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阳·24节气丨惊蛰 拱宸门

 XYweichen 2017-05-05

本地音乐人杨宏伟原创作品

来自江南久久

00:00 06:04

襄阳

拱宸门


图手绘丨简白

文丨江南久久


从襄阳铁路一桥下方的震华门,逆水西行不足千米,就是著名的拱宸门。


          立于拱宸门城楼之上,可东看震华门飞檐,西望临汉门亭台,南对'荆州古治"的过街券门,北眺汉江对岸的公馆门码头。


拱宸门的拱为环绕,护卫之意,而宸则是北极星所在方位,名为北宸,后指帝王的居所,那么拱宸则特指拱卫北门。明万历四年(1576),知府万振孙为此门首题别称"拱宸"


襄阳拱宸门又俗称大北门。因为在襄阳有两座北门,所以便有了大小北门之称,在下一篇中将要提到的临汉门被俗称为小北门。现如今的大小北门,从其外观来看,小北门更比大北门高大威严,形势壮观。之所以称其为大,是因为此处城墙拱卫区域,在古时历代均为统治阶级的官府衙署所在地,为了彰显统治者地位至上的法则,当然就不难理解为何城门形小仍然为大的缘由了。


迄今为止,拱宸门的瓮城是襄阳古城所遗三座城门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其城高6米、内宽22.8米、深10.75米。据相关史料记载:明初乙巳年,卫国公邓愈因旧址而新之,大北圈门绕东北角,环而接之,周回二千二百二十一丈七尺,一十二里一百三步……


瓮城的东、西、南三墙各有一道城门。南门为主城门,宽度、高度均比东西面城门大。东面城门打开时,有青石板顺岸而下直达汉江,西面城门外即是新拓的沿江大道绕门而过。而瓮城北墙却是壁立夯实,威然逼人,无门无洞,原来是因为墙体已然立于滔滔江水之上,其更大的功能实际上是一道坚固的防水堤。


当我举目环顾瓮城四面墙体,北墙上一大块水泥墙面显得格格不入。看那粉刷造型的方式,年代并不久远,应是上世纪文革期间,用来题写各种革命标语所用。只是如今,庇护城民的千年砖墙依旧牢固,而那个人崇拜的豪言壮语,却早已消声匿迹于岁月的风雨之中,无有丝毫痕迹。


三月之春,惊蛰时节,气温是微暖轻寒。立于瓮城之内,有阳光灿烂地照进这一片空荡,有风打三面门洞似有若无地轻拂而来。虽然有现代车辆泊于其间,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进出,虽然我也不是第一次站在这里,但那锈蚀的城门,斑驳的砖墙,以及城墙上间或有三两丛蓬勃生长的绿植,依旧让我思绪万千,仿佛可以穿越无数风云际幻,回到当年。


回到当年,听那战鼓号角蜚声如雷,冰释江河,开拓疆土。头顶首铠,身穿盔甲的大将,镇守城墙顶部,挥手之间,放那来犯之敌进入瓮城,只需一声令下,城楼上的守军便可居高临下,任意点射,攻城之人瞬间丧失战斗力,形如“丧家之犬”,状似“瓮中捉鳖”。彼时欢呼胜利的酣畅,正好契合了此刻大地回春的喜悦!


拾级而上城门,来到北墙的垛口处,俯视城墙根下的宽阔汉江,遥想当年洪水来袭之时,纵然气势泱泱汤汤,惊涛骇浪,却自有坚固的城堡江堤庇护城中百姓,正所谓"固若金汤",造福一方。纵使历千百年之后,这道城墙依旧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场特大洪水中,发挥了其强悍的抗洪功能。据相关资料以及刻于城墙外水文碑体上的文字记载,1935年汉水流域的那场大洪水,洪峰直逼71.71米。当时,江北老樊城的市民都在街心驾船而行,还有更多的百姓只能栖居在残存的一些城墙段上避险。"而襄阳城中的人们可以坐在高大的城墙上用漫城的洪水濯足。"


由此看来,为了拱卫城池,当年大北门的建造者,不仅从军事角度考虑,极具了防御能力,在抵御水患的考量上,也是颇费了设计心思,其匠心一片,现在看来,更是日月可鉴!


如此这般怀想之时,回首自己已在这座宜居古城生活二十多年了,真是何等的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啊。


一时兴起,随机采访了几位游人,他们更多的是襄樊二城的新老居民。不想几乎无一人能准确地说出这座城门的名称,要么说这是小北门,要么答不清楚,虽然受访人数有限,但这样的结果还是出乎我的意料。


与一家来自武汉的吴姓游客聊起相关话题时,吴先生说因为早年看了《射雕英雄传》,便一直向往这里。虽然他也曾在北京、杭州、沈阳等地游览过类似的古城墙名胜,作为湖北人,更想来看看郭靖黃蓉坚守过的城门与城池。不过,他们一家人在城墙内外转了一趟之后,还是分不清这些城门的名称,更不用说那背后的故事。


当我将所知不多的拱宸门的信息,向我询问的游人们作了简单介绍后,他们都表示很精彩,并且还建议,若将这些常识性的知识,在城门附近择一合适的地方,撰文进行简介,应该能为拱宸门乃至襄阳城,起到更好更准确的宣传效果和作用。在和平年代,在大力推广文化襄阳的旅游思路时,清代诗人阮元富有哲理的诗句"守取在人谋,慎哉以古鉴"又何尝不是一句务实工作的警言呢?


在拱宸门瓮城中,我们还偶遇了北京某电影剧组的两名选景工作人员@Se7en(代艺霖)和@动作指导Bobo 。@Se7en(代艺霖)是一位小时候曾经在襄阳生活过的年轻导演。他们即将拍摄的电影是一部古装剧,需要古迹遗址作背景,因为一种自然的襄阳情结,所以希望能在襄阳达成所愿。他们已在襄阳的南漳春秋寨、古隆中、黄家湾、荆州古治街及古城墙、护城河等处探看采景。他们认为这些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的风景都很美,保护的也还不错。聊天中,二位年轻人表示特别希望襄阳的古迹保护工作能做得更好更细致,留下更多的历史遗迹给后人追寻与回望!


正因为有这些热爱与眷恋,更有这片土地上,致力于襄阳古城墙保护的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相信各城门楼间的修复与宣传,将会很好地回归其应有的地位。愿不久的将来,市民与游客站在古城墙上,欣赏"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那大气磅礴的自然美景时,更能如数家珍地品读这座古典城廓"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那幽远浩瀚的历史长卷。


 

  那时的古城风貌,将会更具独特魅力!





图一 ▲:  一江碧水穿城过。





图二 ▲:   十里青山半入郭。




图三 ▲:    一段斑驳旧时光  化作一阙城墙  凝固岁月  筑起希望。





图四 ▲:    回眸历史  聆听过往  古城乡愁的记忆  铭刻你我的心上。






图五 ▲:   这里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古老历史的现代化城市,大写的襄阳!





本文文字作者:江南久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