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山39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草坞樵夫 2017-05-05
万佛堂孔水洞,历史名洞,历代文献多有记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圣水》描述,见前文,不再重述;《隋州郡图经》称“防山上有仙人玉堂”;唐玄宗曾遣使来孔水洞投金龙玉壁祈雨。孔水洞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幽深莫测。右上为著名的花塔。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X

这里应是古碑众多,其中前文提过的清末贝勒奕绘就购走了2块。本文将现存文字抄录其中。上为万佛堂,下为孔水洞。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1、路线
地图。万佛堂在大石河南侧,开车由房东路绕行,徒步骑行可先燕山方向,沿虚线拐入。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大石河桥头北望。右下为孔水洞流水注入大石河处。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万佛堂曾为京煤集团采煤矿区,大石河北岸磁家务也部分属于矿区。现在煤矿关闭,要打造“中国美丽谷”。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万佛堂在南侧小房后。右路开车绕行,左路通燕山,步行近些。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去燕山路上的万佛堂桥,孔水洞的水由桥下流出,汇大石河。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桥西的出水口。孔水洞至此水沟覆盖于地下。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孔桥桥洞,曾经便于运煤。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万佛堂园内陆图。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2、万佛堂
万佛堂北侧的明碑。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碑额:“重修万佛龙泉宝殿记”。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碑文:“重修云蒙山大历(唐,766—779年)古迹万佛龙泉宝殿碑铭
赐同进士出身资善大夫太子少保工部尚书侍 经筵东明石星撰
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工部尚书奉 敕提督大工侍 经筵吉水曾同亨书
赐同进士出身资善大夫南京工部尚书加一品俸进贤李辅篆
万历丁亥(1587年)冬,余承乏工曹,叨董寿宫役,乃偕少司空曾公见台、李公近台,订总理工程内官监东冈张公,往循大峪山(为十三陵提供石料)至房山云蒙岩(明时凤凰岭北侧开始叫云蒙山)。眂攻石之工,其地巘崿环秀,应接不穷;苍霭紫霏,互袭衣裾;冷泉萦回,声戛鸣球,而击云林之璈。水帘梅仙,诸洞隐映;松栝杳窱,森沉悠悠然,会心真胜壤也。睹一废寺于岩之畔,榱桷多摧,庑宇芜没(明后期,万佛堂荒废状态)。诸善逝菩提萨埵(菩萨)之像(现殿内“万菩萨法会图”浮雕),庄严特妙,类非世工所为。旁索断碣,志大历(唐,766—779年)岁月,因知剏(创)于唐也。寺之左(现关帝庙)有厂,盖偫樸橔而备举重者。张公暂憩驻其中,以余三人至,出壶榼(酒壶)相慰劳,因顾余而叹曰:昔能仁(释迦牟尼)始生恒星之瑞徵于周鲁二庄,及白法(善法,与“黑法”相对)东流,像设之饰亦盛于汉晋二明,古今异之。此寺昉(始)于唐大历,今历我皇明万历。若吾辈复之也,是亦唐明二历绍隆之也,不尤异哉!自唐迄今千禩矣,而诸像者烽燧不能侵,霜露不能蚀,字发轮齿,俨然若新,涉世之久,鲜与为□。吾辈咸以寿宫事至此而遇焉,爰图复之,以为圣天子万年祝,不亦善乎?
