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牛的Excel用法——试读《别怕,Excel函数其实很简单》

 L罗乐 2017-05-06
第1章
 聊聊你也许不知道的Excel



第1节  最牛的Excel用法(2)

31.1.1 原来Excel还可以这样算


那一年,我还是名副其实的Excel资深菜鸟,知道Excel,却不懂Excel。但在工作中却经常需要使用Excel解决类似图1-5所示的问题。


  求销售总量,直接相加即可,于是我直接在F2中输入公式:=C5 C9 C11,如图 1?6所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使用这样的公式解决问题理所当然,没有什么问题。直到有一天,我写出了图 1?7所示的公式,也因此,我开始怀疑这种解决方式的有效性。


  不易输入,容易出错,通用性差……一定存在更好的解决方式,我想。

于是,我开始带着问题到处求助,一位网友帮助了我,他给出了更合适的解决方法,如图 1?8所示。


  使用这个公式后,无论我修改信息,还是增减表中的记录,Excel都会自动更新计算结果。甚至,当我将“刘春花”更改为别的姓名,在公式不变的情况下,也能求出对应的结果,如图 1?9所示。



  于是,我开始认真学习SUMIF函数,也试着用它去编写不同的公式来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如图 1?10所示。


  我以为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也以为我彻底认识、了解SUMIF函数了。但是后来我才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多么滑稽,因为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见到了更牛的解决方案,如图 1?11所示。



  这个公式彻底颠覆了我对Excel的认识,原来Excel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简单。

  我也相信,每个Excel用户都一定有过一些不堪回首、啼笑皆非的经历,而正是因为发现了当初的陈旧,才会有了后来的高效。

广播小伙伴们注意了

1、本内容摘录自图书《别怕,Excel函数其实很简单》,你可以试着回复“函数很简单01”、“函数很简单02'等关键词来获取更多内容;

2、该书目前在当当网新书热卖榜排第二名,欢迎喜欢纸质书的小伙伴们组团围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