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渠江流域水能资源

 昵称VChmUhmv 2017-05-04
渠江流域水能资源
  

  一、流域概况

  1.自然特点

  渠江是嘉陵江下游左岸最大支流,在三汇以上分巴河、州河。巴河在  平昌县江口镇分南江河、通江河两源,南江河是巴河的主源,发源于米仓山  西侧南江县玉泉乡境内,巴河于渠县三汇镇与州河汇合后称渠江。渠江向  南蜿蜒流经渠县、广安区,在新民河口附近出川进入重庆市的合川市境内,于合川市以北8km注入嘉陵江。

  渠江流域地势北东高南西低,按地形地貌特征,流域可分为四个地貌区。

  (1)米仓山及大巴山区:该区位于流域上游北部及东北部盆地边缘山区,面积约8500km2。海拔高程多在1500至2400m之间,属低中山地貌单元区。

  (2)平行岭谷区:本区位于流域东南部开江至华莹一带,面积约5900km2。各山脉由北东向南西延伸,大致平行排列,岭谷相间,岭成山,海拔高程在1000m左右,谷以丘陵为主,海拔高程在300至500m之间。河流穿过山脉形成峡谷河段,丘陵谷地地势开阔平缓,耕地较多。

  (3)中部低山深丘区:本区位于流域中、西部,包括巴中、述川两地大部分地区,面积约18500km2。该区山岭突兀,地势波浪起伏,海拔高程约800至1300m,山坡多为台阶状,其上多分布梯田。

  (4)浅丘区:包括巴河下段与渠江干流中下游两岸部分地区,以渠县、广安区为主,面积约5600km2,海拔高程300~500m,地势起伏变化较小。河谷开阔,两岸阶地发育,耕地成片,土壤肥沃。

  流域内陆层除第三系、泥盆系、石炭系缺失外,从古生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地层岩性较复杂,由变质岩、海相沉积的灰岩逐渐过渡到陆相沉积的红色砂页岩,流域中下游广布红色砂页(泥)岩互层。冲沟及河流两岸零星分布第四系堆积物。

  据国家地震局资料,州河宣汉以下及渠江干流范围为Ⅵ度地震区,其余属Ⅳ度以下地震区。

  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3—18.2℃,北部高山气温较低,南部夏季炎热,冬季多寒潮。

  流域平均年降雨量1100mm左右,呈由北向南递减之势。北部是我省著名的大巴山暴雨区,年雨量1200至1400mm,在暴雨中心万源市东南面前河流域,年平均雨量在1400至2000mm之间。

  流域内降雪主要集中于上游米仓山及大巴山区地带,初雪一般见于11月中下旬,次年2月上旬开始融化,最大积雪深度在66cm以上。

  渠江径流年际年内变化与年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相应,前河上游一带为高值区,南江县、巴中市、通江县北部为次高值区,中下游丘陵区为低值区。年径流量大部分集中在汛期5至10月,占全年的79.7—86.3%,以12月至次年2月径流最小。

  渠江洪水频繁,且峰高量大,历时较短,一次洪水约5~7天。干流和主要支流的洪水相遇的机率较小,一旦相遇,即造成中下游特大洪水,如1965年9月5日,干流上游巴河与通江洪峰相遇,在平昌以下发生特大洪水。

  渠江洪枯流量、水位变幅居全省江河前列,流量变幅可达上千倍,水位变幅可达22m左右,对渠江的开发、治理极为不利。渠江流域三个代表站径流特征值及最大、最枯流量如表—1。

         表—1            渠江流域三个代表站径流特征值及最大、最枯流量表


 
  渠江悬移质泥沙95%左右集中在汛期5至10月,干流下游罗渡溪站年平均含沙量0.336kg/m3至2.22kg/m3,年最大输沙量5765万t,年最小输沙量约368万t,多年平均输沙量2710万t。

  渠江全流域水力资源蕴藏量达2053MW,省境内1525.8MW,主要分布于干流三江口以下和支流州河、大、小通江上。技术可开发量760.9MW,经济可开发量674.9MW,年发电量31.92亿kW.h。

