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格列柯《天使报喜》,布面油画,315×174cm,1595年 格列柯是西班牙第一位世界级绘画大师,毕加索和波洛克称他是西方绘画“第一位现代画家”。他曾经醉心于学习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但最终却说米开朗基罗根本不懂绘画技法。尽管这话并非完全诋毁,正如米开朗基罗也曾说达·芬奇不懂雕塑一样。 艺术家埃尔·格列柯的性格神秘而又古怪。一日,他的好友来访,见他坐在窗帘层叠、光线阴暗的角落里,便邀他外出散步,格列柯一口回绝道:“阳光会扰乱我内心的光。” 就是这样一位爱憎分明,甚至有些癫狂不羁的大师却默默无闻了四个世纪。权威的《剑桥艺术史》曾对他只字未提;直到一战以后,现代派艺术家们不再用“正确性”标准去衡量所有的艺术品,此时的格列柯才重新得到世界的理解与重视。 初露锋芒 格列柯原是出生在克里特岛的希腊人,而这一点从他的名字中就可得知。他的名字在西班牙语中是“希腊人”的意思。他在故乡堪底亚市区度过了20年的光阴,这个地方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拜占庭美术文化。2007年传记电影《格列柯传》 或许是因为故乡对他的影响,青年时代的格列柯绘画中带有东方的神秘主义气氛,这种风格也伴随了他的一生。据说,他18岁时已经是极有前途的画家。 埃尔·格列柯《吹蜡烛的男孩》,布面油画,60.5×50.5cm,1570年 过了几年,20岁出头的格列柯来到威尼斯,进入了提香的艺术工作室。威尼斯画派鲜明的色彩和写实的描绘很快便令格列柯感到厌倦,他不喜欢提香笔下的“媚”,改学丁托列托。 提香(左)与丁托列托(右)影响了埃尔·格列柯的绘画风格 卡拉瓦乔《基督下葬》,布面油画,300×203cm,1602年 格列柯的艺术让中世纪的美术圈子走向新的时代,而他更希望成为这支队伍的引领者。他开始厌倦曾经学习过的威尼斯画派,开始真正地想走一条自己的路。和普通的宗教绘画相比,格列柯的绘画真是太不一般了。埃尔·格列柯《圣母怜子》,蛋彩画,20×29cm,1571年 矫饰or样式 有人将格列柯归为矫饰主义,这是一个16世纪中后期夹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之间的美术流派,也被称为“风格主义”或“样式主义”。与盛期文艺复兴理性优美的原则不同,矫饰主义艺术家们更追逐个性。他们不断地在画面中凸显夸张变形的手法、强调细节的装饰,以此来张扬个性。样式主义前期代表画家蓬托尔莫的作品标新立异,甚至不惜违反常规,开启了样式主义的倾向,是佛罗伦萨画派后期代表人物。 在矫饰主义中,不得不提到的艺术家是蓬托尔莫。他的作品《基督被接下十字架》与古典风格完全异趣,人物的比例被明显拉长、位置安排十分紧密、剧情节奏感强烈。这幅作品被誉为矫饰主义发展的核心之作。![]() ![]() 埃尔·格列柯《天使报喜》,布面油画,66.5×91cm,1595年 格列柯作为矫饰主义的代表人物,其风格深深受到前辈们的影响,并将矫饰主义风格运用于新的意图。这种样式主义实际上是对意大利社会经济、政治陷入严重危机的反映。 天才之间的较量 在格列柯的画作中不难发现:人物形象被夸张和扭曲;透视法被抛弃,代之以拥挤的构图;强烈的戏剧性与创造性的色彩运用;令人焦虑的人物表情和神秘的宗教意味。很多人在当时并不能够理解格列柯的艺术世界,甚至将他视为“视觉扭曲”或“精神失常”。![]() 埃尔·格列柯《揭开第五印章》夸张扭曲的人体比例 直到20世纪,格列柯变形的绘画和表现主义手法在四百年后的现代艺术家那里得到了精神相应。马奈、塞尚、毕加索、波洛克等大师都受到过格列柯的启发。![]() ![]() 这是一个十分与众不同的格列柯,而他本人也因为自己非凡的才华而自负。正如米开朗基罗凭借自己出神入化的雕塑技艺挖苦达·芬奇一般,格列柯也同样对米开朗基罗的绘画技法产生极大的质疑。 然而即便质疑,在格列柯的艺术生涯中,也受到过米开朗基罗晚期绘画风格的影响。他质疑的是米开朗基罗的绘画技法,却不否认米开朗基罗在雕塑方面的造诣。![]() ![]() ![]() ![]() 埃尔·格列柯《自画像》 出于种种理由,格列柯离开了意大利。有人说他辗转到西班牙托雷多的那一年恰好是老师提香死于黑死病的同一年;还有人猜测他去西班牙的目的是奉命交涉威尼斯与西班牙之间的贸易与政治。尽管原因众说纷纭,但是这样的离开却是他人生全新篇章的开始。 西班牙——辉煌的极致 不仅是格列柯来到西班牙的理由众说纷纭,就连年份也很难查证。当时正逢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国力日衰,宗教势力横行。但是格列柯来到西班牙的目的十分明确,他想留在马德里干一番事业。![]() 西班牙故都托莱多 ![]() 埃尔·埃斯科里亚皇家修道院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宗教建筑之一。该建筑名为修道院,实为修道院、宫殿、陵墓、教堂、图书馆、慈善堂、神学院、学校八位一体的庞大建筑群。 格列柯有幸得到了极其巨大的订件作品《圣莫里斯的殉教》。他突破性地将殉教的场景放在远处,在近景中着重表现了圣莫里斯和同伴讨论“为了信仰是否应该选择死亡”这一场景。然而,这幅画遭到了菲利普二世无情地拒绝,理由是画面的主题忽视了“殉教的壮烈”,缺乏“信仰的鼓励”,因此不适合作祭坛画。 