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一个善借人头的青年

 霸王龙勇士 2017-05-05

Karoly Ferenczy


连叔:


您好!


我在厦门的一所中等偏上的高中读书,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生,我有一个想法,很认真的想法,我不打算上大学了。


 大概是初三的时候,我就开始发现自己不喜欢读书了。但是读书还算认真,凭着初一初二的底子,也上了一所算不错的高中。上了高中后,我发现这种不喜欢读书的感觉越发强烈,上课睡觉,功课不做,经常旷课去打篮球,成绩一塌糊涂,总是考年段的倒数,而我却对这样糟透了的成绩毫无感觉。高二文理分班,我选择了文科。上了高二后,想静下心来读点书了,然而是间歇性奋发图强,一次次的失去学习的动力。每一堂课几乎都在发呆中度过,浑浑噩噩的,日子一天天的过,而我什么也没有学到,我感觉我在虚度生命。看起来好像每天无忧无虑的,实际上我总是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空壳。我想我无论如何也不该在这样混下去了,这个时候我做了个决定,学体育,当体育生。


体育考试在去年的11月份结束了,我考了73分,离训练的成绩差了7分。回想起训练的那段时间,白天在教室发呆,下午认真训练,虽然十分辛苦,但是训练让我感到充实,心安,晚上睡得香。体育生的高考成绩由体育分数与高考分数两部分组成,按比例分配,体育分数占大部分。体育考完后,我就回学校上课,准备6月份的高考。我的体育分考低了,意味着我的文化分要求要更高一些,重回学校后,我也努力读书,从原来的文总两百多分到现在有四百分上下。四百分的文化分加上73分的体育分上本一的体育院校几率比较小,但本二是没有问题的。在回学校的这段时间里,成绩有所提升,但我感觉到我不快乐,总感觉到空虚,上课时看着黑板上的时钟一分一秒的走动,我的心里感到凄凉而悲伤,我感觉我的生命被剥夺了,每天睡觉前总感到有些沉重,对明天也不抱期待,有时恨不得这日子能像看AV那样快进。我很害怕这样生活下去,很害怕上了大学有同样的感觉。我似乎能看见我浑浑噩噩的大学四年生活。


我真的想上体育院校吗?这是最近一直缠绕在我心头的一个问题。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是喜欢体育运动没错,但我似乎不想从事体育类的工作。或许我当初选择体育也只是为了逃避那种空虚的感觉?然而我越往深入想,越是这样觉得。我越来越担心我的大学生活,会像高中一样,让我感觉我在虚度生命。


我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从事水产生意,家境算中等偏下。在厦门打拼十几年了,两人共同经营一家水产店,生意很好。我十分感谢他们能让我有在厦门接受教育的机会,我虽然不喜欢学校的学习,但我从来不认为知识是没有用的东西,相反,我认为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就像王小波在《椰子树与平等》里说的:“人人理应生来平等,这一点人人都同意。但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而且最大的不平等不是有人有椰子树,有人没有椰子树。如罗素先生所说,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识的差异——有人聪明又人笨,这就是问题之所在。”上了高中以后,我爸妈就不怎么管我了,我的事基本上都由我自己做决定,我也懂得,人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选择读文科是我自己决定的,选择走体育这条路也是我自己决定的,现在我想再做一个决定,我决定去学西点,当西点师。


至于为什么要去学西点,第一个原因,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我实在太渴望有一技之长了,渴望能掌握一项技能,有安身立命之本,想享受劳动的充实和成就感。我怕我大学四年碌碌无为,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学到。害怕上完大学后,空有一张本科文凭,却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啃老是不可能啃老的。王小波说,从小他对别人讲出来的话都不大相信,越是声色俱厉,嗓门高亢,他越不相信,这种怀疑的态度起源于他饥饿的肚肠,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我觉得最后一句话说得十分在理。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兴趣,我很乐意自己动手做吃的,我也享受自己动手的这个过程,我自己买了个卡式炉买了套厨房用具,时不时自己动手做点什么,我能感到快乐与成就感。我母亲是反对我在上学期间做这些事的,高三也的确没有时间让我去做这些事。第三,我18岁,我年轻,年轻是我的一个资本,找准一个方向,使劲专研努力,未来有很大的可能,这是我的优势。


我打算怎么做?坦白说,我在这方面十分迷茫。可以确定的事是,高中毕业后我要去上海学习。上海似乎有魔力一般牢牢套住我的心魂,我向往上海。父母方面,我会与他们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对于西点一窍不通,零基础的我会先到上海寻找这方面的工作机会,当西点学徒,边工作边学习,培养经验与能力。下一个阶段是想办法到法国蓝带进行学习。法国蓝带的学费问题是我的一个难题,若能得到父母的支持,那会容易许多,但我想,在我看来,那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目前的我只能想到这三点,其余我并没有考虑得很清楚,或者说,我不知道该如何考虑,因为充满未知。


连叔,我觉得我很有可能按我所想的去做,我能意识到我现在这个想法的重要性。我对自己有也许多怀疑,比如说,对西点一窍不通的我怎么就能够确定这是我真正想要从事的事?我现在感到有信心以后会不会半途而废呢?为此而放弃读大学是不是值得呢?我是不是冲动了?我足够理性吗?


