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洲专辑-沙漠之花

 小溪收藏屋 2017-05-06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3/98403767_2.jpg

01-猎人之光-Les Chasseurs De Lumieres-1993
Ce coeur venu d'ailleurs-Avec Noa-
法国之色-La France Des Couleurs-2007 

Idir原名Hamid Cheriet,阿尔及利亚土著柏柏尔Berber族文化复兴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柏柏尔人的文化大使。他用富有情感的嗓音和诗一样的语言向世界传播柏柏尔人的文化传统,传达着撒哈拉原住民对自由的渴望——即使有历史上的阿拉伯强权统制和近代的法国殖民,他们的土著语言和文化依然能够得以保留。
1949Idir出生在Haute-Kabylie一个农夫家庭,由教徒抚养长大,最早学习地理并在一个炼油厂工作。1973年在阿尔及利亚电台节目中演唱摇篮曲而开始他的演唱生涯。后来他重新录制这首柏柏尔民间歌曲《我的小父亲A Vava inouva》,人声加吉他伴奏,成为阿尔及利亚广受歌迷喜爱的歌曲。你听不懂歌词,但你会被Idir伊迪尔的声音以及纯净质朴的旋律吸引。这是法国当代裸婚者吟唱的主题歌,被翻译了成七种语言。
Idir1976年专集《A Vava Inouva》被世界了解,歌曲《A Vava Inouva》被翻译了成七种语言。1979年创作发行了第二张专辑《您:我们的孩子Ay Arrac Negh》。1991年发行了从《A Vava Inouva》和《Ay Arrac Negh 中精选出来的一张精选集。1993年发行的《les Chasseurs de lumières-The Hunters of Lights》反映了他对个人爱好、爱、自由与流放的看法。原声吉它给这张专辑中的歌曲以一种现代性表现方法的尝试,在二重唱歌曲《Isaltiyen》中可以听到布列塔尼Breton歌手Alan Stivell的声音。
Idir是一个心怀信念的人,参加许多支持不同的理想与事业的音乐会。在1995年的622日,六千多人参加了一场以和平、自由、宽容为主题的音乐会,他们拍手称赞《阿尔及利亚——我的生命》协会的创始人Khaled以及与会的各位音乐家。Idir也参加了这场音乐会,他用演唱的方式表达了对在1998年被暗杀的卡拜尔(阿尔及利亚东北部的柏尔人一族中的一分支)歌手Matoub Lounes的深切怀念。
1999年向Idir致敬的专辑《Identities》汇集了来自非洲、法国、爱尔兰等国的世界音乐人Manu Chao Dan Ar BrazMaxime Le ForestierKaren Matheson(演唱A vava inouva 2)、Gnawa DiffusionZebdaGilles ServatGeoffrey Oryema
21世纪柏柏尔的春天》2001年春在巴黎召开,Idir在这场柏柏尔文化的欢庆会上再次重申了他的民族身份观。同年78日组织了一场公益音乐会,为Kabylia的人民募捐,当时,反政府暴乱正猛烈地冲击柏柏尔文化的发祥地。Idir这一举措成功吸引了许多明星、阿尔及利亚以及法国歌迷的加入,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持Kabylia人民。
Ce coeur venu d'ailleurs此心来自别处
无论是美誉亦或悲伤,但愿幸福时光与你分享,
不同的肤色,穿越所有的恐惧,此情永不移,他敢爱吗?
无论是美誉亦或悲伤,生活中有幸与你分享,即便不同种族,要穿越所有的恐惧,
我敢爱,此情不移我们彼此相爱,面对狂风暴雨,我向你发誓
我们彼此相爱,不顾抗议不顾种族 为了我们纯真的爱你是我生命的源泉,
你是我旅程的终点,酸楚与甜蜜都让我感觉很温暖
我们相爱时就发誓今生相依,抛开所有的世事纷杂,共同面对所有的是是非非
我们彼此相爱,迎着疾风骤雨,我向你发誓
我们彼此相爱,不管流言蜚语,也不管种族非议
我们彼此相爱,改变那些世俗和那些精神上的痛苦,共同度过一种别样生活
我们彼此相爱,新的生活等待着我们,试着牵住彼此的手
你为我们描绘了希望,还有那美好的明天,没有更多的鲜花,但它却已生根发芽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3/98403767_3.jpg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3/98403767_4.jpg

02-玛丽娜·雷伊Marina Raye-印第安长笛-精选-刚果
The Feminine Voice of the Native Flute,抚慰心灵的美洲原住民摇篮曲和夜曲,将美洲的民族曲调发挥到了极致,美洲人粗旷豪放的天性融入轻快热烈的欢铃笛韵,沉稳中透着蓬勃激情,不失旷达恬眠,博爱主题贯穿始终。
玛丽娜·雷伊被称为本土长笛女性之声。她的音乐被大量用于精神治疗。她出生于非洲刚果,10岁迁至美国,现和丈夫居住在北卡罗莱纳州西部一个以太阳能为动力的生态家园,致力于轻松地生活在地球上。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4/98406701_1.jpg

