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课堂|孟纪军执教《水》:抓住动作,揣摩心理

 赵都城2016 2017-05-05

名师课堂|孟纪军执教《水》:抓住动作,揣摩心理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xxywjszz

《小学语文教师》创刊于1981年,在国内同类杂志中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自费订阅率最高,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双效期刊”并连续六届被评为最佳优秀期刊奖。我们关注小学语文教师群体精神成长!

第一板块:整体把握,明确任务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

生:(齐)《水》。

师: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文中的一句话来写的,是哪一句话?

生:(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句子。(生齐读)全文就是围绕这一句话来写的,其中两个字很重要……

生:珍贵。

师:再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如果不加逗号,你们来读读看。

(生读)

师:你们看,感觉是不是不一样?有了逗号就强调和突出了——

生:水的珍贵。

师:围绕这句话,作者选取了三个场景,你知道是哪三个场景吗?

生:一担水的珍贵,下雨天洗澡,一勺水冲凉。

师:非常好!通常,我们说到十里外才能挑到一担水,用三个字来概括说就是——

生:一担水。(师板书:一担水)

师:大人孩子在一场雨中洗澡可概括为?

生:一场雨。(师板书:一场雨)

师:那最后就是——

生:一勺水。(师板书:一勺水)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很多,知道课文是围绕一句话、三个词,写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板书:苦乐,生齐读)

师:缺水的苦,作者写得很简略,而关于有水的快乐,却写得很详细。同学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任务。我们有三个问题:一是明明是缺水的苦,为什么作者却要写有水的乐?二是怎么写有水之乐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写?三是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要告诉我们水的珍贵吗?到底还有什么比水更珍贵?


点评:课始即抓住全文中心句展开教学,聚焦中心词——珍贵,引导学生厘清课文脉络,学会从整体入手,系统把握,明晰学习目标。比较教学,促进学生反思,揣摩作者写作意图,进而抛出本课教学任务,激发学习动机,直指核心教学内容,即:作者到底是怎么写出有水的快乐。

第二板块:雨中洗澡,紧扣动作


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是围绕一个词语来写的,请找一找。(生默读)雨中洗澡,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找到的赶紧圈画下来。

(生圈画)

师:形容人们雨中洗澡的心情的是哪四个字?

生:痛痛快快。(师板书:痛快)

师:作者写得很有章法,全文围绕一句话,每段围绕一个词来写。写人们在雨中洗澡,也写得很有条理。请大家再次默读,看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把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画出来。(生圈画)请那位男生来说。

生:先是……然后……

师:先是谁?

生:孩子们。

师:然后呢?

生:大人。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句子)同学们读得非常的棒!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这一段可以分成两层。先写——

生:孩子。

师:再写——

生:大人。

师:他们在雨中洗澡都很——

生:痛快。

师:从字面上来看,你觉得作者是侧重描写孩子痛快,还是侧重描写大人痛快?

生:孩子。

师:在写孩子们痛快的时候,作者抓住什么来表现孩子们的痛快?请大家再次默读。(生默读后)请你说说看。

生:抓住动作来描写的。

师:有哪些动作,请大家动手圈画出来。(生圈画动作)有哪些动作呢?一起看屏幕。(PPT出示词语)

生:(齐读)脱、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仰起、张大、吃。

师:作者马朝虎是很高明的,在描写孩子的时候,他抓住了孩子们一系列的动作。在这些动作中,你觉得哪一个动作最能表现孩子的痛快呢?请大家默读,好好地思考,要能说出理由。

(生默读思考)

生:我认为是“脱”字。因为“脱”能看出孩子的无拘无束和天真,不像大人们那样有束缚,所以是“脱”。

师:等了好长时间才下一场雨,一场瓢泼大雨,当然要脱得光光的。你说得有道理,但和我想的不完全一样。

生:我觉得是“奔跑”和“大呼小叫”,因为一个人只有在最开心的时候,才会这样。

师:孩子为什么开心?

生:下雨。

师:我们这儿要是下一场雨,你们会这么开心吗?

生:不会。

师:作者写这些动作不仅是要表现孩子的痛快,还要表现——

生:水的珍贵。

师:原来作者这样写,还有深层次的意思,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但你们都不是我心里的小虫子,跟我想得不一样。我觉得最能表现孩子们痛快的词是——

(生七嘴八舌说“吃”)

师:想好了就说。

生:我觉得是“吃”。在我们这边,下场雨,我们绝不会去吃天空中的雨,所以这个“吃”写出了水的珍贵以及孩子们对水的渴望。

师:还有人认为是“吃”吗?

