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定义“青年”呢?我来瞎定义一下??。 我们普遍在18岁左右上的大学,故而把“青年”的年龄下限定为18岁; 昨天一个朋友说,他们公司人力发邮件:28岁以下的同事,可以在5月4号休息半天。所以年龄上限就定在28岁; 有一个词叫“gap” ,意思是间隔。放到生活中,gap意味着两种生活方式的过渡阶段。 从大学到上班,中间隔着一个gap;从单身到结婚,gap;从租房到还房贷,gap;从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gap... 我们生活轨迹的改变,往往发生在gap阶段。再细想一下,每经历一个gap,现金流都随之改变,对钱的需求也不一样了。 从靠父母给生活费,到自己工作赚钱,接着两个人共同经营生活,房租变成了房贷,可能还会贷款买辆二手车,努力给宝宝赚奶粉钱... 18岁到 28岁,即使再不想长大,总要硬着头皮跨过一两个gap。 这期间,还有“四分之一人生危机”—25岁的尴尬年纪,不上不下。 如果中年危机的痛苦在于瓶颈,“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痛苦则在于,连瓶子都还没找到。 对工作不满意,对工资不满意,意识到不能赚死工资,可也找不到太好的开源节流办法。 被人问到未来打算时总是一脸懵逼。看到身边的朋友狠心结了,一边啧啧啧一边问自己敢不敢? 年青人普遍现金流不好,欲望又不小,频繁的大额消费伴随着频繁的小型财务危机。所有消费升级的企业都在说:好的生活没那么贵。但也真的不便宜。 父辈的理解与不理解都会让你难受,前者让你觉得不孝,后者让你想逃离。催婚、回家、买房子、怎么又乱花钱?每个话题都可以引发一轮争吵。 懒,理由是工作太忙太累;拖延,理由是工作太杂太碎。 时刻准备着,微信工作群随时秒回,请2天年假需要用3天时间准备与交接。7天以上年假的代价,是同事的白眼以及丢掉工作的风险。不爽,间隔年的逃离之后又是庸庸碌碌的回归。 发际线后退,肚腩前进,上5楼呼哧带喘,早午饭成为日常,经常性饿肚子,经常性暴食暴饮... 可是,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呢! 其实今天主要是想和大家聊天,我准备了一个活动—用最简洁的金句,说说: 年轻的你 或者,年轻时的你 怎么看待钱? 我先来抛个砖。关于钱,我觉得年轻人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现金流不好。 又特意做了张海报: 欢迎大伙儿在[留言区]写下你的“金句”,我会挑选一批好的,做成海报,明晚九点统一发出来。 创作时间到了,等你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