03A-非洲女伶-Women of Africa-2004.06.27:女性在保存非洲文化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压抑女性演出,非洲女性在音乐上的贡献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唱给小朋友听的摇篮曲到节庆欢唱大都是女人的天下。本辑歌手享誉国际的非洲女伶,大牌云集,巴伊亚的安给丽奎和南非的茱迪斯·尚芙玛都在国际上发行过几张脍炙人口的专辑。南非的「曼巴左女声乐团」由一群阿妈级的乐手组成,以纯人声「阿卡贝拉」形式演出,她们致力于推广祖鲁文化,她们经常受邀国际演出,一首轻薄短小的『Vimba』作为结束,真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03B-非洲游乐场-African Playground-PUTUMAYO的儿童音乐音乐系列,不仅在销售上有着亮眼的成绩,更获家长及专家肯定,这张「非洲游乐场」的艺人来自贝宁、衣索比亚、塞内加尔、马达加斯加等地,多数是成军达十年以上的国际知名团体,像成立于八零年代的南非团体「马哈达拉皇后合唱团」,便是三位从少女唱到阿嬷的团体,优美有默契的合声便是她们最大的特色。来自乌干达的史麦提不仅有着迷人的嗓音,更精通多样乐器,是一位全能的音乐天才。在同一张专辑中听到所有来自非洲最优秀的艺人团体的作品,真是乐迷一大福气。
03C-舞动非洲-非洲新势力African Groove-PUT210-时尚舞曲精选系列:非洲传统部落音乐加入新式电子节奏。其实许多的音乐型态最早的起源都来自非洲,经过了多年的改革演变,才会有这么多样形式的音乐风格。12组新兴团体集结成曲风多样的非洲新势力,包含了各式嘻哈、放克、饶舌、电音等元素,展现当今最流行的音乐型态,艺人们本身特色让音乐更为之丰富。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4/98406701_2.jpg

04-非洲之旅

如果你曾从非洲最北的突尼西亚到最南的南非,你就会发现这块大陆的多变的地理景观及丰富的文化特色。仅次于亚洲大陆,非洲拥有超过50个国家、1000多种语言以及3000多个部落。丰富多变的地理人文造就非洲音乐的多样化,复杂的旋律及舞蹈的形式更是它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主要特征。而非洲音乐对现今乐坛的影响,包括爵士、蓝调、摇滚乐、雷鬼都或多或少带着非洲音乐的灵魂,导致愈来愈多人投入了对非洲音乐的研究。
04A-非洲之旅-Africa-1999.07.13:专辑收录非洲各地的音乐精英,他们在国外演出中吸收各地音乐精华,您会发现非洲音乐在美丽丰富的现代编曲之下,加上自然的人声合音以及充满欢乐庆典的节拍,这张专辑让人发现非洲音乐的多样性,在传统精神下,创造出属于悦耳动听的非洲音乐。1.Ndima Ndapedza-Oliver Mtukudzi-2.Thandaza-Soul Brothers-3.Segne-Afia Mala-4.Love Is Just A Dream-Johnny Clegg & Juluka-5.Doly-4 Etioles-6.Sa Ntima-Samba Ngo-7.Wassiye-Habib Koite-8.Anoma-Oom-9.Gaeale-Diaou Kouyate-10.Francoise-Henri Dikongue-11.Ya Mbemba-Sam Mangwana-12.Manuela-Ricardo Lemvo & Makina Loca
04B-African odyssey-PUT191:非洲音乐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打击乐,许多现代西方流行音乐也在仿照非洲音乐的节奏。本辑收录了710首最优美的非洲抒情慢歌,让您经由本辑聆赏最俱听觉效果、最不一样的非洲音乐。01.Fundo Di Matu-Guinea-Bissau-02.The Well-Sierra Leone-03.Sou-Ivory Coast-04.Raki-Zimbabwe-05.Mar-Cape Verde-06. Kecu Minino Na Tchora-Guinea-Bissau-07.Kulala-South Africa-08.0Miri Yoro-Mali-09.Nipelaki Kwa Baba-Kenya-10. Sinama Denw-Mali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3/98403767_7.jpg

