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界:金缕玉衣不是“衣”是“匣”

 天宇楼33 2017-05-06

汉代遗韵巡礼-金缕玉衣特展:


玉衣也叫“玉匣”、“玉押”,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缀玉衣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玉衣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三种,分别用金、银、铜线缕结,皇帝及部分近臣用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或铜线缀编的玉衣。


截止目前,除了天津博物馆展出的这件以外,已经完全复原的还有5件,其中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两件、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件、江苏省徐州东汉彭城靖王刘恭的一件、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某的一件。


中山怀王刘修的金缕玉衣

现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金缕玉衣(金缕玉柙)

这件金缕玉衣1973年河北省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长182厘米。共用玉1203片,金丝2567克,墓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死于公元前55年。此墓曾在盗掘中被火烧过,这件玉衣是受过焚烧后的劫余之物,但色泽却更为缤纷[1]  。 此玉柙分为头罩、脸盖、上衣前片和后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筒和左右脚套等部分,共用玉片1203片,金丝约2567克,系分片连缀而成。


玉柙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是著名的河北满城汉墓墓主刘胜的后代,死于公元前55年[1]  。


在汉代,人们深信玉能使尸体不朽,一些贵族死后常穿上一种形似甲胄的王制殓服,这种玉衣用各种形状的玉片和金属丝编缀而成。西汉玉衣使用制度未留下明确记载,编缀玉衣的缕线质料的等级规定不明。已发现的西汉玉衣既有金缕、银缕或铜缕,还可以用丝缕。

东汉玉衣使用制度明确,规定皇帝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贵人及公主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玉衣被禁用。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1203片,金丝2567克,墓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死于公元前55年。此墓曾在盗掘中被火烧过,这件玉衣是受过焚烧后的劫余之物,但色泽却更为缤纷。

左侧面部玉片细节图(中国国家博物馆)

再近点观看玉片?臣妾做不到:)(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玉柙分为头罩、脸盖、上衣前片和后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筒和左右脚套等部分,共用玉片1203片,金丝约2567克,系分片连缀而成。玉柙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是著名的河北满城汉墓墓主刘胜的后代,死于公元前55年。

       玉柙,又称玉衣、玉匣,系全部用玉片制成,玉片之间用金丝、银丝、铜丝或丝缕编缀。由于编缀玉片的质料不同,所以将它们分别称为金缕玉柙、银缕玉柙、铜缕玉柙和丝缕玉柙,其中丝缕玉柙迄今仅出土于广东广州象岗山西汉南越王墓中。

头部玉片衔接细节图


西汉时期,玉柙初行,还没有根据死者生前地位的高低,确定严格的等级。东汉时期,玉柙明确分为金缕、银缕和铜缕三个等级,确立了分级使用的制度。根据这项制度,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柙,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柙,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柙。


头顶盖玉片接缝细节图(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衣结构还是考虑很周全的。:)


徐州博物馆馆藏国宝“金缕玉衣”:


1995年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中,出土时已严重散乱,曾被盗墓者从主棺室中拖至塞石上,抽走金丝,玉衣片散布于内墓道和盗洞内塞石之间的夹缝中,部分玉衣片在抽金丝时被损坏。

徐州出土的金缕玉衣欣赏


拉近5倍距离的视觉

经清点出土完整和残破玉片共4000多片。玉衣片尺寸较小,最大的不足9平方厘米,最小的还不到1平方厘米,有的厚度仅1毫米。玉衣片形状多样,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在四周或四边打孔,单面钻,孔径极小。

表面经打磨抛光。玉衣片的玉质极佳,呈半透明状,为新疆和闐白玉制成。修复后的玉衣由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鞋等部件组成,玉片总数为4248片,穿缀玉片用的金丝重1576克。狮子山墓主人有专家考证为西汉楚国第二代楚王刘郢客(公元前178年~公元前175年),也有学者认为是第三代楚王刘戊(公元前174年~公元前154年)。

小腿部细节图

虽然墓主人是谁目前学术界还存在争议,但是其西汉早期的年代属性和西汉楚王的身份已是定论。这套金缕玉衣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年代最早、玉衣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多数属于羊脂级玉料,制作工艺最精美的玉衣。

上半身展示

面部放大图

肩部玉片衔接细节图

腹部细节图


徐州出土玉衣的历史背景


      西汉建立之初,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社会经济正处在缓慢的恢复阶段,在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后,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在王室贵族中生前奢靡,死后厚葬的风气日渐浓厚。另一方面,汉代人思想观念里面灵魂不死,“侍死如奉生”。 


上自皇帝、诸侯,下至官吏、富族,对于死后的丧葬之礼,无不奢华至极。到了汉武时期,由于国力强盛,其厚葬之风尤甚。作为葬玉最能显示墓主人身份和等级的玉衣屡屡出土也就不难解释了。

面部玉片衔接细节图


楚国的第一代楚王楚元王刘交是刘邦的同父异母弟(西汉初年楚王韩信是异姓王,在位很短,除外),在楚汉战争期间跟随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西汉初年的众诸侯王里面楚元王地位最高,这在汉书里面有多次记载。另一方面,徐州的丰沛是刘邦的故乡,大批开国功臣从这里起家,因此楚国在刘交始封时共有三郡三十六县,是连城数十的大诸侯国,在西汉前期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西汉楚国一共有十二代刘姓楚王。

