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故事的好技巧,你会吗?

 三杯不过岗qq 2017-05-05

讲故事的好技巧,你会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会讲故事,也是一项技能。

讲故事的好技巧,你会吗?

孩子上课乱糟糟?

老师们除了手指律动游戏、

怒气冲天……

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把孩子管得服服帖帖?

小编告诉你,

讲故事是个不错的班级管理的办法哟!

故事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想象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多于互动、倾听多于想象,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索然无味,压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阻碍了幼儿的智力发展,严重影响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以看出想象力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如何在故事中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的自由飞翔呢?

讲故事的好技巧,你会吗?

同一个故事内容,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教育的效果截然不同。先看一下以下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蛤蟆吃西瓜

教育方式A:教师讲幼儿听

有一只蛤蟆,他有一块西瓜地。夏天,西瓜熟了,可是蛤蟆看着又大又圆的西瓜就是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他只有干着急。他的朋友小乌龟来了,乌龟帮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乌龟说:“用石头砸吧!要不就用刀子砍。”蛤蟆说:“不行,不行,石头一砸就碎了!用刀的话,哪来这么大的刀啊!”他们边走边想办法。走着,走着,他们捡到了一个竹管,他们把竹管插进了西瓜,红红的西瓜汁立刻流了出来,他们吸呀吸呀,西瓜汁好甜啊!后来蛤蟆又想出来一个好主意他在竹管上装了个水龙头,小动物们排起了队,轮着喝西瓜汁。大家都说蛤蟆种的西瓜好甜啊!

教育方式B:设疑优化故事教学

有一只蛤蟆,他有一块西瓜地。夏天,西瓜熟了,可是蛤蟆看着又大又圆的西瓜就是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他只有干着急。他的朋友小乌龟来了,乌龟帮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乌龟说:“用石头砸吧!要不就用刀子砍。”蛤蟆说:“不行,不行,石头一砸就碎了!用刀的话,哪来这么大的刀啊!”请小朋友帮蛤蟆想出吃西瓜的好办法,想的越多越好。(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答案丰富多彩)

小朋友们为蛤蟆和小动物们想出来这么多的好办法,蛤蟆和小动物们都非常高兴,他们选择了最好的一个方法吃西瓜。最后蛤蟆和小动物们都一起感谢小朋友们,还请小朋友们和他们一起吃西瓜呢!最后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们一起吃完了大西瓜还一起开心的做起了游戏!

从以上两个故事的教育方式可以看出,教育方式A是一种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教师从头到尾把故事复述了一遍,没有为幼儿提供思考、判断、想象的机会。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故事中扮演听的角色,完全没有给幼儿提供充足的空间去想象!把幼儿的思想给束缚住了!

讲故事的好技巧,你会吗?

那么,我们讲故事的时候要讲究什么技巧吗?当然!

一、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故事

在选取故事时,要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不要超出幼儿年龄范围。这样在幼儿听故事时,幼儿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当然就能随着故事的思路去发挥自己的想象。《蛤蟆吃西瓜》,在蛤蟆是如何吃到西瓜这个问题上,幼儿就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发挥想象。

二、采用故事中断法,给幼儿留有想象的余地

著名作家歌德小时候,他母亲经常给他讲故事,但她讲故事非常的独特,经常在讲的过程中停顿一下,给他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由于从小受到想象力的培养,使他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像,进行加工改造在创造的过程。我们每个人能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借助于合理的想象可以理解世界上许多事情,了解古今中外丰富的知识,进行在创造活动。

《蛤蟆吃西瓜》故事B,小朋友们通过想象不仅帮小动物们想出了好主意,还让自己置身于故事情境中,乐在其中。通过故事中断法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让幼儿自己去想办法,发挥自己的想象,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幼儿在故事特定的情境中自由翱翔。

讲故事的好技巧,你会吗?

三、巧妙设疑,激发想象

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巧妙的提问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故事A,很明显采用的是回忆性提问,教师把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完,然后以提问的形式问幼儿:蛤蟆最后是怎样吃到西瓜的?这种提问方式,非常的传统、封闭,没有给幼儿提供想象的余地。故事B,采用启发诱导、创造提问的方式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幼儿自己去想象。教师巧妙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拓宽幼儿的思维。

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提出一个个的问题:“这么多小蝌蚪聚在一起做什么?”“小蝌蚪游来游去吃什么?”“小蝌蚪为什么不跟妈妈在一起?”等等。生动的画面满足了幼儿好问的欲望,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紧接着,老师巧设疑问:“这些可爱小蝌蚪东瞧瞧、西望望,好像很着急的样子,它们到底在干什么呢?”孩子们说出了许多答案(找吃的、找妈妈),“你愿意帮它们找妈妈吗?”这时,小朋友个个兴趣盎然,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一题多想“同中求异”

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课题范例,通过一题多想、多说、多变等形式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如故事“猴子过河”:三只猴子过河,河岸边只有木头、绳子、木板三件物品,让幼儿想办法让猴子过河。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想出了三个办法:一是用木板造一只船过河;二是把绳子栓在河对岸的树上,然后拽绳子过河;三是用木头搭成桥过河。虽然孩子们的想象不太现实,但能反映出孩子确实具备了想象的能力。

又如故事《小壁虎借尾巴》,经过启发,小朋友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蛇咬住小壁虎尾巴,它的身体里有毒吗?”“小壁虎尾巴什么时候才长出来?”“如果小壁虎借到尾巴怎么接上去?”等等。利用启发、引导、分析故事内容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不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初步培养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故事的好技巧,你会吗?

五、续编故事,拓展思维

老师在故事教学中让幼儿对故事进行改编是培养幼儿想象力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可以改编故事的开头、情节、结尾、续编等等。幼儿在改编故事的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中,可以大胆的想象,没有对错,让自己的思绪自由的翱翔。

例如创新智慧游戏中《小鸡和小鸭》,小鸡来到草地上找虫子吃,不小心掉到一个小水坑。小鸭子听到叫声去救小鸡,结果水坑太深小鸭子和小鸡爬不上来了,这可怎么办啊?小朋友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小鸡小鸭从坑里爬上来。最后爬上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们的答案新颖独特,五花八门。有说小鸡小鸭一起高高兴兴洗个澡的,有说小鸡请小鸭子到自己家吃蛋糕的。这样幼儿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就很好的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幼儿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应该放开手让孩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翱翔!

——END——

文章有改动,插画 | Jane Newland

(我们致力保护原创,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客服微信号:jimssz)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