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版画的名义 | 这些名画竟然都是丝网版!

 培训班背包 2017-05-05

安迪·沃霍尔作品,丝网版画

版画是什么?你是否也有疑问,或被别人反复询问?为此,我们决定先后用四篇文章,简洁而详细地介绍四大版种。不用拗口难懂的学术表达,而是像闲聊或讲述,为你介绍这一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为版画正名。今天,就先从离我们生活最近的丝网版画说起。


丝网,是什么?


大部分人对于波普艺术中那些极具色彩感染力的作品并不陌生,其画面的独特之处是大块平整的高饱和度色彩,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实际上,能够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技法正是版画的其中之一:丝网版画(Silkscreen Print)安迪·沃霍尔作品,丝网版画


丝网版画是一种“孔版印刷”,也被称作是“漏版印刷”。直白地说就是将颜料从一张丝质材料上通过刮板,最终漏到纸或布上这种材料类似于大家都熟知的丝袜,当然丝网的韧性和细密程度都远比丝袜要好得多。


再详细一点,艺术家需要在这个丝质的材料上隔离出某个形状,形状以外的网眼都是被封死的,颜料只会从艺术家希望的区域过滤到纸上,形成不同的画面。

安迪·沃霍尔作品,丝网版画


丝网能够表现出极为平整而均匀的色块,是波普艺术以及之后的当代艺术和商业生产等多种领域中运用极为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丝网几乎包围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它出现于上世纪30年代左右,在版画的大家庭中算是小辈。虽然诞生的比较晚,但它的发展速度却十分快速。安迪·沃霍尔作品,丝网版画


1940年,美国便率先成立了丝网版画家协会。往前追溯到18世纪时,是英国人将马尾绷在框格上,贴上镂空的图形或文字的漆纸进行印刷。但马尾网毕竟粗糙,所以后来就被丝绢网代替,最终成为了现代的丝网印刷工艺。美国的安东·尼·维洛尼斯等艺术家从印染技术中得到启发,尝试用这种原理制作版画,丝网版画就这样诞生了

安迪·沃霍尔作品,丝网版画


虽然版画在艺术领域中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但直到目前,知晓版画的人依旧是少数,而真正了解如何鉴赏版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从字面上来理解,它首先和“版”有关。实际上看一幅版画的作品,就可以从“版”这个概念切入。丝网也不例外,方法很简单,画面中一共出现了多少种颜色,就说明它一共套了几版的颜色比如上面这幅,安迪·沃霍尔一共套了五版,分别是红、黄、蓝、深蓝以及黑色。安迪·沃霍尔作品,丝网版画


再来看这根享誉全球的黄香蕉,也同样是用丝网制作的。用刚才这个简单的办法来分析,显而易见,这是一幅双色套印的丝网版画作品,分别是黄、黑两种颜色如果你曾一度认为这根世界上最著名的香蕉是安迪·沃霍尔用画笔完成的,那就太外行了。草间弥生作品,丝网版画


同样,日本“波点婆婆”草间弥生最著名的大南瓜,也是黄色与黑色的双色套印丝网版画。值得注意的是,这幅作品中的两种颜色衔接得严丝合缝,按逻辑分析应该是先印制了一版完整的黄色覆盖了所有的纸面,然后再用只有特殊区域才有的黑色覆盖,所以完全无缝隙,是颜色的叠加。草间弥生仅用两版颜色就创造出如此丰富的画面,充分说明她对于画面节奏的超高把控,她的大南瓜无疑已经成为了当代艺术史中的经典。

安迪·沃霍尔作品,丝网版画


谈到色块之间的衔接,不妨再仔细观察一下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画面中每个色块与其它色块的边缘明显存在着错位或重叠,这说明安迪在创作过程中的确是一块颜色、一块颜色完成的。


实际上,这种色块之间的衔接技术在版画制作过程中称为“对版”,也就是专门对齐每一版的位置以达到天衣无缝的完美效果。但很显然,这位美国最杰出的波普艺术大师对此并不在意,可以说相当随意,反而呈现出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虽然看似随意,但大师们的“随意”往往是经过缜密思考以及不断实践之后得到的。安迪·沃霍尔作品,丝网版画


再看安迪·沃霍尔的这幅作品,从画面左侧头发中比较浅并且不均匀的部分,能够清楚地看到丝网的痕迹。说白了这完全属于“堵版”的情况,也就是指颜料在丝网上有些微干,堵住了一部分小孔,导致过滤到画纸上的颜色变少,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在印制过程中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先将堵塞的部分完全清洗干净,再重新开始。

达明安·赫斯特作品,丝网版画


最先将感光剂用于印刷制版的是1914-1915年的美国,美国人C·M·彼得和A·伊梅里等人发明用乳剂(阿拉伯树胶、牛皮胶、明胶、聚乙烯醇、聚乙烯醋酸盐)调和重硌酸钾、重硌酸铵等感光材料制成“感光剂”。通过他们的实验,“感光制版”技术正式诞生了,但此时的感光剂极为简单,也并不稳定。

安迪·沃霍尔作品,丝网版画


在此期间,欧洲人也正在尝试着运用这项技术。另外,“照相制版”技术真正意义上完善成型是在1925年前后有了此项技术,艺术家将大量摄影的人像或景物直接进行曝光制版,这也成为丝网版画的一大特色。


曾经许多的艺术家都创作过不少版画作品,或通过版画特有的复制性对自己的其他架上作品进行艺术复制。除此之外,丝网版画最大的优势是能与各种领域进行嫁接,被广泛运用于服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诸多领域。


上世纪20-30年代,丝网印刷技术就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工业中。当时的艺术家被请来参与设计具有时代气息的图案,然后利用丝网印刷技术限量生产。这些印染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产品的艺术价值,首先就归功于丝网“照相制版”在当时的应用。


丝网印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工业的发展得到了很大促进,特别是军事的需要。当时在商业上被大量的运用,它可以用来印刷广告、包装、服装图案等等,可以说随处都能见到丝网印刷的物品,直到今天依旧是极为广泛的。


无论是艺术领域或是设计生产,甚至到平日生活里的细节之处,丝网随时都能出现在我们身边。它作为版画中最年轻的一位,在不断地被更多的年轻人和喜欢鲜活艺术力量的人们制作与欣赏着。


丝网,怎么做?



