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词名句,抒情,伤感,凝眸,离愁
【名句】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出处】 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版本二)
【译注】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①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②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③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说明】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此词抒写离愁别苦,作者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婉细腻的感情。上片从描摹词中女主人公的举止神态写起,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复杂心境——想道出离愁,又不忍道出;下片进一步揭示了女主人公的难言痛楚,通过刻画主人公独倚楼头,含情凝眸的神情,极有分量地抒写了伉俪情深和相思之苦。全词写得缠绵悱恻,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赏析】 据考证,赵明诚在“公元1118至1120年,这期间赵明诚或有外任,清照独居青州。是时明诚或有蓄妾之举。作《点绛唇》、《凤凰台上忆吹箫》等”。也有人认为此词作于赵明诚赴莱州任职之际。无论如何,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之词。更多描写闺怨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上片前五句描写生活情景,透露出一种慵懒无奈的情绪: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髻鬟蓬松,无心梳理;宝镜尘满,无心拂拭;日上三竿,仍无惜时的情绪。这所有的无心,源于一个“慵”字,而这种慵懒的感觉则源于一个“愁”字。“生怕离怀别苦”句,点出离情,随即又一笔宕开,说“多少事,欲说还休”,想诉说却又有所顾虑而不得述说,这亦是一层愁绪。接着说因伤别而致“新瘦”,这种“瘦”不是因为过度饮酒,亦不是因为悲秋,而是这个“欲说还休”的离别之苦。至于“欲说还休”的原因,有人推测是赵明诚有蓄妾之意。 下片写别后思念。“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是说行人已去,既是把离歌唱了千千便,也难以留住。“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两句用典,表达双方刻骨铭心的思念。也有人由此猜测,赵明诚另有新欢。“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句写自己凝望的苦楚,她一个人在“秦楼”,呆呆地凝望。此情无人可与语,无人理解,只有楼前的流水,记住了她钟情凝望的眼神。至此,主题似已说明了,而词人又补足三句“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赵明诚离开后,她相思心切,产生了“新愁”;独处深闺,百无聊赖,又是一种“新愁”;想到从此天涯海角,终日凝眸,便又增一段“新愁”。层层叠加,此愁愈加沉重。最后这几句,用顶真手法,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把这种离愁推到了高峰。
(责任编辑:夏素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