05-Vieux Diop威尤克斯 迪奥普-Afrika Wassa燃烧非洲-虾米收藏
呼喊,奔突于丛林,燃灼在荒原。沧桑而明亮,引吭一片青色的回响。
音乐里极富生命的意象铮然闪现,一些无可替代的光芒将人的视线牵引到那遥远广袤的原野——从萌动的清晨到日落的黄昏,悸动的热浪,倦成了疲惫的梦痕。天空璀璨的繁星,将饱蘸着黎明的甘露,洒落成丰腴的种子,去填充久已荒嶙的土地……音乐中有一种燃烧的热烈,仿佛有灵魂自声音中虔诚溢出,唱老了蛮荒,唱热了生命,唱醒了混沌——就这样不经意地感动起来,心被一种深沉的愿望温暖了!感受到一种原始拙朴的美感。那是神奇而灾难的非洲。那是被今日文明遗忘的非洲。
Pourquoi (Why Can*t You Be Have) 的歌词:当人们诉说着地球上生活的美好,请告诉我为什么这里生活疾苦战火不断,当我们争取和平的时候,请告诉我为什么会有战争……”天籁歌声,如泣如诉,真正的歌神当有如此的道德水平。人生不光有欢乐,亦有痛苦,怎能只谈欢笑,苦难视而不见,听歌亦如此,非洲有世界最丰富的黄金钻石储量,理当最富有,但却是地球上最最贫穷的土地与不断的战火,一切的一切值得深思!
非洲音乐的原始目的大多为庆典、游戏和劳作,他们常常击鼓而舞,音乐成为非洲人生活的一部分,因而音乐自然与语言和舞蹈的关系密切。虽然现代非洲音乐因不同文化和传统的渗透,呈现多样化的风络,但专辑《Afrika Wassa燃烧非洲》的音乐形式仍沿用了非洲音乐中常见的合唱附和主唱,保留了民歌舞蹈中的强烈节奏。传统的鼓点打击仍是曲中的主旋,在拇指琴非洲竖琴等传统乐器中隐约融入键盘吉他这类西方电声器乐,音乐的表现既现代又不失原有的传统特质。使音乐中的声线鼓韵弦撩仍深刻地烙着地域既有的规则和浓郁的情态,节奏扑朔迷离,亦如非洲大陆累累的纹路、滞重的肤色饥馑的眼神、在大戟植物的阴影和热浪的蒸腾中逐走的生灵……从听觉到心灵我体验着一种原始的迷离又质朴的激荡。我是个极易被音乐感动的人,明知道它只是一些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符号,不可太用心。但我仍挣不脱音乐的魔力,一弦一吟对我有磁场般的引力,若有若无的暗示总让我的心生涟漪。或许是心灵对某些呼唤的回应吧,穿过音乐,总能看到闪烁的光晕、深或浅的画面,于是忍不住要将音乐带来的感动写下来……这些即兴、重复节奏韵律的鼓点、简单的琴音烘托起不事修饰的饱满又暗哑的人声,粗犷而温厚,激越而孤寂,透着一种憨拙色泽。衍生在我脑海的那些景象又使这些从心底生出的歌声变得极为动人,不觉中,心也随之歌吟。然而,歌中迂回的叮咛,似有意要轻啄人类显现的伤痛似的,让我心情低回。我感动,还源于这《燃烧非洲》是一辑愁苦与欢烈交织的合唱,如流泪迎接朝阳,如荒野祈盼芬芳。既有大地迸发的生命绿焰,也有灵魂孤寂的啜泣。我从这样的音乐中去探视,古老的非洲大陆又是怎样继续着纯粹而漫长的创伤呀,那令人生惧的贫瘠犹如地球母亲心口一颗剜之不去的胎记……关于诞生与死亡、痛苦与希望、赞美与悲伤的画面,便楔进音乐每个音符,听着,似凿击。我在聆听中,抑止不住无边的想象,在它欢烈的呐喊或沉叙中体会着它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的苦难。Afrika-C On-Mouille-Pourquoi-Lepto-Sing Lo Lo-Kaliss-Manko-Ti Gui-Nio
Manko-
很棒的和声: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olNGrIroKE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3/98403767_1.jpg

06-艾芙拉Cesaria Evora-佛得角
Cesaria Evora-1941年出生于非洲岛国佛得角的Mindelo港,从小就在父亲的引导下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几岁的时候她便在家乡当地的酒吧和过往停靠的货船上进行表演,一方面因此谋生,另一方面也借以发泄她长期生活的压抑与不愉快。
她演唱的方式叫Morna:用克里澳尔-葡萄牙语演唱,属于黑人灵魂乐的一种,和布鲁斯类似,都是表达生命的苦难的音乐形式,混合了伤感的民歌曲调和吉他、小提琴、黑管悲伤的乐音,讲述佛得角苦难的历史和奴隶贸易。或许因为长期接触不同文化人种与生活的历练,她的歌唱不但涵盖法语/ 葡萄牙语的不同表达媒介,歌声中的低吟与浑厚微婉更透露出绝望中向前瞻望的乐观气息。
艾芙拉的歌声浑圆暗哑,她的演唱总是以情见长,无论是平淡的民谣还是欢快的舞曲,她总是能够演绎得亲切动人,真得像极了一个关爱你的祖母,用循循善诱的倾诉来化解你胸中的郁闷和愁结,虽然她并不像有些爵士女歌手能将高音唱得地动山摇,但她的声音却总是尤如风笛的气囊那样绵绵不绝的用乐符将你的身心包围,哪怕是她的歌声里总是含着忧郁,在这样的表达里也会变出一点微甜的味道来。由于在舞台上一贯赤脚,以表达对贫穷的妇女儿童的支持,她被人们称为赤脚女歌王
我从不关心她来自哪里,但从耳边第一次回响那能让夜幕低垂让街灯一下子在她的歌声里点亮的时候,我便永远记得这有些哀伤如鹧鸪的鸣声,她唱着歌手里夹着一支香烟,让棕榈张开手掌似的歌声像龙舌兰酒,那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与热爱提醒每一个不管是悲伤或是快乐生活着的人们,美好的事物从来都是免费的。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4/98406701_9.jpg