余三人各捐俸若而金,张公复为请大司礼敬斋张公公是之,为大捐俸若干金佐其费。兴所已颓,树所未立,越岁工讫,竟成精蓝。自余三人行檀外,其费悉出司礼,不涉少府与七众秋毫。既落成,命余镌铭贞石。
夫释氏之教,世恒以异端斥焉。而自昔名儒大贤,往往笃好,彪炳载籍,不可胜纪,何耶?余固未能悉曙其说,乃闻五时所陈小始其浅者也。然臻其小之说,则因果历然,行虑嬗起不敢不慎,切于书,称惠迪从逆之训也。臻其始之说,则我执自空,媾接万变,明觉不昧,同夫易称寂虚之妙也。
嗟乎!伥伥妄作,由迷果于因徵;迷之源,则源于我是非之徵。我之未涉愚者皦然;及其既涉,智者颠冥。是故,我厚而六用昧,我空而万德备。能空我者,立人之道其庶几乎?臻于小始,其效如是,况进于终、进于圆、进于最上一乘乎?使户进于是,尚有利于国哉。子韶谓有助吾儒,不诬也。
奚独祝釐,司礼公洁廉慈爱,我所几空,殆有符于大雄氏之行。而东冈张公,辈类能宣其懿,度而内外倡。盖即寿宫诸役蒙德诸费从省,培国家无疆之祚,而今诸曹得籍手以报成功,知者谓有所自于佛乘,云然则兹举也,讵直为观美哉!铭曰:
万有林林,沉沦昏衢。能仁拯之,五行是敷。慈室斯崇,惠门斯辟。鸾音奠安,龙步生色。树演苦空,鸟谈般若。有臻此域,畴非觉者。昌我王道,永我圣龄。俯仰寂光,何云杳冥。
司礼监太监张公讳诚号敬斋保定束鹿(辛集市)人其捐俸协修诸中侍俱列书诸右碑”。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现存殿堂为明代。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门额。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门拱券石雕。可惜大门紧锁:2006年来时,钥匙由矿区保管,未找到其人;现归房山文物局管,更看不上“万佛浮雕”了。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两窗。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门框内侧古时题字尚存“崇文门外住陆海……正阳门秉住李德……”、“圣地”字样。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北窗题字。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南窗题字相对完整:“康熙十二(1673)年又来,众友在此一乐”;“云升班”。“赵□□、刘小□、朱□□、董一□、□□□、张丘泉、翟弘宇、张□□、赵□□、崔建宇、□次宇、□□□、郭大亮、王灵芝、□□、□□□、葛之令、孙□□、孙□□,合游到此”;“康熙十一(1672)年四月初十日到此”。
一首诗:“京都众善朝顶上,百花丛林□神洲。□观红日与天齐,五湖四海游□望。万佛右塔芳名传,山清水秀从何至。涓涓不断水常流,到处心虔便无忧。康熙四(1665)年……题”。
这样存在了三百多年。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大殿后侧石壁保留几块刻碑。南侧其中:“念佛 钦差总理内官监太监平乡张稹(桢)立。”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还有。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这块可读:“万古流芳
重修万佛堂记
房邑之北二十里许有孔水洞,其流涓涓不息,其源深邃不可测。考邑志□,□□中有人秉火浮舟探之,隐隐闻作乐声,惧而返。冬月忽见桃花浮出水面,□知其为世外仙境也。洞之上构殿三楹,名曰万佛堂,规模虽非弘敞,然背山面水,古树郁秀,亦一胜迹也。奈历时既久,兵焚之余,不无荒圯(清初又衰败)。有善士冯君讳进科者,京都人也,发重修之愿,慨然捐资百余金,以为善缘领袖,一时闻风响慕者各矢善念,共襄厥事,遂扵戊戌岁(1658年)仲春兴工,孟夏告成。其佛像妆颜,金碧璨斓,视昔为尤胜焉。
予受命兹土,公余得一游览,因谬为数语以记其事,凡以使后之游斯地者知重修之功不减于创始云。峕(时)
文林郎知房山县事云中□□坤撰文,典吏池阳陈□□书丹,巡检古越刘名世篆额。
内官监□领厂□刘永昌、内官监总督工□大黄缙、曹进 合首………(52人名未录)。
大清顺治岁……(缺多字)”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殿后东侧的残件。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台上是著名的辽代花塔。下文。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南侧崖壁下有一铁门紧锁的洞, 上有五星和“常备不懈 一九七二年七月一日”。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3、孔水洞与龄公塔
