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瓷器的器型名称—— 尊
2017-05-04 | 阅:  转:  |  分享 
  
瓷器的器型名称——尊

尊简介:

尊,今作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牺尊。牺尊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牺尊纹饰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

出戟尊——尊的一种式样。仿古铜器造型,敞口,腹微鼓,足外撇。颈、腹、胫的四周各饰一戟,故名。宋钧窑的出戟尊是名贵的珍品。



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明永乐·青花阿拉伯纹无挡尊

永乐年间(1402年-1424年),景德镇窑产,属于青花瓷。全国仅存三件此件保存最好:河北省民俗馆、北京颐和园文管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陶瓷造型:尊,细部说明,此器又称盘座。青花颜色深沉,有晕散现象。纹饰及器型均受十三世纪西亚伊斯兰教国家金、银器和陶器的影响.造型新颖独特。这件无挡尊上下折沿,器身如筒,口底相通,与14世纪西亚地区制作的黄铜盘形制相同。通体以青花绘花卉纹和圆形开光的阿拉伯文字。

鱼篓尊——尊的一种式样。大口,短颈,圆腹,圜底,造型似鱼篓,故名。明代永乐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鱼篓尊,清代雍正所仿竹编鱼篓尊,有各种单色釉,造型逼真。



清雍正青釉鱼篓尊



青花三多纹石榴尊

下载(130.5KB)

2009-10-323:26

康熙鲜红太白尊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清·青花马蹄尊

罗卜尊——尊的一种式样。亦称“莱菔尊”。小口外撇,颈细长,丰肩,肩下渐收,底内凹,器形似罗卜,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多见烧造,以豇豆红居多,也有天蓝釉、豆青釉。清末民初仿品尤多。



康熙·冬青釉刻海水龙纹罗卜尊

苹果尊——尊的一种式样。口、底内凹,无颈,圆腹,器形似苹果,故名。清代景德镇窑烧造,大、小器物均有,品种有青花、釉里红、天蓝釉、窑变釉等。



黄釉苹果尊

牛头尊

百鹿尊——尊的一种式样。器形与牛头尊相同,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兽头耳,通体绘群鹿,故名,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制,品种以彩为主,晚清有仿造。



清乾隆·粉彩百鹿尊

民国仿乾隆粉青釉络子尊。高17.4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7.8厘米。

青花万“寿”字大尊

青花万“寿”字大尊,清康熙,高76.5cm,口径37.5cm,足径28cm。

尊撇口,短颈,直腹,圈足。通体以青花书写“寿”字,分布于口、沿、腹、足四个部位。口面七十七行,每行二字;口沿四十八行,每行一字;腹一百三十行,每行七十五字;足四十八行,每行一字;总共一万个“寿”字,寓意“万寿无疆”。此尊是康熙皇帝过万寿节(诞辰)时,御窑厂敬献的礼品。

尊上的“寿”字,全部采用不同书体的篆字书写,排列整齐,纵横成行,字体大小肥瘦随器身的凹凸曲折而加大或缩小,顺畅自然,体现了制瓷艺人的匠心,只有经过丝毫不差的缜密安排才能写成整整一万个“寿”字,而且字字工整,使整个器物显得庄重非凡。器物以“寿”字作装饰往往与其他纹饰相配合,唯独此尊通体用“寿”字作装饰,且设计、书写皆精妙。



清光緒·黄地粉彩双耳尊







明萬曆·黄地青花龙凤纹兽耳方尊





清康熙·青花五彩描金雉鸡牡丹纹大凤尾尊







清康熙·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尊





清中期·粉彩童子闹春敛口尊





民国·墨彩矾红描金罗汉图铺首尊









清光绪·豆青地粉彩花蝶鹿耳尊









清康熙釉里红三狮纹琵琶尊





清代彩绘龙凤尊



清乾隆·豆青地粉彩描金鹤鹿同春图瓜楞尊景德镇窑



清彩绘描金龙纹灯笼尊













康熙青花人物山水图观音尊

高42.7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17.8厘米,足径13.8厘米。

此器观音尊,挺拔优美,似一尊亭亭玉立的观音,器作撇口、长颈、削肩、长腹下收,圈足放大,为康熙瓷器典型形制之一。底有青花双圈鼎形图记。器腹绘青花山水人物图。作品构图十分巧妙,远山近壑、崎岖山路、葱翠林木、戎装人物与深山隐士的布局均错落有致,恰到好处。流畅的笔绘、多层次的呈色都代表了康熙朝的典型风格。康熙时期,景德镇瓷器上流行舞刀弄枪的“刀马人”题材,以《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为范本,把某些历史事件的瞬间表现在瓷器上。其中以五彩居多,有刺董卓、三英战吕布等。晚清、民国时,仿康熙观音尊出品甚多,仿品通常颈较短,腹部更鼓出,腹下至足内收不太自然。