Sela Sela-Dance Together-http://www.56.com/u22/v_NTUzNjQ1ODA.html
Alane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2UAvCGVarQ/
07- 维伦嘉Welenga-Wes Madiko-森林物语-1998:你会找到充满了非洲民族的感觉。
Wes Madiko1964年出生在喀麦隆的Motaba2岁时祖父就让他接触灵魂音乐,教他演奏Kalimba(当地乐器:拇指钢琴)10岁时成为村子里几个有音乐天赋的年轻人组成的乐队-Kwa Kwassi的指挥。1987年被一个旅游团的音乐人发现后开始去往欧洲发展。1992年在美国发表了专辑《Roots》,1996年签约索尼法国,1998年与森林物语合作推出专辑《Welenga》。2000年发表了专辑《Sinami》。2009发表的单曲《sela-sela》收录2010年世界杯创作专辑《Mélowé》中。1 Alane2 Ken Mouka3 Awa Awa4 Woukase5 Kekana6 Mizobiya7 Welenga8 Wezale9 Ramende10 Mindoulou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4/98406701_3.jpg

08A-马里Mali-2005.06.26:非洲马里平原上曾有伟大兴盛帝国,如今只剩散布于干旱、沙尘旷野上的乡村。西元四世纪盖纳王朝就统治此地,后续的马利王朝于十四世纪达到财富和文化的高峰。当地还曾盛产黄金,贸易热络。不过这些都已是过眼云烟,如今的马利常年受到饥荒、疾病所苦,成为世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它于1893年被法国占领,常被称为法属苏丹,1960年独立之后方改今名。该国土地面积约一百二十四万平方公里,人口八百万上下,其中百分之九十信奉回教。科拉琴乃二十一弦弹拨乐器,同时具有竖琴和鲁特琴的特性,是马利曼丁哥语系部族职业音乐家的传统乐器。巴拉封琴的特性则跟木琴相当接近。本辑由这两项乐器的圈内高手合奏五曲,和谐流畅的默契,将苦旱非洲的静谧氛围刻画得栩栩如生,跟唱片封面所揭示的意境若合符节。
08B-马里:非洲-美洲之旅Mali To Memphis: An African-American Odyssey-1999.01.25:非洲原野之声是什么样?代表西非音乐印象的这张专辑,正是当地父子相承、代代相传所留下来的丰富音乐资产。马里音乐多半会以他们的kora(一种27弦的琴)伴奏,琤琤琮琮的声音如珍珠落玉盘,轻快的节奏与活泼的班巴拉族歌声更说明了西非马里人民的愉快天性。心情忧郁吗?只消一曲,保证烦恼一扫而光!
http://userimage6.360doc.com/15/0309/16/12294637_201503091645530494.jpg

