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金效华 ⊙编辑:轻安 同是石斛,为何差价那么大? 哪些人需要用石斛? 该如何服用石斛? 石斛有哪些品种? 如何区分石斛的品种? 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民间称其为“救命仙草”,有俗话说:“北有人参,南有石斛”。石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唐开元年间的道家养生经典《道藏》将其誉为“中国九大仙草”之首,自唐宋以来就被列为贡品,成为历代皇室贵族养生保健极品;有“千金草”、“软黄金”、“植物黄金”等美誉,故而价格昂贵。 我国传统医学将石斛用于热病伤津、口干舌燥、病后虚热等多种病症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对石斛组织培养、种植栽培、鉴别和质量控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石斛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改善肝功能、治疗白内障、增强人体免疫力、降血糖、抗血栓、抗肿瘤、抗诱变、抗菌、促消化等作用。 用法:石斛宜于内服,方法多样,可煎汤、熬膏、入丸剂或散剂,还可制成酒剂、茶剂,并可煮粥等。 1、煎汁 煎汁服用是石斛最常见的用法。一般可取石斛6~12克(鲜品可用15~30克)放锅中加水浸透后,煎煮取汁服用。一般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煎煮石斛,要掌握好煎煮时间。近代名医张锡纯说石斛应“劈开先煎,庶得真味。且此物最耐久煎,一味浓煎,始有效力。若杂入群药中仅煮沸三四十分钟,其味尚未出也”。因此如石斛与其他药同用时,宜先煎石斛,使其药力析出后再入其他药物同煎。现代研究也证明,石斛中有效成分为内酯类生物碱,如石斛碱等只有经过先煎或久煎的水解产物才起治疗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石斛的作用,石斛宜先煎30分钟以上。 2、生吃 新鲜的铁皮石斛可以洗净清理后直接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味道甘甜而略微有点粘黏,清新爽口,咬出来的渣可以吞咽下去。晒干的洗净的铁皮石斛也是可以直接嚼食的。 3.榨汁 取铁皮石斛鲜茎加入纯净水后榨汁。建议比例:每7g铁皮石斛鲜品配300ml纯净水,喜欢甜甜的话可以加些蜂蜜白糖哦。 用量:《中国药典》记载干石斛用量 6~15克,新鲜石斛用量加倍,即15~30克。 鲜石斛清热生津力强,适合热津伤的人吃;而干石斛则滋阴效果更好,适合用胃虚夹热伤阴的人服用。但脾胃虚寒者均禁服。 石斛虽然号称“仙草之首”,有一定药用价值,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吃。石斛功效重在滋阴,适合阴虚津伤干燥的人吃,且容易收敛邪气。一些温热病早期,没有出现伤阴的人不适合服用,否则容易使病情拖延或加重,还会助长体内的湿邪,加重湿气。若是阳虚湿重的人服用,很难达到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保健效果,甚至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 另外,石斛传统应用中虽然不是孕妇禁忌药品,但是在怀孕的前三个月最好不要食用,因为此时为较敏感时期,除非必须,否则最好不要服用任何药物和保健品。 然而,去中药市场逛一圈都会发现,石斛价格差异非常大。有的几十块钱一斤,有的几百块钱一斤,有的则要好几千块钱甚至上万元一斤,同是石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2017年3月17日石斛的价格(来自中药材天地网) 首先是品种问题:不同品种的石斛,药用价值不一样,因此价格差异很大。就石斛而言,像铁皮石斛、霍山石斛等比其它普通品种可能贵上几倍甚至十几倍。多年来,铁皮石斛作为传统“石斛”的象征和优质石斛的代表,价格高高在上,远远的超过其它石斛品种。近年来,随着多方面现代研究和本草考证工作的深入,霍山石斛的药用价值逐渐得到更多的认可,霍山石斛的价格后来居上,逐渐超过了铁皮石斛,成为石斛中的新贵。 除了品种问题,还有等级问题,由于野生铁皮石斛是我国国家保护品种,因此,目前的划分也就把纯野生铁皮石斛排除在外,分为特等一级、特等二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五个等级。不同等级的石斛,同样价格差异明显。 中药石斛种类繁多,基源复杂,石斛属是兰科最大的属,全世界约1500种,中国约86种,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和华东地区。据《新华本草纲目》(1990年)、《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及《药用植物辞典》(2005)及其它书籍记载,石斛中有药用价值的有52种。常见的有铁皮石斛、霍山石斛、紫皮石斛(齿瓣石斛)、铜皮石斛(细茎石斛、广东石斛等)、马鞭石斛(流苏石斛、束花石斛等)、金钗石斛、鼓槌石斛,美花石斛(小环草)、叠鞘石斛(铁光节)等。 2015版药典将铁皮石斛和石斛分列。铁皮石斛项下仅铁皮石斛一种;石斛项下收载的石斛基原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马鞭石斛及其近缘物种。根据市场和栽培苗圃调查,石斛属原生植物的广义石斛组、黑毛组、草苞组等约60种中国石斛属植物在生产过程都作为药材“石斛”的原植物进行使用。 近年来,一些东南亚地区石斛属植物也进入我国药材市场,作为石斛药材销售。 由于不同品种石斛的药用价值和市场价格相差悬殊,因此区分其品种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由于石斛品种的复杂性,传统鉴别靠外观性状识别石斛品种,对于很多外观相似的品种较为困难,需要专业人士、根据花的性状才能有效识别;更多的石斛是以干品“枫斗”的形式入药,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外观性状就更难以有效区分石斛的品种了。 