清光绪·淡青釉地粉彩百花争春描金开光龙耳尊





清乾隆·宝石蓝地洋彩莲花如意万代尊出自英国著名收藏家阿尔弗雷得·莫里森(1821-1897)先生放山居旧藏,为乾隆官窑之中堪称别致的洋彩佳器,其形尊贵典雅,装饰雍容华丽,通体施湛蓝釉为地,描绘缠枝洋莲纹为主题纹饰,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诸彩绚丽浓妍,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纹饰与颜料运用技法诸多方面凸显出典型洋彩之特征:一是绘画技法摹仿西洋光影画法,注重枝叶的明暗表现和花朵花瓣的立体层次,极具质感;二是颈部和腹部多处使用洋彩特有的圆状光点装饰。器内与底部施饰孔雀绿釉,质地匀净厚润,至为可爱,六字篆书红彩款,笔道精练有神。颈部前后饰玉磬吊坠西番莲纹,谐音“喜庆”,使富有中国传统色彩的符号与西洋流行的巴洛克图案相结合,体现出乾隆洋彩独有的中西合璧之特点。另较之乾隆朝其他洋彩瓷器,以本品之宝石蓝地为最罕见,遍查中外典藏图录,相同色地者极少。宝石蓝为最具代表的金属珐琅颜色,可见于清康熙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乾隆官窑之琢器多喜置以双耳为装饰,而且式样丰富,色釉多变,堪称开一代未有之奇。尤其洋彩琢器,耳部式样成为本身造型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是精巧别致,越见器物级别之尊贵高雅。



清顺治·五彩牡丹纹尊

高58cm,口径19.5cm,底径18cm尊撇口,短颈,丰肩,腹垂直下削,胫部至底外撇,平底无釉。通体白釉,外壁五彩装饰。颈部绘青花、绿彩枝叶,配红彩牡丹。肩部绘青花锦纹一周。器身以绿彩绘枝干,间杂青花为叶,红、黄、绿、紫色牡丹遍布器身,茎蔓缠绕,花叶连绵,繁而不乱,色彩丰富艳丽。顺治五彩器基本保留晚明时期古拙的风格,多以色调对比强烈的红、绿彩绘制粗犷的纹饰。此尊胎体厚重洁白,造型敦厚端庄,釉面光润,白中闪青,所绘牡丹有“双犄牡丹”之称。色彩红、绿、紫色相互映衬,鲜艳明亮,青花浓厚而呈黑蓝色,具有顺治时期五彩器的典

型特征。



钧窑玫瑰紫釉尊



钧窑玫瑰紫釉尊底数字

钧窑玫瑰紫釉尊,高18.4cm,口径20.1cm,足径12cm。

尊仿青铜器式样,口沿外撇,直颈,鼓腹,圈足。器内外通体施铜红窑变釉。口沿下至颈部以天蓝釉为主,晕散数道玫瑰紫红釉。腹部则主要施玫瑰紫红釉。器内兼施玫瑰紫与天蓝色釉。底刻“六”字款并有五孔。

此尊造型端庄规整,釉色如晚霞般柔和典雅。在蓝紫融汇、交织变化的釉色中,呈现蚯蚓走泥纹,使器物更增自然天成之美感。此尊应为宫中植花用的花盆,是宋代传世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五彩加金鹭莲纹尊



五彩加金鹭莲纹尊另面

五彩加金鹭莲纹尊,高44cm,口径22.4cm,足径14.2cm。

尊侈口外撇,长颈,溜肩,鼓腹,腹下内收至近足处外撇,形似凤尾,又称“凤尾尊”。

口外沿和胫部各绘水波纹一周,颈、肩相接处绘回纹及水波纹一周。通体以白釉为地,上以红、黄、绿、蓝、紫、金等色彩绘鹭鸶莲塘纹。塘中水草、浮萍随波荡漾,嫩绿的新枝托起硕大的莲叶,随风摇曳,红色、紫色、金色的莲花,或含苞或怒放,莲间点缀着彩蝶、鹭鸶。整个画面以写实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一幅自然恬静的夏日荷塘美景。

莲花因其“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之特性为人们所喜爱,明、清瓷器多以莲花为装饰。此尊器型秀美,色彩丰富,尤其是金彩的应用,使之愈显富丽堂皇。

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



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局部



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底部

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清乾隆,高56.3cm,口径20.7cm,足径29.3cm。

尊撇口,短颈,溜肩,腹部下垂丰满,圈足外撇。尊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釉为地,以粉彩描绘勾莲纹。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尊形体硕大,色彩华丽,显示出乾隆朝瓷器典型的侈华和绮艳之风气。其腹部的勾莲纹俯仰、向背、聚散、飘逸,姿态各异。勾莲纹源自西方,在佛教文化中运用颇多,后来逐渐演变为寓意美满幸福的吉祥纹饰,是清代乾隆朝瓷器上的典型纹样之一。



蓝地金彩四系小尊,可爱怡人,造型娇巧,肩部装饰半环式四系耳,益见隽巧玲珑之姿。胎质坚致莹白,釉光滋润厚腴,通体以霁蓝为地,绘以金彩缠枝花卉纹为主题纹饰,其间装饰以回纹、如意纹和仰莲瓣纹,层次分明,毫无繁密之感。霁蓝深沉凝重,金彩绚丽夺目,且保存完好,视之富丽华贵,品格非凡。底款端正,笔力遒劲。全器上下皆精湛无比,可见匠人炉火纯青之艺,登峰造极之境,是有清一代御瓷罕有之佳品。



青花海水蕉叶纹尊

青花海水蕉叶纹尊,明宣德,高15.1cm,口径16.5cm,足径10.9cm。

尊广口,扁圆腹,圈足。通体绘青花纹饰,颈部绘蕉叶纹,腹部绘海水波涛,海水上为如意云头纹。足底青花双圈内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蕉叶与海水纹是宣德青花瓷器上的常见纹饰。此器纹饰以写实与图案化布局相结合,自然而和谐。



清雍正青花仙人纳福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H22cm

























33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