09-Q008-00232-漫步月心-阿里Ali-图曼尼Toumani Diabate-马里-风潮TMCD-335-2006非洲马里音乐天才Ali Farke ToureToumani Diabate的顶尖合作。阿里恰如其分的吉它弹奏,伴着非洲21弦竖琴kora大师图曼尼令人神往的旋律,建构成这张忧美动人充满意象的经典专辑。这次合作是阿里北方Songrai/Peul与图曼尼南方Mande的艺术与文化结合,阿里的是草根蓝调吉它,图曼尼的kora竖琴弹奏则属较传统派的后裔(父亲Sidiki Diabatekora竖琴之王的美誉)。音乐不是彩排出来的,两位首次合作的乐人却有老伙伴般的默契,实而不华的音乐对话。在如斯大同的音乐美境中分享彼此信念,无分疆界无分主客无分你我,这种音乐应该只有来自天堂。专辑获得葛莱美最佳传统世界音乐。阿里于同年37日因骨癌于睡梦中离世,也使这张最佳传统世界音乐专辑成了他最后一张录音室作品。
Talking Timbuktu--Ali Farka Toure-Ry Cooder-19940329-美国
Ali Farka Toure来自马里的布鲁斯贵族,被称为非洲的John Lee Hooker:如果说布鲁斯是将非洲部落节奏与美国的非洲文化结合的产物,那么Toure则是将布鲁斯带回非洲生活。Toure一直认为所谓的布鲁斯音乐只是美国人在演奏马里的音乐。
他的音乐具有典型的非洲风格,简单的配器,常常是一把吉它加上传统乐器njarka(一根弦的提琴),再加上一种名叫calabash(葫芦)的打击乐器,有时会加上congasToure的音乐是一种低音的非洲式的吟唱旋律,和不是很标准的、常常是最低限度伴随着的强拍组合在一起,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具有浓郁非洲风格的布鲁斯。Toure可以用十几种语言演唱,他的歌都是有关教育、工作、爱和社会的。
Ali1939年出生在马里尼日尔河边的Kanau村有贵族(来自SonghaiArma族)血统的家庭里,Farka的意思是驴子,是体力和耐力的象征。他是家里第十个孩子,却第一个活过童年时代。他从事音乐他家乡Timbuktu曾遭到强烈的反对。
Ali没有上过学。在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他所受的教育全部来自田野。但他从小就对gurkel(一根弦的小型传统吉它)、njarkapeul笛子或是ngoni四弦诗琴这些乐器有着浓厚兴趣。他师从Mamby Toure练习吉他,1956年去看几内亚音乐家Fodeba Keita演出时印象深刻。他将用传统的gurkel演奏的歌曲改编为用吉它箱琴演奏,并根据一些传统旋律作曲。后来他和马里作家Amadou Hampate Ba成为好友,50年代末Ali跟随Hampate Ba走遍了马里录下了当地很多的民间音乐。
60年代他从HookerLightnin’Hopkins的音乐中发现了美国的黑人音乐特别是布鲁斯音乐,发现Hooker的音乐可以和马里北部Tamashech人的音乐相比,他开始用电琴弹类似Hooker的中速顿足的爵士节奏。
1976年他在马里电台的录音棚里制作了第一张唱片《Farka》。受Amadou Hampate Ba邀在法国的数月他在Sonodisc产牌下录制了几张唱片。但他后来回到了马里,马里人需要他。
1987年他第一次欧洲巡演,英国的温布利体育场有18000名观众看他演出。那时的西方正在为世界音乐痴迷,Ali Farka Touré的才华在非洲之外的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大放光芒。他在World Circuit厂牌出了第一张唱片《10 Songs From The Legendary (Songs from Mali)》和专辑《Ali Farka Touré》,这个厂牌抓住了他丰富的保留曲目。
1990年他带着新专辑《The River》回到世界音乐的舞台。在《The Source》里他和美国布鲁斯歌手Taj Mahal合唱了一曲。他曾说过我的音乐才是根和树干,他们(布鲁斯音乐)都只是枝叶而已。”1991年夏天他和John Lee Hooker一起演出,他们的合作具有高度的象征性,表现了非洲音乐几个世纪以来走过的漫长的道路。
他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世界音乐的行吟诗人Ry Cooder的注意。1994年录制的专辑《Talking Timbuktu》为Toure带来了西方主流的注意和一项葛来美奖。正如Taj Mahal的评论,那个家伙知道如何弹琴!他抓住了精神。他知道从哪里开始,也清楚要去哪里。
1996年向在马里电台工作的那些年致敬的专辑《Radio Mali》是用Songhai语、Peul语或是Tamaschek语演唱,吉他伴奏,表现了美国布鲁斯与Sahel的音乐之间的明显联系。
Ali将更多时间放在马里家乡Niafounké的耕种上,他大量投资农业灌溉项目并拥有350英亩肥沃土地。他当地年轻人提供工作以使他们不抛弃这片农业区。他在Bamako创办了Emi Cassette工作室扶植年轻的艺术家。他还帮助Rokia Traoré1997年的Découverte Afrique RFI上获奖。
Ali曾说过:非洲是我的灵感的源泉,我的家园,我的欢乐。在他用充满灵感的布鲁斯音乐赢得了全世界之后,他现在把他的大部分时间用来种地,在耕种土地的同时,他的音乐也种进了人们的心里。

10-哈比·柯伊泰选集-Habib Koite Baro-2001.07.241958年出生于塞内加尔提耶斯城Thies,却拥有马里国籍的吉他手哈比·柯伊泰,生长于一个传统乐师的大家庭中。他特殊的吉他技巧承袭于传统庆典活动中所弹奏的一种四弦乐器ngoni,没有人教我如何弹吉他,我是看我父母弹奏ngoni而学会的。柯伊泰与巴马达乐团创作了许多抒情的现代音乐,由于柯伊泰是基于传统的马里音乐进行创作,所以带有一种西非古风的感觉却又具备现代音乐的特质。由于柯伊泰与其乐团特殊的民族风格,曾荣获1993年法国国家广播电台最家新人奖。受到摇滚、吉他等乐风的影响,柯伊泰的音乐呈现一种马里式的非洲蓝调风格。这样一张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值得你慢慢探索。