中药分子鉴别具有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等特点,且不受样品形态的限制,原药材、饮片、粉末乃至含有生药原型的中成药(丸剂、散剂等)均可应用,由于其所需检样量少,对珍稀药材的鉴定更具应用价值。 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开发了石斛类药材、饮片的分子鉴定技术方法,相关技术方法已经进行了产业转化,形成了石斛鉴定试剂盒。该试剂盒采用DNA分子鉴定技术,操作简便,可以快速、准确、可靠的识别出石斛的品种,等于给您一双识别石斛品种的“火眼金睛”。 因此,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想要购买正品物有所值的石斛,需要从更加专业、正规的石斛销售渠道购买。能否提供专业的、科学的石斛分子鉴定报告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
处方含有石斛的中成药 数据来源:药智网。 中国石斛类药材原植物名录 本部分内容选自《中国石斛类药材的原植物名实考》[J]. 金效华, 黄璐琦.,中国中药杂志, 2015, 40(13):2475-2479. 铁皮石斛 分布:安徽、浙江、四川、云南、福建、台湾、广西;日本。 金钗石斛 分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台湾、广西、海南、香港;老挝、缅甸、泰国等。 霍山石斛 分布:安徽。 钩状石斛 分布:湖南、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 兜唇石斛 分布:贵州、云南、广西;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 矮石斛 分布:云南;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印度等。 双槽石斛 分布:云南;泰国。 长苏石斛 分布:云南;泰国、缅甸、老挝等。 短棒石斛 分布:云南;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 翅萼石斛 分布:越南;老挝、缅甸等。 毛鞘石斛 分布:越南;越南、泰国。 束花石斛(金兰) 分布:贵州、云南、西藏、广西;老挝、缅甸等。 线叶石斛 分布:四川、云南、台湾;缅甸、印度。 勐腊石斛 分布:越南、缅甸。 鼓槌石斛 分布:云南;缅甸、泰国等。 草石斛 分布:云南;缅甸、泰国北部。 玫瑰石斛 分布:贵州、云南;老挝、缅甸、泰国。 晶帽石斛 分布:云南、海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 叠鞘石斛 分布:贵州、云南、广西、海南;老挝、缅甸、泰国等。 密花石斛 分布:西藏、广东、广西、海南;缅甸、泰国等。 齿瓣石斛 分布:贵州、云南、西藏、广西;缅甸、泰国等。 黄花石斛 分布:云南;缅甸、泰国、老挝。 梵净山石斛 分布:贵州、浙江。 流苏石斛 分布:贵州、云南、广西;缅甸、泰国、云南等。 棒节石斛 分布:云南;老挝北部、缅甸等。 曲茎石斛 分布:河南、湖南、湖北、四川。 曲轴石斛 分布:云南、广西;缅甸等。 杯鞘石斛 分布:云南;缅甸等。 细叶石斛 分布:河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越南北部。 苏瓣石斛 分布:云南;缅甸等。 河口石斛 分布:云南 河南石斛 分布:河南、贵州、广西、湖南。 疏花石斛 分布:湖南、贵州、云南、广西、泰国等。 重唇石斛 分布:安徽、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广西;泰国、老挝等。 尖刀唇石斛 分布:云南、缅甸、泰国、老挝等。 金耳石斛 分布:云南、西藏;印度东北部。 夹江石斛 分布:四川。 广东石斛 分布:云南、广东、广西。 广坝石斛 分布:海南;泰国。 短唇石斛 分布:广西。 喇叭唇石斛 分布:云南、广西;老挝、缅甸等。 美花石斛 分布: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海南;老挝、越南北部。 罗河石斛 分布:海南、湖北、重庆、贵州、云南、广东、广西。 长距石斛 分布:云南、西藏、广西;缅甸、越南等。 细茎石斛 分布: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福建、台湾、广西;日本、韩国、缅甸、印度。 藏南石斛 分布:西藏、广西;泰国北部、越南等。 杓唇石斛 分布:云南、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不丹、印度北部、尼伯尔。 紫瓣石斛 分布:贵州、云南;缅甸、泰国、老挝等。 肿节石斛 分布:云南;老挝、缅甸、泰国等。 报春石斛 分布:云南;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印度等。 单葶草石斛 分布:云南、广东;缅甸、泰国等。 滇贵石斛 分布:云南、广西;越南。 始兴石斛 分布:江西、广东。 华石斛 分布:海南。 勐海石斛 分布:云南。 梳唇石斛 分布:云南、海南;缅甸、泰国等。 叉唇石斛 分布:云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等。 具槽石斛 分布:云南;缅甸、泰国等。 翅梗石斛 分布:云南;缅甸、泰国等。 五色石斛 分布:云南。 大苞鞘石斛 分布:云南;缅甸、泰国等。 高山石斛 分布:云南;缅甸、泰国等。 黑毛石斛 分布:云南、广西、海南;缅甸、越南等。 大花石斛 分布: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西畴石斛 分布:云南。 镇源石斛 分布:云南。 ⊙注:本文所有药材图片均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金效华博士拍摄。 [本文来源:中药大品种联盟(BBTCML)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 |
|
来自: 采桦 > 《花,草,树,插花,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