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两首“青春之歌”

 安之若素藏书阁 2017-05-04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作于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这年苏轼46岁,因为“乌台诗案”正贬官黄州。生性豁达开朗的他,善于因缘自适,将人生厄运视作难得的风景。贬官丝毫消磨不了他寄情山水的志趣。这年二月,他游玩蕲水的清泉寺,看到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诗情画意的光景,让诗人觉得眼前的阴霾一扫而空,豪情迸发,于是敞开心扉唱出了这曲旷达乐观的青春之歌


  古来歌咏青春的诗作,大抵多慨叹光阴的流逝,什么“人生长恨水长东”,“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等等,有着太多的悲吟与哀愁。固然,人生易老青春易逝,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也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让人在步入人生的后半程时,仍可以焕发出青春的光彩。苏轼就是这样想的,因此他在词里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应该说,这既是他不服衰老的宣言,也是他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青春之歌,充分表现出苏轼那种热爱生活、执着人生的豪迈情怀。


  无独有偶,六年前的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苏轼还曾写下过另一首类似的“青春之歌”。那是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这年暮春,他登上密州城北的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著名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一词。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婉约与豪迈相兼。词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通过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烟雨迷濛,婉约有姿。下片抒情,通过描绘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苦闷。而“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结语,又将那含蓄的苦闷化作了诗酒自娱的豁达与超脱,磊落洒脱溢于言表。


  在苏轼看来,自己虽已至不惑之年,但仍当壮岁,与其面对季节变迁而伤春悲秋,不如忘却尘世间烦恼,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方不负大好“年华”。当然,“诗酒趁年华”一句,在这里我们也不妨可以理解为把握青春时光,去努力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将一曲原本苦闷怅惘的思乡曲,最后谱成了青春豪迈的励志诗。这真是苏轼才有的境界与本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