江倒海的磅礴气势。



青釉四系鸟钮盖缸

青釉四系鸟钮盖缸,通高9.3cm,口径8.2cm,足径8.2cm。

盖缸敛口,扁腹,圈足外撇,肩部四面各饰一条形系。外壁模印菱形锦地网格纹,间饰划线弦纹。器物内外皆施青釉,圈足内素胎无釉。盖圆形,盖口可以合于缸口内。盖面饰3周凹陷的宽弦纹,盖顶雕塑一对小鸟,情态活泼可爱,展翅翘尾相对而立,栩栩如生。

此器为西晋时期所制,属于南方青瓷越窑系,造型新颖别致,反映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制瓷技艺。



黑釉剔花缸

黑釉剔花缸,金,高17cm,口径13.5cm,足径9.5cm。

缸唇口,鼓腹,圈足。缸内口部施黑釉,外壁以黑釉剔花装饰,肩部为变形回纹,腹部为缠枝花草纹。外底无釉。

此缸造型浑厚饱满,黑釉光亮如漆,剔花技法娴熟,以黄白色的地子衬托黑色花纹,对比鲜明,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从其胎釉特征看,应是金代山西窑产品。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金代陶瓷被划归于宋代,从而认为金代陶瓷无精美之作。1949年以来,随着金代墓葬中大量陶瓷器的出土,人们对金代陶瓷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墓葬出土实物和窑址出土标本证明当时北方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淄博窑、大同窑、浑源窑、介休窑、长治窑等到了金代仍在继续烧造,产品各具特色,且不乏精美之作。



当阳峪窑剔花缸

当阳峪窑剔花缸,宋,高34.5cm,口径16cm,足径12.6cm。

缸唇口,溜肩,深腹,圈足。灰褐胎,施白色化妆土。外壁通体以剔花装饰,器口至腹部共剔纹饰5层,依次为花叶纹、回纹、缠枝牡丹、回纹、花叶纹。

此罐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纹饰繁缛生动。

剔花瓷器的做法是先在灰褐色胎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划出纹样,再将花纹以外的地子上的白色化妆土剔掉,露出灰褐色胎,形成深色地子衬托白色花纹的装饰效果。宋、金时期,我国北方山西、河北、河南的一些瓷窑为了解决当地制瓷原料不够纯净给瓷器生产带来的弊端,另辟装饰蹊径,大量采用剔花装饰,其中以河南当阳峪窑的产品最受人称道。



清雍正粉彩荷塘鸳鸯图缸

小缸侈口,圆唇,弧腹,小平底略内凹。外壁绘粉彩荷塘鸳鸯图。风格粗放,填彩准确,色彩丰富,具雍正时期特点,应为雍正民窑佳作。配有木座



釉里红云龙纹钵缸

釉里红云龙纹钵缸,清康熙,高36cm,口径40.5cm,足径40cm。

钵缸圆口内敛,鼓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釉里红装饰。以釉里红描绘海水江崖双龙戏珠图案,龙睛以青花点饰,双龙从海水中腾起,威武矫健,作戏珠状。近口沿处绘青花弦线两道。

此钵缸造型古朴端庄,胎体坚硬,釉色莹润,釉里红的发色纯正。

清康熙朝由于掌握了铜红的呈色技术,因此釉里红瓷烧造得相当成功,不论小品还是大器,均造型古朴,胎体坚致,釉色浓淡分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民国·粉彩人物盖缸



清同治·粉彩盖缸



窑变釉钵缸



窑变釉钵缸底部

窑变釉钵缸,清乾隆,高33.2cm,口径31.2cm,足径20.7cm。

缸体钵式,敛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窑变釉。釉面匀净,大面积的红釉与淡紫、月白等色釉交相辉映,艳丽华美。圈足内施酱釉,外底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窑变釉是清代雍正时期仿宋代钧窑而创烧的一种高温颜色釉。其烧造工艺,据成书于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载:“其钧窑及法蓝、法翠乃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再入窑复烧乃成。惟蓝、翠一火即就,钧釉则数火乃得流淌各种天然颜色。”此器造型端庄,胎体厚重,釉汁自然流淌,釉色艳丽,配上端庄秀美的器形,极富美感。

























12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