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也曾动意南迁,为啥没有实施,原来是被道德绑架!

 每日汉字 2020-09-11

中国历代王朝中,南迁的朝代很多,比如说南宋、东晋,南迁后都延续了国祚。很多人认为,明朝的崇祯也应该南迁到陪都南京,把北方所有的地方放出去,把兵源调到南方,南方经济富硕,又有天险保护,北方京师让给李自成,放开关卡让清军入关,肯定拼死驱逐女真族。期间,崇祯养精蓄锐,再北伐回来,明朝怎么会灭?

那么,崇祯为什么不南迁呢?

(崇祯)

崇祯帝是中国死的最悲壮的一个皇帝。

1644年3月15日, 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次日,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 随后,崇祯帝让周皇后和袁贵妃自缢而亡,砍掉了15岁的女儿长平公主的左臂,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崇祯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 最后,崇祯帝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上吊死前,崇祯帝在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是非亡国之君,但是做了亡国之君,以致后代很多人都感觉很惋惜。那么,崇祯为何没有选择南迁呢?

(崇祯)

其实,明朝遭受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和满清的围攻时,也曾动过南迁的念头。

史料记载,崇祯皇帝和附马都尉巩永固曾谈过南迁的事情,巩永固很支持,表示“宣大已失,京师实不能在守,闯逆兵峰朝夕将至矣”。 这种想法也得到了左中允李明睿的赞同,他曾上书皇帝“南迁”。

但是,南迁的想法却遭到了内阁首辅陈演的极力反对。他的理由也很简单粗暴,皇帝一旦南迁,人心就会涣散,无法抵抗满清和李自成两股力量,拿出于谦抵抗瓦剌的例子,告诉崇祯只要坚守,军民一心,能够抵抗外敌侵略。 陈演故意向外透露了这个消息,鼓动言官猛烈抨击“南迁”的主张。

崇祯帝被道德绑架,言官的猛烈抨击让崇祯皇帝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随后做出一个决定:死守北京。

而这个结果,付出的代价太大。

(东林党)

陈演为什么不同意崇祯南迁?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明朝末期,东林党左右着政府的发展,而内阁首府陈演是这些人的领头羊。

东林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他们虽然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东林人士在当时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

崇祯上台以后,打击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势力,所以东林党成为一党独大。 他们学得都是“尊王攘夷”、“华夷之辨”这类的大道理,而没有实际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同时也不想承担历史责任,因为迁都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北京一旦放弃,明王朝的宗庙、陵寝必将会被李自成破坏,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士大夫都重名节,看重虚名,喜欢高调,这种让自己名誉受损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去做。

最主要的一点,东林党人虽然都在北京做官,但是财产都在南方,并且非常庞大。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在北京就把战火平息,而不要把战火引到南方,从而危及到自己的财产,所以极力阻止不要南迁。

但是,东林党人也吃了苦果,比如说陈演在李自成进北京后,他主动向刘宗敏献白银四万两。稍后,其家仆告发,说他家中地下藏银数万。农民军掘之,果见地下全是白银。刘宗敏大怒,大刑伺候,刑求的黄金数百两,珍珠成斛,四月八日,得释。十二日,李自成败于多尔衮、吴三桂之联军,临走前,将陈演等人斩首。

(每日汉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