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游倦后存真率 诗赋年来近老

 文山书院 2017-05-06

交游倦后存真率

诗赋年来近老苍


        此联为湖南博物馆馆藏。何绍基隶书七言联。本博客以前介绍过何绍基。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后致力分隶,汉魏铭刻,无不深研,临摹多至百本。偶为小篆,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晚年作品传世较多。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何氏博学多才,工于诗。


        本博客在《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一文中说过“丑”:丑,十二地支第二位。卜辞有“乙丑,遂鹿擒”。


       《说文》:“醜,可恶也。从鬼,酉声。”段玉裁注:“非真鬼也。以可恶,故从鬼。”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 ‘魗’即‘丑’字。”丑陋的“醜“和子丑寅卯的“丑”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除作地支、时辰以及丑角用“丑”以外,篆书中都不写作“丑”。戏曲中的“丑”,由宋金杂剧院本中杂班之“纽元子”省文而来,即由“纽”省作“丑”,“纽元子”之特质即为小戏中之“丑”脚,由杂扮艺人扮演,内容多为未进过城的乡下人闹的笑话。丑居生、旦、净、末、丑的最后一位。


       《说文》:“纽也,十二月万物动,用事。象手之形,时加丑亦举手时也。” 段玉裁注:“淮南天文训,《广雅》释言皆曰,丑,纽也。糸部曰:纽,系也。一曰,结而可解。十二月阴气之固结已渐解,故曰纽也。”


        近日读到华中师范大学高华平所撰《“丑”义探源》一文,其认为——“丑”字本义既不是手甲形,更不是地支名,而应该就是丑恶、羞恶之义。从甲、金文字中“丑”字的字形及其演变来考察,它乃象“骈拇”、“枝指”之形,说明此说有其字形上的根据;而众多以“丑”为声符的文字的本义及“醜”最终被“省文”为“丑”,更证明了这一看法的正确性。“醜”省文为“丑”,不是汉字繁体的简化,而是向其初文的回归(以上文字引自该文的《提要》)。


        本博客刚刚说过“丑”。纵观高文,发现其有几个方法上的错误。一是就形论字,必然会望文生义;二是没有篆书的横向视野,其猜测没有旁证可依。所以,本人强调在古文字研究中“小学”修养的不可替代性。当然,更深层次的古文字研究不只是具有“小学”修养就能够完成的任务,它所要求的知识储备是全方位的。三是引用典籍中不是本义的内容。


        高华平论文(以下简称高文)的观点之一,是从古文字字形上看,“我们认为‘丑’字初文应该是个象形或指事字,‘丑’字实表象着人的一种生理现象。‘丑’字在两个指间的短画,表示两个手指边在一起了,无法分开,即所谓‘骈拇’,或者在两个指多长出了一个指头,即所谓‘枝指’。”并引用《庄子》对骈拇的描述。高文说:“看了《庄子》这番话及其注疏对这番话的解释,我们再来反观‘丑’字字形及字义的演变,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高文的重点在“观”,而不在证。《庄子》只说了‘骈拇’并没有说“丑”。这是高文的荒谬之处。


        在篆字中,表现“骈拇枝指”的字有,这就是无耻之尤的“尤”,俗称“六指”。并引申为高出别人的意思 ,这就是成就的“就”。


        高文还列举“羞”字,认为“因为‘羞’字并非简单的象形字或指事字,而是为了表示 一种心态——‘羞恶’。”并引《易·恒》:“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孔颖达疏:“德既不恒,自相违错,则羞辱承之。”《礼记·缁衣》:“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郑玄注:“羞,犹辱也。”《庄子盗跖》:“其行乃可羞也。”由此,高文得出结论:“可见‘羞’的本义当为‘羞恶’。大概先民以羊为贵重美食,以为应该自己享受,奉献给别人则心中充满屈辱、感到羞恶。” 进一步推导出:“而由‘羞’字 ‘丑亦声’的构形我们又不难看出,‘丑’字的本义应该就是畸形、丑陋、羞恶等义。”此处高文的重点仍然是“看出”。


        我们读《左传·隐公·三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羞于王公就是将美食敬献给王公。我们再看《周礼·天官·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这里的“羞”即今天现在我们所用的“馐”。

  

        我们再看成篆书及甲骨文中“敬”字的写法,在“苟”的部分,是一个“羊”下面是个“口”,与“羞”的本义是非常接近。所以说,分析古文字,一是要知道与之相关字的内存联系,不能就单个笔画和单个字望文生义,二是引用的文献尽量要早,并注意其是不是引申义。三是不要把现在普遍理解的意义强加给古人,“丑、美、善、恶”古人的观念与今人可能大相径庭。


       甲骨文“丑”与“羞”的用法更接近于其本义。卜辞:“乙丑,遂鹿擒。” (甲882)。“祀其羞,王受祐”(甲2006)“羞”的本义就是进献。没有什么丑不丑的概念。也有“羞”的假借字,如汉· 李陵《 答苏武书》: “杀身无益,适足增羞。” 即感到耻辱,与丑恶的“丑”也相去甚远。另外,假借字的年代还是稍晚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