11 -南非传奇South African Legends-PUT163-2004.06.25:南非在整个音乐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经孕育过无数杰出的音乐家,如路易斯·阿姆斯壮,查理·派克等大师,都是吸收了南非音乐的精华并发扬光大,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师。本专辑所收录的艺人各有来头,在南非积极从事社会运动并在2000年以「我的家乡」提名葛莱美奖的米瑞安·马卡贝Miriam Makeba;马卡贝的前夫修·玛沙卡拉60年代已声名不扉,近年来他更与爵士大师戴夫·库辛Dave Grusin及流行乐手辛蒂·露波合作;1988年保罗·赛门推出了一张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专辑「仙境」,便与黑斧女铁匠(Ladysmith Black Mambazo)合作,让他从一个民谣歌手变成了世界音乐的代言人,之后「黑」团推出属于自己的专辑,更是在国际上成为畅销的专辑。这张专辑当中的艺人,各个都是南非当代重要的狠角色,能够将他们放在同一张专辑中,实在是一个难得的作品,也是你值得收藏的专辑!1.Idlozi-Soul Brothers-2.Mbaqanga-Mahlathini & The Mahotella Queens-3.Kuyobanjani Na?-Vusi Mahlasela 4.Mbube-Mahotella Queens-5.Mazuzu-West Nkosi-6.Chileshe-Hugh Masekela-7.My Game-Lucky Dube-8.Gijim*beke-Johnny Clegg & Juluka-9.Umhome-Miriam Makeba-10.Abantwana Basethempeleni-Ladysmith Black Mambazo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4/98406701_6.jpg
12-米瑞安·马卡贝Miriam Makeba-我的家乡Homeland-2000.06.25
米瑞安·马卡贝Miriam Makeba50年代在家乡南非开始歌唱生涯,受到了当时极受欢迎的四人男子美声团体曼哈顿兄弟Manhanttan Brothers的注意而邀约同台表演,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爵士女歌手,之后组织一个名为云雀Skylark的女子团体,60年代成功将南非音乐带进国际市场。目前高龄70岁的米瑞安,创作力仍然相当旺盛,一直有新作不断产生,「我的家乡」算是她集数十年音乐功力于一身的优秀专辑,也让新生代乐迷见识到这位传奇人物的风采。除了新创作的歌曲外,米瑞安还重新演唱了「Pata Pata」别有一番风味。米瑞安参与了多数歌曲的创作,以母语及英语演唱,歌词当中以爱为主题,希望大家能多关怀身边的亲友,期待世界和平,呈现出浓浓的人文风情,获得了第43届葛莱美奖最佳世界音乐的提名。01.Masakhane-02.Amaliya-03.Pata Pata2000-04.Cause We Live For Love-05.Liwawechi-06.Lindelani-Featuring Lokua Kanza-07.Homeland-08.Umhome-09.Africa Is Where My Heart Lies-10.In Time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4/98406701_7.jpg

13-北非音碟Cairo to Casablanca-1998.08.25:北非一向给人非常神秘的感觉,即使是像Putomayo这样对世界音乐有研究的厂牌,也不敢轻易尝试要作一张完全属于阿拉伯音乐的专辑。而北非的音乐就像他所呈现出的文化一般,充满了深厚的宗教色彩,像隔了一层纱,永远也看不清最深层的内在文化,而Putomayo的任务就是要将这层神秘的面纱掀起,让大家好好地将她看仔细。北非的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向来就是许多文人雅士作为寻求灵感的圣地。所以在史上许多有名的作品都以北非作为背景,并充满了异国风情。本辑收录的歌曲来自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苏丹等国家最原汁原味的作品,让我们从开罗到卡萨布兰卡,一起神游北非风情吧!-1.Ya Rayah-Rachid Taha-2.Mabrouk Wo Arisna-Ali Hassan Kuban-3.Ki Kounti-Khaled-4.Dikra-Raina Rai-5.Nahawand-Sharkiat-6.Zwit Rwit-Idir-7.Ya Maalem-Maurice El Mediouni-8.Leali-Rasha-9.Through The Veil-Jamshied Sharifi-Hassan Hakmoun-10.Madanitche-Kadda Cherif Hadria
14-佛得角-PU156-非洲大陆最西点,为一半岛国家:01. Chico Malandro Ana Firmino-02. Cumba Ietu Boy Ge Mendes-03. Pays Sol Nana Matias-04. Nha Fe Teofilo Chantre-05. Cabo Verde Manda Mantenha Cesaria Evora-06. Cabinda A Cunene Bana-07. Sol Na Tchada Maria Alice-08. Injuria Jose *Zeca* Neves-09. Cinderela Fantcha-10. Tchon Di Massa Pe Zeca Di Nha Reinalda/Joao Cirilio/Blick Tchutchy-11. Nha Cumpadre Faustine Dulce Matias-12. Galo Bedjo Djurumani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4/98406701_8.jpg
15-藏在葡萄亚的非洲音乐-Afro-Portuguese Odyssey-2002.10.22:天生就有极高音乐细胞的非洲人,经过民族迁徙及文化融合,他们的音乐相当程度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音乐,位于欧洲的葡萄牙也有许多非洲的后裔,自然而然地展现了独门一派的音乐风格。这张专辑是非洲的豪迈奔放与葡萄牙的婉约成功地融合,有愉快的节庆吟唱,也有深情的动人情歌。所邀集而来的艺人包括来自安哥拉山的保罗˙佛洛斯、莫三比克的马布卢或是维德角的曼迪斯兄弟,由于都是年轻的乐手,所创作出来的音乐自然也是充满了新鲜感,消除了一般人对于世界音乐的刻板印象。1.Ze Inacio-Paulo Flores-2.Maldeyeni-Mabulu-3.Na Bu Mons-Eneida Marta-4.Cor Di Rosa-Mendes Brothers-5.Homenagem A Liceu Vieira Dias-Ruy Mingas-6.Nha Fidjo-Agusto Cego-7.Canta Forte-Banda Maravilha-8.Ermons Di Terra-Manecas Costa-9.Considjo Di Garandis-Bidinte-10.N*Tchanha-Dulce Neves-11.Bu Fidjo Femia-Ze Manel-12.Ti Jom Poca-Leonel Almeida-13.Africa Mamae-Jovino Dos Santos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3/98403767_5.jpg