万佛堂下面就是孔水洞。前几年缺水时的孔水洞。可惜没有能力和胆量进洞一探。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2012年雨水充沛,特别是“7·21”大雨后,地下水充足。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孔水洞南侧的元代龄公塔,高约18米。八角形七级密檐式砖塔,塔刹已毁。塔向西倾斜,是北京现存惟一一座斜塔,有“北京斜塔”之称。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下部八角形须弥座为现代修补,须弥座上方砖雕三层仰莲瓣承托塔身。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塔身八面假门、窗各半,上部挂云。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东侧门楣上雕有两尊飞天像,上方刻有“龄公和尚舍利”六字。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有人提到“龄公和尚”可能是下文提到的金代龙溪老人。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龙溪老人已是复兴寺院之人,不会改名号。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西望两塔。
当地称两座塔为姑嫂塔:相传万佛堂本没塔,两个修炼数百年的狐仙姑嫂为求佛祖超度成人,为佛祖一夜造起两座佛塔。妹妹造得慢,嫂子造得快,但嫂子为给孩子喂奶,天亮鸡叫时未能给佛塔收尖,所以才输给了妹妹。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4、南侧山顶
龄公塔南侧可登小山顶。俯视花塔。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塔顶冠以八角形小阁式塔刹,结顶为宝珠。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山顶1亭1碉堡。灌木遮盖了枪眼。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南侧碉堡门。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碉堡可俯视整个山口。黄虚线为孔水洞水流流向。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5、北院碑、庙
下山,孔水洞北侧小院有棵古松。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古松西有二碑。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东碑清代嘉庆年间,高大。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嘉庆碑虽被松枝遮挡,但字迹清晰。
碑额:“重修龙泉寺功德主碑”。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碑文:“重修孔水洞 关帝庙碑记
赐进士出身即用县正堂(知县)邑人(是否本县人?)徐梦陈撰
顺天府学生员罗煐书
我房邑,古所称幽燕奥室也。分太行之天脊,绵亘乎东北,为神京之右臂;拱峙乎西南,其山则有六聘(上方)、九龙(金陵)、紫云(?)、红螺(宝金山,以后登山文)之秀,其水则有拒马、牤牛(天开or王佐?)、漫石(?)、琉璃(大石河)之奇。层峦叠嶂,分派奔流,诚上游之形胜、天下之名区也。而吾谓,秀莫秀于上方,奇莫奇于孔水。孔水者,由房邑而北行廿余里,千峰险峻,万岫崚崚。未至其地,不见所谓水也。逦迤曲回,忽闻水声潺湲,已见横流淜湃矣。云根石竅,宽阔十余丈,一水平倾,可以乘筏。噫,有泉如此,不诚奇也哉!考之前誌,所谓孔水仙舟也。昔尝有野人,于严冬见花瓣流出,大可径寸,因结筏以进,莫可测其底,闻人语喧腾而返。此与晋太康中之桃花源何异?
庚申(1800年)岁,予假馆北山,偶至此地,见其山光水色,带碧拖青,鹤柏虬松,傍岩倚石,为之流连终日。读其石碑,止有前明数碣。予谓当不止此。因扪萝扳石,摩挲苔藓,见山之东南嵌石一方,乃唐开元(713—740年)中范阳节度张守珪题名,是可知其跡之古矣。因为题诗三十韵于壁,以阐扬古迹,且勉僧以募化修理,庶古迹不至湮没也。至甲子(1804年)岁,僧已于佛殿前修建关圣帝君殿三间,并西廊禅室。成而问序于余。余思帝君(关公)之英气塞于天地,凡在都城邑市与夫穷谷僻壤,莫不尸祝庙祀之,岂胜迹如孔水者可不妥帝君之神灵哉?从此庙貌巍峨,圣像赫奕,为民之保障,即为山水之护持。亿万斯年,此地之名胜亦与帝君之禋祀同秀不朽矣。因以不揣固陋为之记,其原始如此,因并附题壁诗于左:
东北分天脊,燕山奥室幽。大房传古洞,孔水泛仙舟。闻说桃花瓣,严冬径寸浮。缤纷飘两岸,荡漾在中流。坞叟乘槎访,雨翁纵(苇?)求。杳然尘世异,别有洞天悠。恍到三千界,如登十二洲。忽听鸡犬唱,复聆管丝讴。惊返天台棹,忙回露天游。摩挲循去迹,仍旧豁明眸。我具耽奇癖,常怀选胜谋。偶因之馆便,迂道暂迟留。走马蚕丛辟,缘堤蚁路修。云横烟瘴合,雨霁草茵桑。倐尔窥仙境,居然见碧沟。两厓苔作甓,一窦石成湫。冲破昆仑窟,平倾渤海沤。真堪乘筏渡,宁仅滥觞不。树密花迷径,泉清月印钩。无人惊宿鸟,有客狎闲鸥。石缝虬松老,云根鹤柏稠。余霞萦佛寺,薄雾护琼楼。暮霭沉沉爽,斜阳澹澹收。林深凭彳亍,风细听飕飗。禅塔双峰峙,唐碑四壁搜。僧归携瓦钵,宾至奉茶瓯。坐久尘心洗,时多俗虑句(勾?)。岚光同活泼,潭影共夷猶。仿佛升蓬岛,依稀近斗牛。武陵知未远,惆怅五湖秋。峕(时)
大清嘉庆九(1804)年岁在甲子孟冬(农历十月)谷旦 住持僧普兴敬立”。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