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立夏,俗话说,谷雨看牡丹,立夏观芍药。牡丹花盛开的时候,芍药只是静悄悄地孕育着花蕾;牡丹花谢了,芍药才渐渐地绽放。白色的芍药,纯洁素净,亭亭玉立;粉色的芍药,妖娆妩媚,楚楚动人;红色的芍药,群芳吐艳,风姿卓越;一点也不逊色于花王牡丹。芍药花清香馥郁,招蜂引蝶,嘤嘤嗡嗡,一派热闹的景象,而它在身旁是早已凋谢了的牡丹,仅仅留下绿色的枝叶,陪伴着芍药,却也在风中拍手鼓掌,为芍药不断地喝彩。 芍药与牡丹在一起,千百年来并称为“花中二绝”。有人比喻说:“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人们常常把它俩栽种在一起,花王、花相次第而开,据说它们不可分离,否则就谁都不会开花。 芍药 唐-王贞白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 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 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芍药 唐-潘咸 闲来竹亭赏,赏极蕊珠宫。 叶已尽馀翠,花才半展红。 媚欺桃李色,香夺绮罗风。 每到春残日,芳华处处同。 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 唐-白居易 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欲把残花问上人。 芍药(元和中知制诰寓直禁中作) 唐-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故王维右丞堂前芍药花开,凄然感怀 唐-钱起 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 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 点绛唇(汪汝冯置酒请赋芍药) 宋-曾协 乱叠香罗,玉纤微把燕支污。 靓妆无数。十里扬州路。 怨绿啼红,总道春归去。 君知否。画阑幽处。留得韶光住。 贺新郎(客赠芍药) 宋-刘克庄 一梦扬州事。 画堂深、金瓶万朵,元戎高会。 座上祥云层层起,不减洛中姚魏。 叹别后、关山迢递。 国色天香何处在, 想东风、犹忆狂书记。 惊岁月,一弹指。 数枝清晓烦驰骑。 向小窗、依稀重见,芜城妖丽。 料得花怜侬消瘦,侬亦怜花憔悴。 漫怅望、竹西歌吹。 老矣应无骑鹤日, 但春衫、点点当时泪。 那更有,旧情味。 如梦令(和张文伯芍药) 宋-王之道 绰约一枝红怨。疏雨淡烟池馆。 梅子欲黄时,日倚朱阑几遍。 争看。争看。人在沈香亭畔。 如梦令(和张文伯芍药) 宋-张炎 独殿春光,此花开后无花了。 丹青人巧。不许芳心老。 密影翻阶,曾为寻诗到。 竹西好。采香歌杳。十里红楼小。 水龙吟(赋芍药) 宋-卢祖皋 杜鹃啼老春红,翠阴满眼愁无奈。 飞来何处,凤軿鸾驭,霞裾云佩。 风槛娇凭,露梢慵亸,酒浓微退。 念洛阳人去,香魂又返,依然是,风流在。 银烛光摇彩翠。画堂深、莫辞沈醉。 十年一觉,扬州春梦,离愁似海。 浩态难留,粉香吹散,几时重会。 向尊前笑折,一枝红玉,帽檐斜戴。 侧犯·咏芍药 宋-姜夔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 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 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 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 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 后日西园,绿阴无数。 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这是一首吟咏芍药风情,描写扬州景物的咏物词。 姜夔的咏物词,不重在描摹物态的外形,而是遗其外形,重在神似,即摄取事物之神理,因而能达到一种清远空灵的境界。姜夔游历扬州,反映在作品中可以查考的有两次:一次是公元1176年(孝宗淳熙三年),他二十来岁,因事路过这座古城,目睹经过战火洗劫的萧条景象,感慨万端,于是创作了名篇《扬州慢》,以寄托自己的“黍离之悲”;一次是公元1202年(宁宗嘉泰二年),他重游扬州,已人到中年,时值暮春,芍药盛开,歌舞满城,词人置身于名花倾国之中,顿生迟暮之感。这后一次就是《侧犯·咏芍药》的缘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