E-沙漠之花-导演:雪瑞·霍尔曼-英国/德国/奥地利-2009-莉亚·科贝德/Liya Kebede
沙漠之花主题曲-Desert Flower-Martin Todsharow

影片开头华莉丝为母羊接生颇有喻义。女孩子行割礼那几分钟我跳过了,没敢看。

电影改编自索马里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Waris Dirie的自传,从索马里沙漠逃亡成为世界顶级名模,世人评价她为勇于反抗压迫的斗士,她生命中所体现的非凡勇气会激励每一个人去面对意想不到的困境。
她在索马里沙漠里出生。4岁时被父亲朋友奸淫,5岁时被迫接受女性割礼。12岁时为了五头骆驼被嫁给60岁老叟,赤脚逃婚时在沙漠险成狮子口中的食物。逃亡到伦敦做佣人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发掘成为世界名模。当她将5岁时割礼的经历公之与众后引起一片哗然,为了更多的非洲妇女不再受这种酷刑,38岁时她成为联合国反对割礼的代言人。
原本觉得沙漠之花里面有段音乐和星月之舞有些象的,但静下心来听又有很大的差别。整部电影的音乐很轻快,一度让我以为这是一部轻松的异域风情片。

割礼的首要目的是提供给男人可靠的验贞方法。他可以通过检查新娘的外Y情形来判断她是否处女。ML时女人伤口被撕裂,然后愈合,然后再撕裂,周而复始、苦不堪言。当丈夫外出放牧或务工时,这种割礼功能亦可用于他回家时来检验妻子是否忠实。
因割礼造成的疼痛使得她们成为没有性欲的无性者,一生得不到性快感。这一点与原始宗教的禁欲戒律相关,认为女子两腿之间有肮脏的、致使男人堕落的东西,认为女子不应该对性有兴趣,这是恪守贞操的根本
极其讽刺的是,经一些医学家证明,在生理学意义上,被施割礼的女人可以给男人造成更大的性快感。这有些像古代中国男子让女性裹脚的目的正是令她们行走时必须绷紧大腿根部肌肉,于是保持了紧窄。
一些原教旨主义者和社会学家,批评西方对非洲仍畅行割礼传统的国家的干涉,认为这是一种后殖民行径,一种西方价值中心论的狂傲,一种对别国文化传统的凌驾。这些人真是吃得太饱,上纲上线已成为他们如拉屎放屁一般的本能,与此同时,良心也被排泄掉了。其实,很多事,只要直接从基本的人性出发,就能做出惟一正确的判断。【转自网络】
以下是女作家Marielouise Janssen-Jurreit 对此巨细靡遗的描述:
割礼由女孩的母亲及女性亲戚操刀,父亲必须站在门外象征性地守护这项工作的进行。少女坐在一张几乎不曾清洁过的椅子上,有多位妇女按住她。接着一位老妇将她打开,用针刺固定在一旁,让XX整个露出来。然后用厨房里的菜刀将XX头切掉,并且将剩余的X纵切开来。期间会有一名妇人不断地擦掉血液,女孩的母亲将手指伸进切开的XX,将组织整个挖出来。此时女孩发出凄厉的惨叫声,但根本没有人理会她是这么痛苦。当母亲切除X时,会把肉清除到见骨为止,甚至连周围的部分也不能留下。接着母亲会用手指在流血的伤口中到处挖,同时也让另一名妇女碰触伤口,如此以确保所有组织都已切除干净,没有任何一部分残留。之后,女孩的母亲还会将整个内Y切掉,也会切除属于外Y的肉和皮肤,此时残酷的第二重头戏才正式开始。经过上述的步骤,女孩此时大部分都已经历过多次昏厥,然后又用药粉恢复知觉。其余邻居妇女会在一旁观看并且谨慎地督促母亲正在进行的工作。偶尔会有女孩因为无法再承受如此剧痛,想要咬舌自尽,因此会有一名妇人仔细观查女孩的嘴巴,不断地在伸出来的舌头上撒上胡椒,让它立刻缩回嘴里。当手术完成后,母亲会用刺槐的针状物将外Y的两侧缝合起来,只留下一个很小的开口来排泄尿液与经血。这个人工洞口愈小,女孩的价值就愈高。