格列柯错误地判断了菲利普二世的价值观,尽管菲利普二世喜爱绘画,但他更加看重的是绘画所传达出的宗教信仰,绘画的表现必须要遵从于正统的神学。![]() 埃尔·格列柯《圣莫里斯的殉教》,布面油画,301×448cm,1580年 格列柯为菲利普二世的创作以失败而告终,他此时想要一改宫廷画派墨守成规的呆板作风,结果却未能如愿。伤心的他来到了西班牙的故都托莱多,这里曾是西班牙没落贵族聚居的地方。![]() ![]() 托莱多古城墙上的太阳门 格列柯在这里意想不到地受到了旧贵族们的热烈欢迎,或许是因为他们在性格上都有着某些失意的共鸣,他成为当地最著名的画家。在这里,格列柯迎来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十年,他的订单如洪水一般蜂拥而至。1577年,他完成了第一幅巨作订件作品——圣多明戈·埃尔·安提瓜教堂的祭坛画《圣母升天》。![]() 埃尔·格列柯《圣母升天》,布面油画,229×401cm,1577年,圣多明戈·埃尔·安提瓜教堂的祭坛画。 同年,他着手创作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托莱多大教堂的《剥去基督的外衣》。在这件作品完成之前,格列柯就已经扎根在了托莱多。 ![]() 托莱多大教堂的内景 ![]() 埃尔·格列柯《剥去基督的外衣》,布面油画,285×173cm,1577年,托莱多大教堂祭坛。 格列柯是非常理性的画家,头脑敏捷,对待绘画的标准近乎苛责。画家这个职业对于他来说意味着威严和尊严。也正因为这样,他租借了当时十分奢侈的侯爵宅地。相传,格列柯生前生活奢华,每餐进食都雇用乐师奏乐,而他的住宅中有多达24个房间。 此时的格列柯也拥有了自己的爱人和家庭。他和爱人在1578年生下了儿子赫尔黑·马努埃尔。尽管没有正式结婚,但二人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夫妻。![]() 据传格列柯的《貂衣贵妇》是以他的爱人洁萝妮玛为原型,可以借此一睹洁萝美丽的容貌。 格列柯还将自己心爱的儿子画进了自己的经典作品《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中。画面的左边站着一个少年,右手背持着一火炬,脸刚好朝向观者,左手指着从天而降的两位圣者,似乎要引起观者的注意。这个少年正是画家心爱的儿子,这是一幅为其所在教区教堂圣特梅创作的著名作品。 ![]() 埃尔·格列柯《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布面油画,1587年 ![]() 埃尔·格列柯《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局部 ![]() 埃尔·格列柯心爱的儿子,当时年仅8岁。 ![]() ![]() 埃尔·格列柯《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局部 这些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他极为不利,也导致格列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从情感和金钱双重的问题中摆脱出来,最终甚至不得不举债度日。直到1614年,73岁的格列柯去世。他的墓志铭上写道:他用笔给木头以灵魂,给画布以生命。 普拉多博物馆藏 西班牙的普拉多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格列柯的画作。它是与法国卢浮宫、英国国家美术馆齐名的世界几大顶尖博物馆之一,馆藏仅次于卢浮宫。西班牙画家的作品占馆藏的一半以上,除了格列柯,还有我们熟悉的提香、鲁本斯、委拉斯开兹、戈雅等大师的名作。![]() ![]() 委拉斯开兹《宫娥》,布面油画,318×267cm,1656年,现藏于普拉多博物馆。 《施洗约翰和福音约翰》是藏于普拉多博物馆中具有格列柯绘画典型特征的作品之一。该画可能由格列柯画室集体完成。寒冷忧郁的色调、摇曳不定的光影、乌云密布的天空、强烈被扭曲的风景,是画家内心悲怆而又复杂情感的写照。![]() 埃尔·格列柯《施洗约翰和福音约翰》,画布油彩,110×86cm,1607年,现藏于普拉多博物馆。 “克里特给予他生命与笔,在最佳的故乡托莱多赢得了永远。”格列柯与世隔绝、孤高、敌对的脾气,艺术生涯辗转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特殊经历,正值欧洲遭遇社会危机的时代,时间和经历不断地雕琢与打磨,令他成为了中世纪以后最伟大的神秘主义画家。![]() 埃尔·格列柯《怀抱十字架的耶稣》,布面油画,108×78cm,1597年,现藏于普拉多博物馆。 当艺术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受希腊、罗马的神话所影响,渐渐地走向世俗。而有着虔诚宗教信仰的格列柯却从不屈服于压力,始终坚守着内心的信念。纵使他屡次遭受挫折;但也同样激发了他的斗志,使他愈加坚强。格列柯不断地为了所拥护的艺术尊严、自我的艺术主张和画家的权益与时代抗争,他是真正的斗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