东汉彭城国共有五代彭城王。他们的国都就在今天的市中心一带。而东汉时期的下邳国国都也在徐州市属的睢宁古邳镇境内。汉制,诸侯王死后葬于封地,十几座诸侯王的墓葬以及他们的王室成员和大小官吏的成百上千座墓葬遍布徐州市境内的大小山头。


依据西汉楚国和东汉彭城国、下邳国的地位和实力,共有十几座墓葬里面出土玉衣(或玉衣片)也在情理之中。

徐州出土玉衣的制作地   

     玉衣体积大,结构复杂,工艺技术要求高。同时玉衣还有相对应的不同的玉器组合,因此制作玉衣显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由私营小作坊完成。史书记载,制作玉衣的作坊在朝廷属于“主作陵内器物”的少府属官东园匠,诸侯王享受的金缕玉衣应由皇上赏赐。


徐州出土玉衣数量多,以及丧葬用玉的品种丰富,显然不可能全部依靠朝廷赏赐,应该有自己的玉器作坊,这在考古发掘中得到证明。徐州白云山西汉墓和乔家湖东汉墓都曾出土过玉料,有的似为制作玉璧留下来的废料。

        另外根据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鳞甲状玉衣片的独特性和玉片编联方式的特殊,其不可能是由朝廷的东园匠统一制作完成,也从另一方面证明楚国有自己的玉器作坊

手的局部细图


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僖山汉墓出土的西汉金缕玉衣

1986年在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僖山汉墓出土的西汉金缕玉衣 ,长为1.76米,分别由2008块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为西汉梁国国王梁孝王之陪葬品。


按人体部位分别为头罩、面盖、上衣、袖、手套、裤、脚套等,1988年参加了北京故宫举行的全国出土文物精华展,1991年作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参加展出,为中国赢得了荣誉,现分别收藏于河南博物院“河南古代玉器馆”和商丘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丝缕玉衣”

其一直是专家学者和参观者关注的重点。丝缕玉衣总长1.73米,用2291片玉石,以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而成,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形制完备的玉衣。出土时,南越王尸体已经朽烂,玉片也散落在地,专家耗费3年多时间才修整复原,成为南越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据资料记载,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玉衣已有十多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金缕玉衣”。但是南越王的这套“丝缕玉衣”比刘胜夫妇的“金缕玉衣”制作要早10多年。

头部细节图展示手部细节图展示

脚部细节图展示


天津博物馆展出的这套西汉“金缕玉衣”

通长165厘米,共用3124片软玉,由较细的1350克金丝连缀而成,其中有400余片为新补配,原玉片数达87%。玉衣手套造型小巧,耳部造型写实独特,玉片三角形结构多,较其他玉衣制作和拼接难度更高,反映了这件玉衣设计制作的精湛,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头部细节


安徽省亳州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嵩的一件

银缕玉衣,通长188厘米,肩宽59厘米,厚25厘米,1974年8月谯城区曹嵩墓出土,现藏亳州市博物馆。

头顶细节图


  玉衣为殓葬用品,外观如人形,由头套、上衣、裤筒、手套、鞋等五大部分组合,玉片有灰黄色、淡黄褐色等。共用不同形状的玉片2464块,以银丝通过各玉片上的穿孔编缕而成。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独特的葬玉器一种,绝大部分的形式和构造基本相似,通常用金、银、铜三种金属缕作,并以其金属质地的贵贱,表示死者的身份等级。


江苏省徐州东汉彭城靖王刘恭的一件


窦绾的金缕玉衣

窦绾的玉衣,西汉(比刘胜稍晚)1968年出土, 全长172厘米,玉片为岫岩片,多数显纯绿色,夹有灰白、黄褐色。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



总之,国人爱玉。有人认为中国有个“玉器时代”。我们说石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因为石器、铁器和青铜一度是最主要的生产工具,代表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玉器能否代表一个时代呢?显然不能。


很多大的墓葬里发掘出“玉衣”,用金丝编起来的叫“金缕玉衣”,银丝编起来的叫“银缕玉衣”,用丝线编的叫“丝缕玉衣”。事实上“玉衣”的称呼并不确切。这是在发掘河北中山王墓时,考古队员随口给它起的名字。


“古代《汉书》都叫其玉匣,有的写成‘柙’甚至写成‘椑’。古代贵族入葬时棺材有好几层。汉代的诸侯有三重棺,最里头贴身的这件叫“亲身之棺”,直接把人体装在里面。“椑棺”就是亲身之棺。所以,所谓的玉衣其实是玉匣,棺材里最贴身的一层。


(素材源于网络,个人整理编辑 )


文创大师:中国古玉设计镶嵌第一品牌

古玉镶嵌、文创设计、数字文物、非遗传承


文创大师客服


       古玉界公众平台汇集了全国古玉界精英和玩家,以传播古玉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己任。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和古玉镶嵌设计,可以长按下面的指纹部位,关注“古玉界”公众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