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心语2017-05-03 01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出自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02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一》,草丛中的萤火虽有亮光,但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然溜圆,但哪是珍珠呢! 诗句用萤光非火、露不是珠来比拟人世间的一切假象,提醒人们不要为表象所迷惑, 颇具生活哲理。 03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出自《琵琶行》,现在也形容再三催促的意思。正如十年磨一剑,不少历经困苦、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论著,充满着哲理和逻辑之美,却少有人欣赏。 04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出自《琵琶行》,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似乎在琵琶声停之后,表现得最充分;幽情暗恨,笼罩空间,此时“无声”比“有声”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这种描绘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所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悠长。 0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出自《琵琶行》,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词句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实在是一语打动人心。 06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长恨歌》,古代有个传说:宋康王荒淫残暴,看上了韩凭之妻,抢来宫中,韩凭自杀,妻跳台而死,宋康王命把两人分开埋葬,硬使其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于是在两冢之上分别长出一株大树,树冠合抱,两只鸳鸯立于树上悲鸣不已。如今这两句诗早已家喻户晓,常为爱情誓词。 07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出自《卖炭翁》,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08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自《暮江吟》,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09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忆江南》,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10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白居易的成名作,它既是一首野草颂,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全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这两句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后来人们常用此二句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11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出自《放言五首》,这两句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以及“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一样,都是对人心的深刻的总结。考察一个的忠心,不能单单从短期的表现来评价,必须进行长时间地考量,从整个历史的长度去衡量和判断。 1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出自《钱塘湖春行》,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13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出自《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人不轻狂枉少年,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尽的忘不了。只是我们的那些日子,年轻、疯狂、叛逆的日子真得已经远去了。等到秋后菊黄,家酿的美酒熟了之时,我和你再一醉方休,共享那陶然之乐。 14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出自《买花》,仅仅买一丛“灼灼百朵红”的深色花,就要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揭示了当时社会“富贵闲人一束花,十户田家一年粮”的贫富差距。 15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出自《夜筝》,原诗为: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诗人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让读者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