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城市地名命名方式及其区域差异

 昵称VChmUhmv 2017-05-04

  城市地名是地名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人类对城市地理实体的客观反映。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中国城市兴起与发展的道路不尽一致。城市名称的命名方式既有时间上的不同又有空间上的差异。

  一、中国城市地名的特征

  城市地名是地名的区域表现,也是城市相互区别与联系的标志之一。城市地名既具有普通地名的特征,也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1、城市命名的稳定性

  城市地名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稳定性。中国现在的城市地名很多是有千年以上历史。如著名的邯郸、洛阳、长沙、成都、汉中、南阳等城市。即使由于地区发展或政区调整出现新的城市,其命名多数也是沿用原来城寨乡聚的名称或附近河流山川等地名,或是原乡聚名称的复合或简化,如武汉是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的合并,丰镇是由丰川、镇宁合并。这些地名一经产生即很少变动。

  2、城市命名的确定性和复杂性

  城市地名虽经沿革有所变化,但其含义多是明确的。如济南(济水之南),咸阳(山南水北皆阳)、从化(远氓归化)等。尽管有些城市地名由于年代久远难于考证其义,如无锡、余杭、聊城等,但可以肯定,其命名之初是肯定有含义的。由于城市地名指示的是区域自然、人文环境,因此,城市名称大部分都有多种含义和特征,这是它区别于普通地名的所在。仅以韶关市为例。韶字得于传说,舜南巡在此演奏韶乐。而关字有双重含义,一是反映地形特征“两山夹一沟”;二是反映经济与交通特征,“进出要道”、“门声”。因此韶关这一地名至少反映了四个方面的含义。这也是方块汉字在地名上的表现。

  3、城市名称的多语性

  从城市得名的语源角度看,在汉语地区产生的城市地名为汉语地名(包括古越语),在少数民族地区产生的城市,其名称一般为少数民族语。我国城市名称语源有:汉、满、蒙、维吾尔、藏、白、达斡、壮、赫哲、苗、黎、彝、傣、日等。除汉语和日语外,其它均为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语。以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如百色(壮)、通什(黎)、景洪(傣)、哈密(维吾尔)等,共计67个。其中以蒙、满、维吾尔语命名的城市较多。外来语(日语)地名只有一个,即台湾的高雄。它是日本对我国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的痕迹。我国城市名称的多语言结构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结构。

  二、中国城市地名的命名方式

  通过对现有的631个①城市地名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地名具有很强的指位性、区别性和复杂性。它与普通地名的命名方式既有联系也有差别。依照城市名称所反映的信息内容,并参照诸家学说②,笔者将中国城市名称的命名类型分为13类,即方位、地形、物产、人物、传说、史迹、吉祥、讳改、古国、经济、假借、复合、语别等。具体分述如下:

  1.方位。凡城市地名中含有东、南、西、北、中、上、下、临、阴阳等字,或“×州”字样的,反映城市所处的地理方位,地理位置的城市地名,都归属此类。城市因方位得名的共有132个。

  2.地形。是指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即山、川、水、原等。反映地形的字眼很多,如口、峰、原、源、山、甸、阜、丘等。它是城市地名对城市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直观反映。含有“地形”这类信息的城市名称共计有173个。

  3.物产。以城市所在地区生产的动物、植物、矿产等特产为特征的城市地名。如包头(鹿)、蛟河(袍子)、克拉玛依(石油)、白银(黄铜矿)等城市。城市因物产得名的共有45个。

  4.吉祥。城市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受到关注。人们总是用一些美好的词语来为城市命名。当然这里边也包含有统治阶级祈求地位长久及要求人民歌功颂德的成份。反映吉祥的城市地名也很多,如天津(天赐渡口)、赤峰(山峰红艳似火)、霍林郭勒(美食的河)、个旧(真大真好的矿)、保定(保持安定)、长治(长治久安)、福安(敷赐五福,以安一县),这类城市地名共计有168个。

  5.人物。城市以族姓、古部落或某英雄人物的姓或名为城市名,古今中外都是很常见的,它构成了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如巢湖(春秋楚巢人地)、周口(周姓摆渡于此)、茂名(晋潘茂名于此升仙)、中山市(纪念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绍兴市(南宋赵构年号)。含有这类信息的城市地名共计有25个。

  6.古国。我国城市不少是古时王侯的封地或先秦的诸侯国。如邢台(春秋邢国地)、安国(汉安国侯王陵封邑)、晋城(春秋为晋地)、东台(古台国地)等。城市得名于古国的有25个。在13类中,以人物和古国得名的城市最少,说明了地名作为一种地理文化较少评价社会人物的功过是非。

  7.传说。我国许多城市地名得于神话故事和动人的传说。如禹城(传夏禹在此建邑)、孝感(传董永孝行感天)、介休(春秋介之推隐居之地)、黄山(上古黄帝得道升仙处)等。我国城市得名于传说的有28个。

  8.史迹。以历史事件或古人活动遗迹为城市命名的。如高碑店(城内原有一石碑)、侯马(元代驿传换马地)、公主岭(乾隆女儿陪嫁地)等。这类城市地名共计有37个。

  9.讳改。这是中国地名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例。在封建社会里,讳名理解为具有某种保护作用,并以“讳”地名显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神权思想。如宋太宗赵光仪讳“义”字,就把义兴改为宜兴,义春改为宜春,义阳改为信阳。晋武帝司马炎父名昭而改昭阳为邵阳,改昭武为邵武等。城市得名于讳改的有31个。

