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大赣州自己的歌, 听十遍也不厌倦~ 赣州人,转起来… 来源:方氏音悦 赣州人的童谣,你还会说多少? 以下这些童谣, 你还能用赣州话讲出来吗? 1.关于赣州“36条街72条巷”有顺口溜:“三山五岭八境台,十个铜钱买得来……”。 2.“大码头的水,二城门的风,大庙里的神,营角上的嘴,中节营的鬼,东门井的酒,坛子巷的嫖,姚衙前的烟,光孝寺的钟。” 3.肥牯子肥,挑大肥,挑到城门口遇到一条蛇,吓得肥牯子打道回。 4.篾篾乌,上于都,于都有个老虎,嗷掉你的屁股。 5.摆婆精,亮晶晶,嫁个老公卯良心,生个儿子十八斤。 6.若是有人走过,看他不顺眼,我使个眼色,伙伴们便齐声朗诵:“皮鞋扣扣响,我以为是老蒋。回头看一看,原来是王八蛋。” 7.有些童谣是因大人们打发孩子们的纠缠而编的。如这首《暗摸摸》:“暗摸摸,老虎多,不要咬我咬哥哥;哥哥好,咬大嫂;大嫂歪(凶),咬奶奶;奶奶叫,老虎跳,吓得打滚逃跑了”。那时农村还没有电灯,到处一片漆黑,此童谣既有打发孩子使孩子得到满足,又有点带吓唬小孩之意,意在让小孩早点入睡。 8.红鼻子狗,伴墙走,我冇挨它,它嗷我一口。 9.气东气东婆婆,婆婆要我的陀螺。气东气东公公,公公要我的拐棍。 10.麻雕子飞过河,滴滴嗒嗒讨老婆, 有钱讨个黄花女,缪钱讨个癞痢婆。 11.女孩子都喜欢唱这个:“乒乒板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咕碌咕碌锤,大板锤,解放台湾,看谁胜利。 ”然后作木偶状。 12.说着说着也不正经起来: “小姐小姐表生气,我带你来去看戏。什么戏?游戏。什么游?酱油。什么酱?豆浆。什么豆。弯豆。什么弯?台湾。什么台?抬得你去进棺材。” 比如赣州人只用三个字,就能使得聊天生活,更生动、有趣、接地气,跟赣州人聊天这些三字经你都逃不掉,不信来看看: 呱呱乃(没有力气,很没劲) 咩咩乌(形容很黑) 阿拉宝(笨蛋) 打摆子(游手好闲) 好耶贴(好整齐) 好握造(天气好闷热) 寡掰佬(好能说,也有点贬义的意思) 麻麻淡(没味) 啾啾拧(形容咬不动、扯不开) 潮白卵(骂人的意思) 告发子(乞丐) 二饼子(戴眼镜的人) 漫坨子(身上的很脏,有泥) 哒哒润(潮湿) 嘎嘎莫(很呆的样子) 节节跳(形容很急的样子) 好撇脱(干脆、洒脱) 蛮股佬(不讲理的人) “目前,有部分六七十岁的老人不会说普通话; 四五十岁的人会说但是不标准; 二三十岁的人普通话说得还算标准,平时也讲方言; 十岁以下的小孩只会说普通话。 “如果这一代人成长起来,他们可能听不懂赣州话,慢慢地,赣州话就要消亡了!”这是许多老一辈文化人的感叹,他们眼见好多少儿用标准普通话交流,却无法听懂赣州方言。 很多城市都只剩下那些中年人,在孤独地讲着自己地方的方言。而小学生们,甚至于一些的年轻人,都觉得方言可有可无。现在中国各地,都普及普通话。甚至有人还会觉得,方言只有那些低俗的人,没有文化的人才说的,说说方言怕丢了自己的面子。他们的这些天真的想法,真的让人感觉到特别的心酸。 “赣州方言”会不会消失?这或许是一个只见讨论不见结果的“闲话”,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赣州方言何去何从,需要所有赣州人的共同关注。 送大家几张赣州话无水印表情:
需要每一个赣州人的传承! 点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支持 信息来源:吃遍赣州 |
|
来自: 昵称33748440 > 《故鄉往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