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凝视最后的八埭头

 wng203 2017-05-05

杨浦我是不大熟的。九十年代初老家拆迁的时候,曾在江浦路借住过父母单位的一套房子作为“过渡”,但那时正在上大学,平时住校周末才回家,对杨浦的认识仅限于两条公交车:横的28路和纵的70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浦的上海话,基本上和电台里王小毛的口音差不多。有一次坐70路公交车,眼看车子要发动了,我一阵猛跑,嘴里还在喊:“等等,等等”,只见售票员大叔轻轻一挥手里的红旗子,从车窗里伸出头来微笑地对我说:“愧地噶,愧地噶……(苏北口音上海话,快点儿,快点儿)”,那种表情和语言,像极了年轻时的王汝刚。



通北路


所以若干年以后,我同学李老师约我晚上到通北路吃海鲜,我一点方向也没有,只隐隐记得17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在唐山路通北路,于是就跳了上去。一路颠啊颠坐到底,这才发现通北路蛮长的,从唐山路走到约定的平凉路要走不少路,中间还要绕个圈子。



通北路海鲜一条街当年的盛况


但通北路的海鲜真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倒不在其质量,说实话质量是一般的,而是在杨浦这样一个我不太熟悉的地方,竟然有这样一条海鲜街,出乎我的意料。更出乎我意料的是,通北路的建筑,很明显都是有七、八十年以上历史的老房子。所以,纪念今年国庆长假,我的老搭档赵老师约我一道去通北路平凉路“扫街”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走,看看,顺便吃点海鲜!”“海鲜?你还想吃海鲜?通北路哪里还有海鲜?”


当年通北路平凉路口鼎鼎大名的“老四海鲜城”


白天的“老四海鲜城”


“老四海鲜城”的招牌还在,但已经人去楼空


如今的通北路


这次是坐地铁去的,12号线坐到大连路,走过去没多远,一站路。一路,都是拆迁的遗迹,围墙、砖头、废墟……很快,到了平凉路通北路口,赵老师伸出食指向前一指:“阿弟,这里就是上海滩鼎鼎有名的八埭头。”


通北路平凉路口西望


租界时代留下来的消防栓


通北路平凉路口东北角的西式建筑


即使我这个对杨浦不那么熟悉的人,“八埭头”这三个字还是如雷贯耳的。众所周知杨浦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以杨树浦路、平凉路和长阳路为轴,有大量的工厂企业。通北路原名韬朋路,1908年在这里造起来八排二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主要的住户是工人、小贩和低级职员,用上海话说,“八排”就是“八埭”,类似于“八条”的意思,“八埭头”由此得名。通北路平凉路口是八埭头的中心,东到许昌路,西到景星路,南到杨树浦路,北到唐山路,慢慢形成一个“社区”,“八埭头”是杨浦最繁华的商业街市。说他是杨浦的南京路,似乎并不为过。



清末时的“八埭头”


上海已故著名作家程乃珊女士曾在杨浦惠民中学担任英语老师,他写过一篇文章《情系八埭头》,文中这样写道:“八埭头全长不过三四百米,却有电影院、清真馆、医院、布庄、理发店、教堂、学校……一应衣食住行,都可在本街区自行解决,且价格肯定比市中心便宜。八埭头就是杨浦区的“南京路”。“我作为班主任常去那一带家访,行走其间,觉得这里的石库门弄堂与棚户,老年人与青年人,邻里街坊,共同形成一种和谐的生活环境。”但当我真的来到八埭头的中心:通北路平凉路口时,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程乃珊女士的描写,似乎一点都找不到踪迹了,就连几年前我的同学李老师约我来吃海鲜时的样貌也无法寻觅了。“八埭头”已经成为陈迹。



惟善里


在平凉路通北路的西南角,我们看到一排老店铺,平凉熟食商店、宇宙无线电商店、平凉清真食品商店……因为拆迁,这些尘封已久的老店招露出真容,成了摄影爱好者怀旧的经典。短短几分钟,就有好几个路人停留驻足,凝神观看。

几年前的平凉路通北路口东南角,大多是服装店


如今的这个街角


老店招:东海理发店


老店招:平凉熟食商店


老店招:宇宙无线电商店


老店招:平凉清真饮食店


老店招:五十九粮油商店(下面还有更老的,可惜看不清了)


老店招:上海第十八五金商店


据说,“八埭头”的名字将会保留,在杨树浦路靠近黄浦江的地方,一个以“八埭头”为名字命名的小区已经拔地而起,那里将成为北外滩新的地标。不过,除了“八埭头”这个名字以外,这座新地标和八埭头有任何关系吗?会有多少上海的市民能住进去呢?那些工人、小贩和低级职员?这里也许会建成又一个杨浦的“南京路”,“电影院、清真馆、医院、布庄、理发店、教堂、学校”……也许也会有。但邻里街坊们呢?那些说着“愧地噶,愧地噶”,坐着28路、70路公交车长大的大杨浦的上海人呢?他们,去了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