  10.复合。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将城市所在区域的不同地理特征进行复合。这种复合比较少,仅有乐昌(乐石、昌山)、番禺(番山、禺山)、连云港(连岛、云台山之间)三个城市。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聚落合并为一个城市,如三明(由三元、明溪合并)、龙海(合龙溪、海澄县置)、黄石(黄石道三镇合并)等。山国城市复合地名共有31个。

  11.假借。城市命名借取已有的地名。如大石桥(得名于大石桥)、通州(得名于南通州)、昆山(境内有昆山)、大同币(遥取大同川的名称)等。城市得名于假借的有129个。

  12.经济。城市是地域经济的中心,城市地名也常常反映城市地域的经济(含交通)特征。描写经济特征的字很多,如津、店、镇、城等。运城(产运官盐之地)、河津(城当河汾要口)、哈尔滨(满语,晒网场)、界首(皖豫交界首集),城市得名于经济的有71个。

  13.语别。中国城市名称以汉语为主,但也有以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如牙克石(蒙)、齐齐哈尔(达斡)、牡丹江(满)等。城市得名于少数民族语的有67个,外来语(日语)1个。另有28个城市语义不明。还有6个佚义的古越语地名。

  也许有人已经发现,上述各项城市数目之和已远远超过现有城市数目(631个)。这是因为重复统计的结果。上文已提到中国城市名称含义很复杂,层面多,信息量大。一个城市名称往往包含多个方面的意思。如秦皇岛,它既表明城市所处的地形,也含有传说色彩;再如河津,它既指示城市所处的方位,也含有经济意义。其它如唐山、锡林浩特、金坛、慈溪等都大致类似。因此有必要对上述13项进行归类。

  三、城市地名命名方式的区域差异

  城市名称按其所反映的信息类别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即地理方面、人文方面和混台类型。地理方面包括方位、地形、物产、复合、假借等五种地理信息;人文万面含有吉祥、讳改、人物、传说、史迹、古国、经济、语别等。如果一个城市名称反映的信息既有地理方面的含义又有人文内容,即归入混合类。按照这一原则对中国现有631个城市地名进行归类分析(需要说明的是,语别不作为城市名称信息类型差异的因子)。经过处理,得到下表(见本文最后)。

  从表中的统计结果看,以地理方面命名的城市为268个,约占城市总数的41%,反映人文内容的城市地名有192个,约占城市总数的30%,混合类型约占22%。比较而言,以地理方式命名较为普遍,这也恰好证实了地名“指位性”的本质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河北、河南、江西等省区以人文方面命名的城市数均超过以地理方式命名的城市数。其中河南、河北是我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文昌盛,城市历史悠久,人文色彩浓厚。而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云南、贵州、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以人文方面命名的城市数也高于以地理方式命名的城市数,这与少数民族特殊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有关。最典型的是西藏,西藏自治区仅有两个城市,而其命名均与其 佛教有关。拉萨,藏语意为“神地、佛地”,日喀则为“本源顶点”。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区,境内陆形复杂,地理环境多样,加之开发较晚,城市地名命名大部分以地理方面为主。近年来广东省城市增长饺快(51个),但新设立的市多以原镇县地名为城市名称,城市地名则仍以地理方面为主。值得注意的是,陕西和四川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区,开发程度高,文化发达,但其城市名称命名却以地理方面为主,这是因为陕西、四川二省区内陆理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所致。陕西由陕南山地、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组成,仅关中平原经济较发达之外,陕南、陕北经济由于历史种种原因一直不发达。陕西的城市数目相对较少,仅为13个,比西部的甘肃、新疆还少。四川省地形与陕西地形仿佛,境域由三大块组成,即川东岭谷、川中丘陵、川西平原。历史上号称天府之国其实仅指川西平原经济而已,川中、川东经济一直不发达。虽然四川省城市数目比较高(远远高于陕西在全国排第五位),为35个,但由于受独特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城市命名仍以地理方面为主。

  如果将以地理方面命名的城市数与人文方面命名的城市数相等的区域作是以人文方面命名为主,并将地名信息落实在中国地图上,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城市地名以人文方面命名为主的区域在空间上从北到南集中在一起,即从北部的河北、山西,到南部的湖北、江西,这一区域正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最广大的平原分布区(山西在第二阶梯上),是我国古代经济区,也是我国古代南北向交通要道必经之区域。由新疆、青海、西藏、贵州、云南相连结的区域,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地区,其城市地名命名是以人文方面为主。在这两个以人文方面命名为主的区域之外,城市地名命名均以地理方面命名为主。这不是人为作用的结果,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复杂多样的国土上共同开发、建设、发展的一种历史映象。

  释:

  1.数字为1994年底中国城市数目。

  2.当前学术界对地名命名类型的说法甚多,代表人物是陈桥驿、史念海、涂成炎、熊树梅等。

  3.此表依据韩延星《中国城市地名研究》中提供的原始数据统计(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对作者表示感谢。

  本文转引自《中国地名》1997年第5期,排版时稍作技术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