(生纷纷举手)

师:你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水,一般都是用“喝”,而不会用“吃”。

师:我们吃什么?

生:吃饭,吃食物。

师:民以食为天,我们饥饿的时候要去吃,吃能维持我们的生命。而这里的水,比食物还要珍贵。一个“吃”字,表达得淋漓尽致。你们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看来,你们都被这个小姑娘左右了,都改主意了。我也赞成是“吃”。一般说喝水,文中却说吃水,这就与众不同了。一个“吃”字,表现了孩子们对水的渴望,也表现出了水的珍贵。想不想读一读?

生:(齐)想。

(生自由练习)

师:这两位男生,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朗读最能表现出孩子们对水的渴望,以及洗澡的痛快。其他同学,我们一起来做评委。

(师请两个学生读)

师:谁读得好?赞成1号同学的请举手(比较多),赞成2号同学的呢(比较少)?为什么呢?

生:我赞成2号,因为他读得有语感。

师:哦,我听懂你的意思了,虽然你没能准确表达出来。但你说了一个词:“语感”,这可是一个很有趣的词,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感觉。打球有球感,语言有语感。她的意思就是,2号同学读得很流畅,而1号同学却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断断续续的。我请1号同学再读一下,注意要连贯起来。我们听听,他有没有进步。(该生再读)有进步了,真不错,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足够了。一起来试试看。

(生齐读)


点评:教学时,始终围绕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抓住“动作描写”的奇妙之处,这样,教学始终聚焦于理解作者表达之妙。

第三板块:勺水冲凉,聚焦心理


师:(小结过渡)为了表现一场雨中的痛快,作者抓住了孩子们的动作(板书:动作),而动作中我们一致公认的“吃”字最能表现孩子的痛快(板书:吃)。写人物,有的抓语言,有的抓外貌,有的抓神态,而在这里,侧重抓的是动作。一场雨洗澡的痛快,让我们感觉到这场雨来之不易,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课文的第3至第5自然段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词来写的。请大家默读,用笔圈画出来。(生默读)

师:一勺水冲凉,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这位男生你来说。

生:是“舒服”。

师:一勺水带给我们的是舒服。(板书:舒服)舒服得怎么样啊?

生:“啊啊”大叫。(师引读第4自然段)

师:我有个疑问,水从我们头顶倾注下来几次?

生:一次。

师:但第5自然段又有个“倾注”,是不是重复了?第5自然段到底在写什么呢?

生:第5自然段写了水倾注下来的过程。

师:哦,好像我们看电影一样,整个过程看过后,再对某个镜头进行特写。(板书:特写)这个特写主要就是想要表现——

生:一勺水冲凉的舒服。

师:我们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请把目光聚焦到第5自然段。你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读课文。(生推荐一位女生读该自然段)非常棒!我特别注意到了这句话“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这里的“血”读音不同。我们一起练读这句。(前面读xuè,后面读xiě)

(师范读后生齐读)

师:我跟她读的最明显的区别在哪里呢?听出来了吗?

生:老师在“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这里读得特别快。

师:你真棒!你们有没有听出来?听朗读不要纠缠在细枝末节上。你们也试着像我这样读读,自由练习吧。

(生自由练习)

师:我请三位同学来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生1读得有快有慢,但不明显;生2读得语速快慢对比明显;生3读得全情投入,节奏、语感、情感等都很到位)

师:(指生3)再练几遍,你就要超过我了。告诉你们,我已经练了不下一百遍才练到这样,你才读几遍就已经读得这么好了,很了不起!

师:一勺水从我们头顶倾注而下,依次到了身体的哪些部位?请在文中圈画出来。

生:头顶、脸、脖子、胸、背、大腿、膝盖、脚板。

师:一勺水从头顶淋下来,大概要多少时间?

生:两三秒吧。

师:作者在写的时候,却交代了这么多的部位,让我们觉得水流得——

生:很慢。

师:为什么要写得这么慢呢?

生:这样可以衬托出一勺水给人带来的舒服。

师:舒服是一种感觉。(板书:感觉)作者把水流写得这么慢,就是想告诉我们一勺水冲凉的舒服,而越是舒服,就越是显得水很珍贵。水从头顶倾注而下后,作者连续用了一个字——

生:滑。

师:圈画一下,看看一共有几个“滑”?

生:一共有4个“滑”字。

师:滑下来,速度应该是很快的,那在这里用“滑”是为了表现水速度的快吗?

生:不是。

师:那是想表现什么呢?