在揭秘了这么多关于丝网版画技术层面的细节之后,也许大家会对它产生一定的求知欲。在开始讲到制版过程之前,还是用通俗的说法来概括一下:版画的制作过程像极了烹饪,丝网也不例外


为了做好“这顿饭”,前期可有不少的准备工作;另外,在印制好作品之后,也可以理解为吃完饭之后,必须要马上去“收拾洗碗”,艺术家们往往在此时还要拖着疲惫的身躯去完成丝网的后续清洗工作,这无疑是个细致的体力活。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每一位优秀的版画工作者都能练就出超乎常人的耐心


丝网的制版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有求知欲的看):

1、将草图按照不同的颜色分别画或打印在不同的透明胶片上。

2、在暗房内将感光液用药液槽均匀刮在丝网上,放入烤箱烘干。

3、将带有图案的透明胶片放在烘干的网框上在曝光台上曝光,之后用水把未感光的胶冲掉,再放入烤箱烘干。

4、把晾干后的网框固定在印刷台上,对版并进行印刷。


丝网版画需要用到的工具有:200目以上的丝网、丝网框、胶刮板、封网胶、宽胶带、感光胶、洗网液、透明胶片、颜色、颜色调和剂等。另外,丝网版画还可以分为水印和油印,以及刻膜制版法和感光制版法等,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感光制版法以及水印。


制好版以后,就可以像上图中这样,从头到尾一口气刮下来,左右手的力度以及速度都很有讲究,只有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才能逐渐领悟到丝网版画的精髓。


其中,前者为“四色印刷”,也就是通过电脑分析出四种印刷颜色,只需四版就可以得到所有的画面;而后者是最为传统的“多色印刷”,每一版就只有一种特定的颜色,这种方法得到的每一块颜色都更为极致,也是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收藏价值的艺术作品。

安迪·沃霍尔手中举着其作品《玛丽莲·梦露》丝网版画的透明胶片


制作好的透明胶片上,会有黑色的图案。这些黑色的部分在曝光过程中很好地遮挡了与其对应的感光胶,使得不被曝光最终被水冲洗掉,也就形成了供颜色漏下去的区域这样应该就更好理解了丝网版画被称为“漏版”印刷的原理。

艺术家正在绘制透明胶片


艺术家需要有很好的头脑对自己最终希望得到的画面进行颜色的拆分,将所有这种颜色的部分统统画在同一张透明胶片上。所以在不断地制作过程中,版画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清晰的思维,以及对于每一个步骤的到位操作

可以重复曝光的各种透明胶片,以及左下角是曝光完成的丝网框。


版画独特的复制性也为它的印制过程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制好的丝网框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需要印制的所有数量,这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同时也是对艺术家腰力和体力的全面挑战

安迪·沃霍尔正在印制丝网版画


此外,印制版画的节奏需要较为紧凑,中间很少有休息的机会。若中途停下就必须全面清洗避免堵塞,否则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影响丝网状态的因素,导致堵版等状况。安迪·沃霍尔正在印制丝网版画


在完成一种颜色的所有印制数量之后,艺术家需要开始“冲网”,也被称为“脱胶”,就是将丝网上的颜料和感光胶统统卸掉,为了下一版的使用


此时需要用到一种专门的材料,俗称“鬼影膏”,这种材料带有一定腐蚀性,需要佩戴胶皮手套。另外,一般的水流根本不足以冲掉顽固的感光胶,丝网的清洗需要使用高压水枪,随之而来的是震耳欲聋的声响。这样一套完整的程序走下来,艺术家无疑已经精疲力尽,但这仅仅只完成了其中一版颜色而已。安迪·沃霍尔正在印制丝网版画


此时,大家想必对于丝网版画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实际上,艺术并非想象中那么洋洋洒洒,哪怕是画面中一个简单的色块,背后都有着它独特的技术内涵。熟知了丝网版画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之后,再看这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定会有新的体会。假若从前是从艺术的角度去看,那么今后,还可以从版画的角度再来品味一番。安迪·沃霍尔正在摆放需要晾干的《香蕉》们


我们不能再简单地认为版画就是刻木头,或者是那些革命宣传画,这是对版画的误解。版画的精彩,等待更多的中国观众去感受和体会。艺术作品究竟有多少种欣赏的角度,又能承载多少深层的内容,非常值得思考,无疑的是,它真的不仅仅是薄纸一张


尽请期待,“版画的名义”之二……




精彩回顾:

比尔·盖茨都要排队收藏,莱比锡画派究竟好在哪里?

杜尚称之动态雕塑,它究竟是何物?为何改写了雕塑发展史?

他是立体主义三剑客之一,却一直活在毕加索的光环之下!




[编辑、文/张婧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