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回高三|为什么考研的时候,我们几乎不可能保持高三式的学习效率

 知行合一___ 2017-05-06

我想,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如果能保持高三式的学习效率,考研算什么,So Easy啦!

但问题是——

我不知道你们有(yi)(ding)(you)经历过以下场景——

1. 学习好累、学习效率好低、不小心刷了一下午的手机、就是看不懂、五一浪大了...

2. 满满的负罪感、怀疑自己、我一定长了个假脑子、我觉得自己考不上了...

3. 赶紧掏出手机压压惊...

学习效率低这件事,很可怕——它影响的,往往不是你一天、一个下午的效率,还包括长期的信心不足并引发恶性循环

那么,考研和高考,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们现在明明心智更成熟、目标更明确,但是,却再也回不去那个努力的昨天?

过去3年,我身边走过了11个2000人QQ群的考研学生,我总结了一个基本事实——没心没肺的同学,考研成功率比一般同学高,可能,有一倍,以至于拖鞋哥的老师群、小助手群,简直已经变成了二院儿童聚集地

为什么?考研和高考有什么区别,考研的特殊性有哪些在影响着我们的效率,“没心没肺”这样的属性为什么能成为考研成功的秘诀之一?

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几点:

1. 高考有TOP2、TOP10、省重点、二本,每个人最终都有地方去,但是考研是Win OR Lose,不得不说,考研带给人的压力更大;

2. 考核标准不同,高考考核的是知识积累,总体要求是精确地、更多是量上的累积;考研除了知识积累外,更多考核的是知识的应用,没有明确判断标准的背后,是复习过程中的无所适从;

3. 还有一点,备战中高考的时候,我们的生活相对单纯,几乎只有学习一件事,但是在考研备考中,我们可能面对工作的诱惑、面对学校的课程、面对强制摊派的实习,哪怕是二战考生,租房被坑、忘交水电等等等等的事情,同样会消耗大家大量的精力;   

4. 第四,也是最根本的不同,高考备考过程中,班上有排名、年段有排名、甚至大型模拟考会有全市、全省的排名,大家的知识水平被一次次考试量化、可参照、可把握,背后是强大的安全感;而在考研中,每个人其实本质上都是在闭门造车、不知道别人到了什么程度、也很难把握自己到了什么程度。不确定性带来不安,不安带来纠结,纠结带来学习效率的降低——讲真,这可能是为什么“没心没肺”在考研中绝对是一种优良品质的原因。

那么,怎么办?我们先说最可怕的“缺乏参照系”的问题——

我知道你们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跟着导航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特别是走路的时候,回来时总觉得比去的时候要轻松——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是未知,我们前往陌生之地的途中,因为缺乏参照,我们总会放大我们双腿的酸痛、放大前方道路的遥远。

是的,最值得害怕的是恐惧本身,而在考研这条路上,我们连导航都没有,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不知道终点在哪,内心完全处于“失控“状态,所以,你们感到焦虑、你们不停地寻找最合适的路、你们迷信学长学姐的经验、你们总在追求最合适的建议,并且,肯定有一个算一个,所有考过研的学生都有沉迷于”有对错“的选择题而不能自拔的过程——可能选择题正确率是我们在考研中唯一可把握、可量化的东西。

怎么解决呢?

一个靠谱的研友是对抗这样问题的基本配置,所有经验贴都在强调这一点,两个人可以互相讨论专业知识、弥补对方思维漏洞、或明或暗地“攀比“进度,讲真,这个感觉真的很好。

PS:给大家讲个段子,我二战的时候,因为实在找不到研友,刻意YY出一个住在离我家10公里某地、报考暨南大学、长得像我喜欢的美剧的女主角的姑娘,每周都要抽一个下午时间去那里的咖啡厅和她“交流“,搞得我妈还以为我恋爱了...