我是在今年在关注您的,看到您在我爱问连岳1里《幸福的定义是什么》这样说道:幸福的本质在于我们敢于做出决定,而不是只做出正确的决定。那些永远不敢做出决定的人,从来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但是却越来越不幸福。触动很深,我想,我会有承担结果的勇气。


连叔,能不能让我听听您的意见?


祝您身体健康!


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三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三生:


你的邮件很长,我一个字没删。能让我很流畅地读完,这说明你至少能写一手漂亮文章了,这算是高中毕业一个不小的收获。


清晰的表述,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都证明思维能力比较强。人的竞争就是大脑的竞争,思维力强的人,总是有优势的。


看你的引用,你至少读了王小波的书,能够借鉴好作家的观点,这又让自己的思维力更强。人只有一个脑袋,再聪明,想明白的东西也有限,但人类有无数聪明的脑袋,借他们的人头一用,让自己长无数个脑袋,学习能力就可无数倍放大。


成绩不太好的18岁高三学生,往往并不愉快。我当年也是如此。我甚至觉得,大多数高三学生,心理并不健康。我原来有个同学,高三毕业后,长了10多公分身高,感觉压力太大,连发育都抑制了。


你现在的压力也很大,只有等高考结束,这些压力慢慢释放后,在一个相对正常的状态下,做的决定也会更正常。


这是我第一个建议:情绪非正常时,特别high,特别低落,都不要做重大决定,做为一个高三毕业生,此时最好按照原来的节奏,把高考完成,也不差几天了。也许有些学生,考不考,意义都不大,反正都考不上。但是你此时放弃,可能给父母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父母是你高中学习的赞助人,你有义务把合同履行完毕,以高考作为终结。考不上好大学,父母可能失望,但最后也会接受结果。他们不是丧失理智的话,都知道孩子大概处于什么位置。他们也会欣赏你拼到最后的勇气。


高考结束后,休息几天,然后再想自己的人生规划。


以下是我的另外几个建议:


1、你的一切学习计划,都有成本,要有成本意识。高三之前的生活状态,很难明白这点,有要求,父母就满足,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了孩子(或自己)的面子,往往也硬撑。有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于是制定了更加漫长的、昂贵的学习计划,以期逆袭。成本谁付,父母,父母的钱哪里来,不知道。


你的父母工作辛苦,家境也中下,就如大多数父母一样。你在做计划时,不妨跟他们干几天活,看看挣100块需要多大的劳动量,然后再算算你的西点学习计划,从上海到法国,得花多少钱,你父母劳动多久才能赚到。


不会拒绝孩子的父母,最后将被学不会节制的孩子榨干,自己的人生不幸福,孩子也无法从这不理智的牺牲里得好好处,他们甚至变得更无知,更无能,只会寄生。


2、出钱的人说了算。你已经成年。你的父母从此再也不给你一分钱,也无过错。你的学习计划,再完美,你多渴望,他们不愿出钱,也是可以的,不要因此怨恨他们。谁的钱,谁说了算。当然,你自己工作攒的钱,你想怎么花,去哪里学习,你父母也无权干涉。


3、你以为的独立想法,也许只是赶时髦。这不是18岁的孩子特有的毛病,几乎是人类的通病。不是你想学西点,现在是全民想学西点。我想,根源就在于朋友圈晒西点的人多了,也容易上手,随便做做,就能拍照片秀一秀了。


我曾问一咖啡界的老鸟,他对那些想开咖啡馆的孩子,有何建议?他说,一个字,钱,富人家的孩子,玩一玩可以,反正家里有钱,穷人家的孩子,就算了,因为亏本的可能性不小。


现在每个城市都不缺西点店,厦门是最早西化的城市,有很多。你可以就近找个西点店打打工,了流一下流程、管理、成本、收益,不知道某一行业的脏活累活,不要贸然全情投入。知道它最坏的部分,你还爱它,那才是真爱。


4、用收入来调节你的选择。由于认知误差,由于自恋,由于愚蠢的固执,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选择错误,浪费时间金钱耗着,最后不得不认输时,已从18岁耗到38岁。


最好的衡量工具就是收入,是钱。你能在一件工作中挣越来越多的钱,这工作就适合你。工作或许是从兴趣转化而来,但最终还是收入的投票权最大。工作往往和兴趣脱钩,它只是发挥你最能满足市场的那一块能力。你的兴趣是西点,最后却是中餐大厨。


如果你的兴趣没人购买,就别把它太当一回事。


就说到这里吧,等你未来的好消息。


祝开心。


连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