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客流量监测系统:解码数字背后的逻辑】

 糊涂菜汤 2017-05-06

□ 本报实习记者 王洋


由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并委托山东省旅游信息中心开发的全国重点景区游客流量监测和服务系统已通过验收,这标志着该项目开发建设和试点工作基本完成。


据了解,该系统于2009年启动,主要包括实时流量、新增游客、驻留分析和游客来源四大功能,2010年在北京颐和园和八达岭景区进行了系统测试,2013年起陆续在北京、福建、山东、河南和宁夏进行试点,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基本形成稳定的省级应用模式。如今,全国共161个重点景区(主要为4A及以上景区)接入,累计监测数据已达3000余条。


依托移动获取数据价值


全国重点景区游客流量监测和服务系统是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启动的全国重点政务服务类项目,旨在通过分析移动手机信令来实现对景区游客流量的动态监测。


国家旅游局选择与中国移动这家运营商进行合作,原因很简单,后者有着绝对数量的用户群体,约在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中占到70%左右的份额。据介绍,国家旅游局委托山东省旅游信息中心进行技术开发,也正是考虑山东在信息化方面的良好基础,因为要在景区获得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主要依托于中国移动运营商的全力配合。


在分析数据的获取上,游客在到达一个景区之后,无论通过手机打电话或者发短信都会产生信号,移动覆盖的基站可以在第一时间搜寻到用户信息。若游客没有通信行为,那也不要紧,每间隔一小时,基站还会主动收集一次用户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移动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更新与加工处理,为景区提供“实时流量”、“新增游客”、“驻留分析”、“游客来源”等其各类有价值的数据。


在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蔡家成看来,旅游行业对数据的分析与探索较早前就开始了,“早期,我们通过百度这样的垂直搜索引擎来做判断,认为某个地区搜索量显著增长与游客量增加有着正相关关系;之后,伴随着预订消费模式的兴起,行业可以根据网站预订酒店、景区门票的情况来预测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增长趋势;现如今,我们通过手机信令获取的数字是已经在景区的实实在在的游客量,相比前两者更精准,而且还可以获取到游客居住区域结构这一非常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据了解,系统建成后,在国家层面可服务于国家旅游局动态掌握重点景区游客实时流量,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展示,为重大节假日等高峰时段开展疏导、预警工作提供支持,也有利于省级旅游局进行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和管理,为景区流量控制、游客分流、安全管理等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支持。


在谈及这一系统目前的不足时,蔡家成说,首先,这套系统是基于中国移动的手机信令来进行分析的,对其他运营商的手机信令尚没有进行监测,覆盖面和精确度尚显不足;其次,由于景区差异较大,周边常住人口干扰和移动机站信号的覆盖能力有限,使得监测模型建立、数据校验和误差修正难度较大;最后,是随着接入省份和景区数量的增加,数据量会大为增加,必然会对硬件设备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提出更高的要求。


密切合作凸显地域个性


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运营处副处长杨正友介绍,这个系统上线后效果很不错,不少省局在去山东等试点省份考察后,向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安装使用要求。


事实上,试点地区也在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深入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运营模式。北京市将“游客流量监测系统”作为“首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重点子项目,将测算出的游客数量与景区设计能力进行比较得出“景区舒适度指数”,有效指导公众出行,该指数成为节假日期间各大媒体报道的重点内容。


宁夏今年初才申请加入,但其建设速度却是最快的。杨正友说,宁夏直接吸收了山东等地的建设经验,相当于走了捷径,“从开始想做到做成,只用了半年时间,现在只需要依托系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功能就行了。”据了解,宁夏4A级以上景区不多,因而参与试点的景区可以被很好地兼顾到。宁夏以实际门票数据为标准对移动信令监测的数据进行校正,针对各景区实际情况进行参数调整,使得纳入监测的景区监测数据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进入可信区间。


福建省将该系统纳入到智能旅游大平台,并列入《福建省关于加快物联网行动方案(2013-2015年)》。河南省根据4A级以上景区的实际,确定了分阶段、分批次、试点先行、规模推广实施的计划。


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各省区市在通过与当地移动的紧密合作来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内部管理、对外营销的支持依据,以及服务游客出行的参考指数。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系统是开放性的,可以被无限复制,亦如宁夏,直接参与进来就可以享受系统研发的成果,后发优势明显。


杨正友说,“虽然我们这个系统的第一期还没有加入及时视频数据,但是我们希望各省区市旅游局积极建设属于自己的运营监管平台,实现对移动数据、视频、交通、气象等所有资源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安全监管,更好地服务广大游客。”


深度挖掘景区受惠最大


蔡家成认为,这套系统对于大中型景区来说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对于很多景区来说,他们不仅仅关心门票预订的时间段、当时的游客数量,更关心这些游客的类型、停留时间,并可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做出对未来的市场判断。”


随着数据积累的增多,景区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指导其日常工作。一方面,景区可以根据游客来源地的历史分析,了解各地游客量的增减,这为景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工作提供依据,而且效果显现非常迅速;另一方面,鉴于对景区最大承载量的安全考虑,及时的数据信息可以对景区的应急预警、安全保障起到重要依据作用。


水泊梁山景区作为山东的重点景区,较早就开展了对这一系统的应用。景区管理人员井震在评价其效果时说:“我们景区属于半开放景区,梁山本地人免票,所以动态监测的数据对国家要求上报的数据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他特别提到,这套系统可以增加景区的安全系数,“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措施,疏导游客,为景区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但他也坦言,梁山景区包含六座山,在中间两座山间移动的信号并不太好,因而他也希望引入更多运营商,让获取到的数据信息更加全面。


据了解,验收工作结束后,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会做好后续的收尾工作,针对该系统只有移动数据而存在一定的误差率等问题,积极探索实现将三大运营商数据接入平台的目标;就系统在更多地区和景区安装使用研究工作意见,提供支持、指导服务。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考虑到数据整合和统一,认为该系统作为单独的旅游信息化系统来使用所发挥的功能作用还是有限的,应积极探索使监测数据与其他业务系统如旅游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全国旅游基础数据库等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图为游客流量检测系统架构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