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论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学堂

 蚂蚁上树啃大树 2017-05-06
摘 要: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中国的军事也随之进行了改革,军事教育也由于内外交困、军事近代化和军事改革思潮等多种因素,迈出了近代化的步伐。这一时期的军事教育体制明显的具有近代化的特征,开办了新式的军事教育学堂,派遣了留学生,培养了大批近代化的军事人才。本文从学堂的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和专业、考试制度等方面来考证,总结了近代中国军事教育的鲜明的新特点,这与旧的军事教育相比具有进步性和开创性。
  关键词:洋务运动;军事;教育
  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学堂是以军事学堂为主。这些军事学堂相对于旧式教育,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和开创性,本文从学生的入学条件、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考试制度以及派遣留学生四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招生录用条件苛刻。首先要求报名者身家清白、身体健康,还要本人家属甘结,亲戚保状方可应考。如天津水师学堂章程中规定:“其绅士认保报名,并将年岁籍贯三代开报入册,届时由天津道海关道面试,择其文理通顺者,先取百名左右送水师学堂面复。察其体气充实,资性聪颖,年貌文理相等,果是身家清白,挑选六十名。取具家属甘结,亲邻保状。”①再如1887年张之洞奏设广东水师学堂时说:“挑选博学馆通晓外国语文算法者三十各为内学生,再选曾在军营历练胆气素优之武弁二十为营学生,再拟业已读书能文年在十六以上三十以下之文生二十名为外学生。”由此可见,大凡能识字诵文的报考者,还要经过入学考试方能入学,最后取“文理通顺者”。进入学堂学习的考生,还不能说已最终被录取,还要视其情况,优劣淘汰一部分人。可见,这种新式军事学堂的入学门槛日益提高,要求的条件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很多有识之才才有机会进入学堂学习,学成以后为国效力,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上面所引资料多属正式的官方文件,面所引资料多属正式的官方文件,相对来说,较为可靠性,但是还有待于继续考证和辨伪。清末的武科举考试也同时进行,网罗了一些武艺高强、甚至有奇异功能的人,但是这些人多数只知蛮用武力,排兵布阵老一套,不知军事的近代化,以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对落后的传统的大刀长矛,新型的海陆军队对付腐朽的晚清军队,西方的“船坚炮利”自然给清朝统治者以威慑,清军惨败是必然的。于是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新式军事学堂就应运而生了。
  二、开设实用的专业和课程。虽然在“中体西用”原则下办学,但偏重于西方军事知识及军事技术训练。1867年,沈葆桢上书说:“每日常课外令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再如“其所以算学,洋教习皆能教授,所以船政学堂开设数年,并无汉文算学之教习。”比如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设广东水陆师学堂中说:“其水师则学英国语文,分管轮、驾驶两项;……陆师学德国语文,分马步、枪炮、营造三项……堂中课程限定每日清晨先读四书五经数刻,以端其本。”显然都是以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为主,把学习中学作为补充,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也就是说在学习西方军事知识中以西学为主,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口头上说要务本,实际上一般未列入正式课程,而且创办年代越晚,偏重西学的程度越大,这在国内军事学堂和国外留学课程中均有体现。虽然洋务派在政治上没有突破“中体西用”的范围,但在军事教育的实际实施中,却突破了僵化的科举考试的樊篱,使中国军事教育迈出了艰难而又有开创意义的一步。
  三、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这些军事学堂基本上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层层筛选的考试制度,从新生入学考试,入学后有月考、季考、年终大考,临毕业有的还要参加考试,准备再度学习深造,并且根据学习成绩给予奖罚。1866年,左宗棠折附清单中说:“开艺局之日起,每三个月考试一次,由教习洋员分别等第,其学有进境考列一等者,赏洋银十元,二等者无赏无罚,三等者记惰一次,两次连考三等者戒责,三次连考三等者斥出。其三次连考一等者,于照章奖赏外,分赏衣料以示鼓舞。”②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学生成绩与奖惩直接挂钩,成绩优者奖,成绩劣者罚,甚至辞退。再如天津武备学堂“两年以来勤课不断,于西洋武备各学俱通门径,臣屡派司道大员月试季考劝惩兼施。”③这样即便被录取的学生也有可能被剔退,给他们以压力,又实行了奖罚分明的制度,学习优者受奖励更加勤奋好学,学习劣者要受到惩罚,责其奋发,否则将被剔退,从而培养了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人才。这种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考试的优点,即严格的、赏罚分明的考试形式,但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却发生了变化,它基本突破了科考的内容和八股取士的形式。另外,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学堂教育非常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的衔接,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让学生们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新型的教学方法适应了新型的军事教育体制,这种近代化的培养人才的方式打破了清末科举制度的僵化体系。
  四、派遣留学生。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日渐成风,福州船政学堂多次派遣了留学生,后来的一些军事学堂也陆续派遣了留学生,向西方学习。由于清政府长期推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国内人民对外界消息闭塞,几乎一无所知,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国外学习,但是经过了几次频繁的派遣活动之后,人们的观念也逐渐转变,向西方学习已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热潮,选拔留学生的条件也逐渐严格起来。要求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聪明的头脑。这些留学生多以学习军事、科技、语言为主,其中以学习海军为最。留学生所学的课程以西学为主,虽然标榜以中学为体,但西学是主要的内容。国外的洋学堂要比国内新式军事学堂开放、自由的多。以福州船政学堂为例,艺童课序为“第一学年学习图重学统论,画影勾股、水力重学、汽学、化学、轮机制造法、法国语言、画图。第二年学习轮机重学、材料配力之学、轮机制造法、水力重学、化学、五圣学、房屋制造法、法国语言、画图,第三年学习轮机重学、轮机制造法、挖铁、煤学、船上轮机学、铁路学、法国语言、画图。”④包括艺徒课序、英学课序都以学习西学为主,课余时间学习中学,可见,西学的地位相当重要。这些留学生大多数学习刻苦,经历过严格的教育和磨练之后,回国成为有用人才,被委以重用,如二度出洋的林曾泰和刘步蟾分别任北洋舰队最大的舰――“镇远”号和“定远”号管带,均为总兵衔。文化大师严复先后担任福州船政学堂和天津水师学堂的总教习。萨镇冰曾总理过南、北洋海军,后任海军筹备大臣,民国初曾任海军总长。
  总之,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新式学堂在学生的入学条件、开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较大程度地改革了中国近代传统的军事教育体制,加快了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为后来我国军事教育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注:
  ① 朱有??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507页。
  ② 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第五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29页。
  ③ 朱有??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536页。
  ④ 朱有??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394页。
  作者简介:
  崔艳军(1980.10-),男,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