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星期学完高中数学实际吗?

 huyanluanyuya 2017-05-06

知乎上的一个问题:“两个星期自学完高中数学实际吗?如题,而且要达到做高考试卷能上130。”

这是难得的学习类的好问题,是典型的跳出框架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意义相当于:一堆钢铁构造的大家伙飞上天是可能的吗?上万吨的庞然大物能漂浮在海面上而不沉没吗?所以,我认真思考了,得出的回答修改了几遍,如下。


对有些人实际,对另外一些人不实际。

得票率最高的答案是,“等你上大学就知道了...任何学科都可以在一周内学完...”。

从我的经验来看,这个答案的正确率为80%以上。我在大学的同学们一周内突击一科成功率超过80%,以人次为单位。同时也意味着有相当比例挂科的。也有挂科率太高以至于退学的。

所以实际不实际要看人。

看人的哪些方面呢?最核心的有3个。

1.方法

我见到过,体验过,使用过的大学里成功突击的方法是这样的。借到笔记,所有题目都做一遍。遇到不会的,看书。看书还不懂得,赶紧跟同学请教,死缠烂打。同学没空的时候,抄书也要抄懂。老师留的作业题目,如果能独立的全都刷出来,及格是能保障的。要拿更高的分数就要做更多的题目。

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所有定理公式(书上有推导和证明过程的),自己独立推导一遍。推导不出来的,抄书,直到能独立推导出来。这样,基本定义明晰了,基本逻辑掌握了,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度。然后就是运用了。

这个程序过了之后。刷高考真题吧。把十年来的高考真题,刷上5遍。做错的、起初不会后来通过各种方式弄懂的,记下来,反复重做,复习。直到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全都高效、准确的刷出来。到了这里应该可以120左右了。

做完这些,就刷那些高难的模拟题,要找有答案且有详细解题步骤的参考书。熟练程度如上。这个过程中最好找到可以及时请教的人,看你的人缘了。说最好,是因为,不是必要条件,有了更好,没有也仍然有可能。


2.热情

大学里成功短期突击的人,都有强烈的斗志。那就是挂科的威胁,挂了就必须补考。挂的科目达到一定数量,弄不好就拿不到学位证,再弄不好连毕业证都没了,高中三年加上大学时光都白瞎了。

如此重压,激发了人强烈的求生欲望。所以,日以继夜,忘乎所以的学,然后成功了。虽然突击的时候活得像狗,期末考之后,都灰头土脸,但胸有成竹不会挂科,听舒畅的。劫后余生的心满意足。

另外一波突击失败的,有人因为没有掌握方法,有人因为内心已经溃败。

溃败的原因是,游戏上瘾,或者各种其他上瘾,已经近乎完全丧失斗志。有的是在搏斗过程中,各种犹豫,“成还是不成,成还是不成,万一挂了怎么办......”,这种心理消耗了精力,耽误了抄书刷题请教的时间,总之消耗掉了本应该放在突击上的注意力。

斗志这个方面,玄机最大。因为如有没有旺盛的斗志,绝大多数人都把精力消耗在了各种心理斗争上了。例如,“我行吗?不行吧?值得吗?不值得吧?这样做好吗?不好吧”。这些声音不断在大脑里徘徊,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以为自己在学习,实际在内斗。

孙正义三个星期把高中三年的可能学完,通过考试。当然,他非常的努力。在努力背后是他的强烈动机,他初中时已然立下志向,要成为日本第一的企业家。

这样一个想法会杀死无数个胡思乱想的念头。他的一小时,能抵得上许多人的十个小时。

古人说得好,“置心一处,无事不办。”

没有坚定的目标,就没有持续的专注,就不能克服重重干扰。甚至精神已经涣散。在这种情况下,别说两个星期学完,就算是拿两年专门学高中数学,也不一定能达到130。


3.体力

即便方法很猛,斗志旺盛,但体力不支,也会失败。比如各种上瘾,尤其游戏上瘾,一星期不出一次宿舍楼的。走路可能被吹到,像个烟鬼,看了太阳都会刺到眼的。突击成功率当然很低了。

能在多大程度上到130分呢?这三个要素相乘,全力以赴试上一天,心理应该能掂量出来。显然因人而异。

有句话说:

如果你未曾全力以赴的努力过,你不会知道你是谁。

这句话很俗,但有道理。

因为,没有人知道你是谁。没有。

你也的确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确。

所以,其实我们做许多事的意义在于发现自己,发现生命的可能。

但这里的努力包含三个维度,努力强度、努力持续度和努力方式。


4.突击的正确打开方式——突破式学习

如果我重读高中或者大学。在开学初,我就会尝试每周突击一科,其余跟上就行。轮番攻击,把每科,每个章节都练到接近满分。当然是针对逻辑性强的科目。

语文、英语不大适合这么干。尤其语文越来越是慢功夫。 但是语文、英语也是有捷径的,不过却很难(如果类比登山,走的不是缓坡,而像是攀岩),最练能力的就是背文章,写文章。因为这符合学习的本质,模仿+操练。也符合高效学习的终极法则,正如费曼所说,“凡是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

这种突破式学习适用于所有阶段。

突破式学习需要有很强的自控力。起初肯定是痛苦的,但是,一旦越过一道瓶颈,对一个学科擅长了,自然就有兴趣了。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乐趣了。整个的学习都会变成是打怪升级。然后,还有课余时间体育之类的可以阶段性的彻底放松调节。

现在学校很大的问题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没等一章一节弄到90%以上的熟练度,甚至还不及格,下一章内容已经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往下走了。那么,对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甚至更糟的学生而言,总是学的半生不熟,从来没有体会过“掌握”知识的感觉。

更麻烦的是,自信心屡遭打击。按照现在的考试周期,每周至少打击一次。如果从听课跟不上、作业做不完的角度来看,每天得有10来次的打击。经受得住这么频繁打击的人,意志得多强才行。

然而学校运行机制很难改变。

当然,教材也是很大的问题。把知识体系搞的支离破碎,这些都要重构。假如我重读高中和大学,我要选几门课,编出自己的课本。编出来的时候,高考考研这些根本不是事儿,而且说不定成专家了。这样,时间利用率应该是相当高了。

我的高中生涯是幸运的,不打扰同学,果断的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我对我的老师们和高中母校最大的感激在这里,他们给了那个限度的自由,无论出于漠视,还是出于尊重。

同样感激的是,我在那里遇到了一些很好的同学,他们有“金子般的心”(原话来自大威)。


本文的评论区精选:

左天佑

在国外最后的考试月里, 每2~3天自学一门, 然后去考试, 每天只睡4个小时, 考完4门的时候病了, 老外不喝热水, 于是带着电水壶跑到图书馆角落一边烧水一边复习(自学), 第7门刚复习完的时候, 电脑也撑不住了, 再也开不了机, 最后一门只能啃纸质课件. 最后公布成绩的时候是一个一个进办公室拿成绩, 系里三分之一的人挂了要来年补考, 但是我过了。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个案。

Jian

对于一个本科花了一两星期就能考过高数人来说,他很可能觉得高中数学,那就是渣。其实不然,这个是否可能的命题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而我认为基本不可能。我自己就用一个星期学完高数考99分(其实后来才发觉,我所谓的学会是夹生的,我很快就忘记了一星期学到的东西),我认为经历了完备高中数学教育的孩子,尤其是出生自江苏山东这类高考大省还能排名前列的,高数并没有什么难度,毕竟高中就已经学到了微积分。但是对于一个初中毕业的孩子,高中数学的难度相对初中却是成倍增长的,我的中考数学也是接近满分,但在高中期中期末却遇到了很多次滑铁卢。我现在是数学博士,但高中数学给我的挫败感还能让我做噩梦。

这是一段紧凑、难得的经历。这段话在逻辑上是顺畅的,没有明显的瑕疵,是常理。但对这个问题的会打上,忽略了三个维度:学习方法,学习强度和学习动机。

我没有做过数学博士,却做过名不副实的数学学院的博士后。但是,这个问题的探讨,不是任何个人的观点和经验能够给出充分回答的。虽然,个体的观点和经验必定有其价值,甚至有些观点和经验有独特的价值。

两个星期自学完高中数学实际吗?


这是一个值得用实践来回答的问题。显然,它的意义,大的难以估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