  2.社会经济特点

  渠江流域地跨陕、川、渝三省市共26个县(市),我省涉及达川、广安、巴中、南充、广元五地市共20个县(市),人口约1328万人,耕地1052万亩,粮食总产量约508万t,国民生产总值约199亿元。

  流域现已查明有煤、铁、石油、天然气和硫、碘、石墨、石膏、石灰石、大理石、铜、铅锌矿等十余种矿产,主要分布于上游及下游边缘山区,其中煤、石膏、石灰石储量丰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冶金、机械、纺织、建材、食品等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其中达川、广安、巴中三市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流域经济活动中心。

  渠江曾是达川、广安两市及大巴山区对外交通要道,随襄渝铁路及县乡公路的逐步建成通车,使其内河航运由解放初期的繁荣走向衰退。目前,该流域已构成公路、铁路、水运、空运运输相配合的立体交通运输格局,为流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开发意见

  根据渠江流域的自然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综合用水要求,流域的开发任务有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水资源保护等。

  1.干流

  (1)南江河

  渠江主源南江河,属山区性河流,无航运要求,综合用水较少,干流水力资源蕴藏量仅83.7MW,以小型水电站开发为主。目前共布置11座梯级电站,单站装机均未超过10MW,合计装机容量27.4MW,年发电量1.21亿kW.h。

  (2)  巴河

  平昌江口镇至渠县三汇镇河段称巴河,此段河谷较为开阔,沿河城镇10余个,工农业生产较发达,通航历史悠久。受大巴山暴雨影响,洪枯水位变幅达20m左右,洪水威胁较重。开发任务有防洪、发电、供水、灌溉、航运,以及水资源保护等。

  经多次研究,基本形成“一库五级"的电航结合方案,从上而下,依次为壁滩(22.5MW)、凤滩(27MW,已建6.4MW)、跳跳河(32MW)、九节滩(16MW)、石佛滩(16MW),共计装机容量113.5MW,年发电量5.96亿万kW.h)。

  (3)干流段

  渠县三汇镇至川渝交界的新民河口渠江干流段,有航运要求。规划五级电航工程,即南洋滩(15MW,已建10MW)、风洞子(18.9MW,已完初设)、凉滩(25.9MW,扩建后规模)、四九滩(已建26MW)及富流滩(39MW。,在建工程),共计装机124.8MW,年发电量6.55亿kW.h。

  广安至渠县100km,是航运重点河段,按四级航道整治。

  2.主要支流

  (1)州河

  州河是渠江左岸最大的一条支流,宣汉以上分前河、中河、后河三条河流,以前河为主流,发源于大巴山南麓城口县(属重庆市)蒙溪乡先头山。流域面积11102km2,其中四川境内9903km2,河长230km,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67.3MW。

  宣汉以上干支流无航运要求,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前河规划“一库八级",四川境内有六级,即擦耳岩(6.4MW),土溪口水库电站(48MW)、窄马口(3MW)、团包(6.4MW)、高梯(12MW)、黑溪(6.4MW),合计装机容量82.2MW,年发电量3.58亿万kW.h。

  宣汉至河口段开发任务是以航运、发电为主,兼顾灌溉、城镇防洪及工业与生活用水,尽可能实现综合利用。规划方案为“一库五级”开发,从上至下依次是江口(51 MW,已建)、罗江口(36MW,已完成初设)、小河咀(6MW)、金盘子(19MW,正建)、舵石鼓(10MW,已建5MW),五级合计装机122MW,年发电量5.74亿kW.h。

  航道、码头应结合电航工程进行建设。

  (2)大通江

  大通江发源于米仑山东麓陕西省镇巴县境内,于平昌县江12镇注入巴河。在四川省境内干流长194km,流域面积8972km2,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5.7MW。

  该河下游开发须分担巴河的防洪任务,故其开发任务是发电及防洪,中上游则以发电为主。规划在大通江及通江干流为六级开发,分别是卡门(7.3MW)、新码头(13MW)、草庙子(4MW)、九浴溪(35MW)、高坑(10MW)和剪刀垭(36MW,已完成初设),共计装机容量105.3MW,年发电量4.81亿kW.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