有没有更靠谱的方式?有,我这里说几点——

1. 细化进度。没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自己制定的进度,可能会不合理,但是,起码是可参照的,一个合理的进度安排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帮助我们战胜拖延症;

2. 学会记录自己的问题,你们现在懵比是正常的,不懵比才是怪事;学会记录问题,以后想放弃的时候,翻出自己的问题册,你们会发现自己已经搞懂了那么多东西——不了解别人的进度,起码你们可以去感受自己变好的过程;

3. 没有考试,就给自己安排考试啊!竞争是人类的天性,这其中,可以是自己出题(或者拿真题)自己做、然后和别人的答案去做对照、找不足;也可以是参加答题班、模拟考。比学赶帮超,只有在战争中我们才能真正学会战争;

4. 建立“说真话的打卡群“互相印证进度。关于打卡群,拖鞋哥有以下建议——

1)  打卡群,最合适的规模是10人,推荐使用石墨(一款可编辑的在线文档工具,其他同学可以在文件里给出对这位同学的建议)打卡,鼓励互踩打卡记录,重点不是打卡本身,而是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去相互印证学习进度和学习心得;

2)  建立残忍地淘汰制度,3天不打卡坚决踢出群;

3)  尽量找比自己意志坚定的人参与打卡,不然,到了10月一半的同学弃考,会很影响心情。

PS:给大家一些拖鞋哥全程班的分院校打卡小群的情况作为参展,每日有日打卡、每两周(有的小组是每周)有学长学姐带着做例会总结,大家在了解自己的进度的同时清楚其他同学的进度,是的,听着特别简单,但是每日打卡,连续几日进度不顺就会遭到学长姐的吊打的压力,身边同学的一步步再完善自己水平的压力,总会逼着大家日积月累。

那么,其他问题呢?

问题一,没法解决——我们不可能去改变考研的录取体制,倒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去改变自己的心态,但是,这基本也相当于自我欺骗。我会教你们,但是,不展开——

1. 改变心态的第一种方式是用分数目标代替录取与否的目标,问自己“我的英语离75还差多少,专业一离120还差多少”,量化自己每科的单科目标而尽量让自己少考虑最终的结果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但这种方式的效果可能只是聊胜于无;

2. 另一种方式是改变对自己的评价机制,从“我喜欢考上研究生的自己“到”我喜欢自己“,可以帮你们更好做到全力以赴。这个,我以前写过文章,这里不展开,详见:挖坟|不能做到全力以赴,你需要警惕自我价值陷阱

解决问题二,是我做这个公众号的“初心“,之前写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这里也不多展开,因为我们这个问题讲真不是一篇文章能解决的。在阅读原文里,我附上了我们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也是鞋哥的第一篇经验贴,希望可以给你们一些启发。这里只第101遍强调一个重要问题,学是为了用,不用的理论,没有意义。不要回避去做输出,鞋哥去年做了答题班、模拟考,在二战班里准备做读书会、做辩论赛,目的都是强制输出——但是,强制输出,怎么比得上你们的主动输出?

问题三的应对,其实是一种成长的烦恼。你们是成年人,你们需要学会去平衡学习与生活/工作与生活。这个问题上,鞋哥不是专家,只能把我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与你们分享——

1. 所有这样平衡的努力,都是让自己达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描述的境界“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玩得时候纠结自己还有多少个知识点没背,学习的时候又总放不下开黑的快乐,内心戏太多人会变胖的!!!

2. 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在固定时间、固定空间做固定的事情,例如自习室就是固定用来学习的、课堂就是用来专心听讲的(不然考试前你们就要花大把时间复习)、寝室就是用来玩耍和睡觉的,说到这里,我想得瑟下,自动给自己定下了不在床上玩手机的规矩,鞋哥重新体验到了“婴儿般的睡眠“;

3. 其实这些工作的核心,是创造仪式感,给自己创造一个固定的、容易达到的仪式,然后开始认真学习。关于这一点,你们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强迫症患者,事实上大部分的强迫症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要优于我们这些“正常人“——例如,在自习前大喊一声”变身“,从此1小时内禁止自己玩手机,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讲真,别笑,虽然我反对”过度追求仪式感“(很多人根本就是拿仪式感当作原谅自己的借口),但是适当创造仪式感(例如制定下固定的学习时间表),真的是我们对抗这个碎片化时代的法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