生:是想表现出水的缓慢。

师:不对,我们刚刚才说过的,表现水缓慢的是水流过的部位。

生:用“滑”是表现出冲凉的舒服。

师:是的。有一种巧克力的广告词就是“纵享丝滑”。你们可以想象一下那种丝滑的、让人舒服的感觉。你们看,前面抓住了一个“吃”,这里抓住了一个“滑”(板书:滑),前面是动作,而这里就是人物的——

生:心理活动。(板书:心理)

师:(师引读这一自然段)这就是我内心强烈的感受,但我真的能听到吸吮声,感觉到血的流动吗?

生:不能,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水的渴望。

师:实际上,我们把写感受的两句话去掉,这一段的结构也是完整的,加上这两句,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水的渴望。作者的写法多么高明啊,巧妙地写出了内心的舒服。


点评:教学这部分内容,朗读是最有效的手段。即使阅读理解和情感体会没有展开,通过师生对比朗读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秘妙。这段文字一头一尾为什么要读的慢,中间部分为什么要读得快,这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密不可分。因为,作者旨在通过慢镜头特写着力表现一勺水从头顶至脚板底的慢,着力表现“我”对“勺水冲凉”的渴望和享受“勺水冲凉”的舒服。

第四板块:总结写法,揭示中心


师: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根据板书总结)这篇课文写了一担水、一场雨、一勺水。重点写了一场雨的痛快,一勺水的舒服。写法上,“一场雨”是抓住了“动作”描写,“一勺水”则抓住“心理”描写。作者马朝虎是不是仅仅要告诉我们,他们的快乐呢?他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思考)

师:(启发)村上人说——“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在说这话的时候,是哭丧着脸说的吗?

生:不是,是快乐地说。

师:课文的最后,母亲笑着对我们说……再看课文的写法,明明是要写“苦”,却重点写“乐”,作者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作者是用有水的乐,反衬缺水的苦。

生:面对再大的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乐观地去面对。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板书:乐观、苦中作乐)不管生活有多艰难,我们都要学会乐观地去面对。刚刚女生说的是“以乐衬苦”,(板书:以乐衬苦)这是一种表现手法。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要能像文中的村上人那样,像文中的母亲那样,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一切,笑对人生。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点评:本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重点任务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写出有水的“乐”,在过程中,还要深入感悟为什么会这么“乐”。至于体会“以苦衬乐”和体会“苦中作乐”,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教学时不必过度挖掘、纠缠。

反思

一直以来,很多名师执教过《水》。这篇课文尽管已经有了那么多成功课例,但很多一线教师教学时依然困惑。这节课,我不求突破,旨在有效实践;不求华丽,力求简约而不简单。


一、 文体不必纠结

这篇课文,是小说也好,散文也罢,且不管它是否虚构,我们只需引导孩子探寻这一篇教材作为例子的独特教学价值,即:作者明明是想表现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却具体生动地描写水带给村里人的乐。作者到底是怎么表现有水之乐的?


二、 主题不能偏离

写作必有目的,解读鼓励多元。但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必然要鲜明、集中。这篇课文,其表层意义,课文中心句清晰揭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其深层意义是让读者明白: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要坦然、乐观,笑对生活。至于,学完本文,要学会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以及体会“母爱”主题等,都是偏离文章中心的无谓解读。


三、 表达必须聚焦

一篇课文,需要教学的“知识点”很多,教学时,必须力求“知识”教学的精准。第一部分怎么抓住“数量词”写出“一担水”的“苦”,第二部分怎么抓住“动作”写出孩子“雨中洗澡”的“痛快”,第三部分怎么抓住“心理”写出“勺水冲凉”的“舒服”。还有全篇如何通过具体描写“有水之乐”表现“缺水之苦”等。通过辨析,我们将第二、第三部分定为核心教学内容。教学时,进一步聚焦到“吃”和“滑”上去,把“吃”的本能和对水的渴望联系在一起,思考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的意义:有水之乐反衬缺水之苦。“滑”的感觉写出了有水之欢乐,“滑”的舒服缘于常年极度缺水。表达方法,与文章主题息息相关;描写技巧,与情感表达密不可分。教学虽聚焦表达,却言意兼得、一箭双雕。


四、 朗读必不可少

空洞的说教和讨论注定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默读、圈画、书写、思考、交流、讨论等都是语文实践活动,其中,朗读尤为重要。这篇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朗读特别需要老师指导,因为,读好就能学好。师生比较,读出快慢,探讨为什么要这么读,进而探究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总之,教学一篇课文,我们就要教学这一篇独有的,具有核心价值的知识。千万不可矫枉过正,或是面面俱到。


(原文载于《小学语文教师》2017年第5期)

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