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2年,成都挖防空洞发现一座皇帝陵,郭沫若听说后欣喜若狂

 昵称18990882 2017-05-04

导读: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的永陵路上,有一座永陵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人们会看到一封郭沫若先生珍贵的信件。一张标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用笺”的信纸上,有郭沫若写给“瘦舟”的信。信上并没有出现年代,但发黄的信纸说明了,这封信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信中郭沫若这样写道:“这件事体,如是在和平时代,如是在欧美,想必已经轰动全世界了。”郭沫若信中提到的“事体”到底是什么,“瘦舟”先生又到底是谁呢?
1942年,成都挖防空洞发现一座皇帝陵,郭沫若听说后欣喜若狂

四川永陵

防空洞下的千年帝陵:那土丘不是抚琴台

原来,这封信的内容,涉及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科学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永陵的发掘。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最紧要的关头,四川作为中国的大后方,经常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轰炸,天成铁路局在成都修建防空洞。工人在施工的过程中,突然挖出了一道砖墙,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挖到了“抚琴台”的地基。因为历史上,施工的小山丘名叫“抚琴台”,一直被当地人当做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弹琴的琴台。1942年,成都挖防空洞发现一座皇帝陵,郭沫若听说后欣喜若狂

永陵地宫

挖到地下遗址后,工程被迫停止。1942年,政府派四川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前往施工现场查看情况,初步断定应为一处墓葬。随后,四川省政府组织力量,由冯汉骥、吴金鼎先生主持,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工作。考古人员进入陵墓地宫之后,发现了一件哀册,上有清楚的写着前蜀年号、王建逝日、葬期、陵号(永陵)以及王衍的名字等,这才确知此墓的确为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1942年,成都挖防空洞发现一座皇帝陵,郭沫若听说后欣喜若狂

墓中出土王建像

在陵墓发掘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学生的爱国运动。刘复章老人当年亲自参加了永陵的发掘,根据他的回忆:“有一天,发掘现场来了几个孩子看热闹,应该是三洞桥培英中学的学生,工作人员为了保护现场就请他们离开了现场。学生看到了现场出土的王建石像面部残留着贴金的痕迹,还看见考古队中有外国人(华西大学英国籍教师)。这几个学生回到学校之后,立刻找到校长报告说,有外国人正在偷挖中国的金娃娃。”

1942年,这是抗战时期,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听说有外国人在挖宝,立刻上报了三洞桥乡公所。乡公所的人包围了发掘现场,将考古队人员全部拘留。事情发生之后,冯汉骥先生紧急约见四川教育厅厅长郭有守,郭厅长亲自前往乡公所说明情况,并出示政府批准发掘的文件,考古队的人才被放出了继续工作。1942年,成都挖防空洞发现一座皇帝陵,郭沫若听说后欣喜若狂

民国时期报纸

四川考古发现帝王陵墓,瞬间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当时成都的两份报纸《新新新闻》,《华西晚报》对陵墓的发掘进行了大篇幅详细的报道,引起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郭沫若的重视,郭沫若听说成都发现皇帝陵墓后,欣喜若狂。立刻给朋友车辐(时任《华西晚报》记者,别号“瘦舟”)写信询问详细情况。

后来,车辐先生将发掘情况,尽可能详细地写信告诉郭沫若,郭沫若又回信说:“承您迭次把抚琴台发掘消息寄给我,使我如同住在成都,我很感谢。特别是最近附的一张发掘情形略图,更使我好像身临其境,游历了一番……抚琴台的发掘,的确是值得特别注意的事,在中国学术界必有极伟大的贡献。这件事体如在和平时代,如是在欧美,想必已经轰动全世界了。”

1942年,成都挖防空洞发现一座皇帝陵,郭沫若听说后欣喜若狂

青年考古现场郭沫若

王建永陵的发现虽属偶然,但正是这次偶然,成就了中国考古史上的一项奇迹:1942年发掘的永陵,是我国首次运用现代考古技术发掘的帝王陵墓,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成就了考古史上一项奇迹。永陵出土的玉大带、王建谥宝、王建石像、银平脱漆器,以及棺座上雕刻的二十四伎乐图等,有的是国宝级文物,有的具有独特艺术和历史价值。而郭沫若的信就是这一奇迹的最好见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