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0613/98403767_6.jpg

Mamani Keita-Yelema-放肆幻听-马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Zkid-ouCcE/?resourceId=0_06_02_99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IPjhYSDH8Q/?resourceId=0_06_02_99

Mamani Keita的音乐历程非常梦幻,她的生命仿佛只为游历各种音乐形式而存在。从三角洲布鲁斯到传统阿拉伯世界的东方节奏,她的每一次尝试都给人们奉献了马里音乐家的无限可能性。
在唱片《改变Yelema》中她对于fusion和实验似乎走得更远,她已经不再试图寻找非洲与现代世界之间的联系,转而开始传达非洲日趋步向现代的信息。这张同时具备音乐性和乐趣性的专辑,标志着马里音乐和我们一起走进了21世纪,让我们对非洲音乐肃然起敬。这是由独立音乐厂牌No Format2006年出版的一张世界音乐唱片。No Format!以发掘非洲当地民间音乐为主的品牌,持续推出多张世界音乐选辑。
Mamani20世纪90年代中期来到法国,之前在演出团体Oulofobougou以及和马里国家交响乐团合作的经验使她踏上欧洲大陆的开端很顺利--她在巴黎的非洲人团体和社区里的工作都颇受欢迎。她受到马里音乐大拿Salif Keita邀请加入爵士团体担任vocal,为爵士音乐和非洲音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旅英马里吉他音乐家Sam MillsTom Diakite邀请她为自己的专辑《Espace》客串献声。2005年为由喀麦隆著名音乐家Manu Dibango制作的电影《叽哩咕与野兽Kirikou et les bêtes sauvages》的原声音乐中录制了四首新歌。
2002年出版的概念专辑《Electro Bamako》为全球音乐电子化下了一个最好的注脚。在这张和法国音乐家Marc Minelli合作的唱片中,Keita那独树一帜的声音和爵士节奏以及电子化的效果结合的天衣无缝,在加强使用音乐科技的同时,这位来自马里的女歌手并没有失去自己对母语和祖国的文化身份认同。
没有什么比自由更重要,没有什么比音乐更奔放,在一望无际的生命平原上,让奔跑的歌唱点燃心底的渴望,来自非洲的自由之声,跨越语种的灵感歌谣,非洲马里的原生音乐歌手Mamani Keita
遥远的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比遥远更陌生的是对土地的一无所知。渡过南太平洋咸湿的海水,进入东印度洋深色的水域,由马达加斯加继续南行,在温暖的好望角北上,由南回归线向赤道进发,找到尼日尔河的入海口,逆流而上,穿过几内亚的平原土地,最终可以抵达这个遥远的国度。马里。
在酷热干燥的非洲旷野上,一棵面包树干枯的枝桠倔强地伸向天空,与永恒的烈日蓝天千指交错。远远望去,四周一片空旷。这稀疏的植被景象似乎是非洲最刻板的印象。因为长久的暴晒,黄色的沙土上扬,带着大地的温度四处逃窜,如果不是偶尔跳过的羚羊或是一只猴子,这个世界连风也纹丝不动。
然而,生命的律动无处不在。内在的能量一定会找到它的出口,让你无预期地惊觉生命本身更炽热难耐令人颤栗的释放。奇怪的是,没有风,音乐却远远传来。非洲鼓和跳跃的节拍,欢乐的短笛和悠长的六弦琴,低矮的灌木和高耸的蓝天,干涸的河床和急促的飞鸟,这一切不是那么偶然地让我们遇见,一定不是那么偶然,要不然,生存的严苛和生命的喜悦怎么这么巧的在这非洲的旷野相拥而舞?在一个时而高亢时而低回的女声里,喜悦熔化了悲伤,自由释放了奔放,情绪点燃了歌唱。这正是非洲马里土地上最为人熟知的民间歌谣女歌手Mamani Keita
Tamala随歌声转入远处沙丘的尽头,竟听见了滚滚流动的水声。尼日尔河宽阔地平躺在非洲的烈日下。尼日尔河流两岸的热带植物千姿百态,妖艳入目。旷野里,有鲜艳的花卉,成片的沙棘,成林的棕榈,一株株高大的面包树更为显眼,雨季到来,枝繁叶茂,开花结果,雨季一过,绿叶落净,留下一树铃铛式的土黄色的果实。 而此时,它们只是这摄人歌声的妖娆背景,无论贫瘠抑或繁盛,都不妨碍这奔跑的歌声。这时,唱歌的黑人女歌手顺手采下一朵雨后的沙棘花戴在胸前,几只猴子跃上了邻近的大树,一条烦闷的非洲鲫鱼跳出了湍急的河流,手鼓师顺势敲了几个节奏的鼓点,于是她唱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 Djekafo》:在这片贫瘠而繁盛的土地上/歌唱有时候不仅仅是一种抒发/更是一种尊严/炽热的土地从不阻挡欢悦的脚步/贫穷的心灵才无法听见生命的歌舞/非洲 马里 尼日尔河两岸/用奔跑的速度甩掉眼泪和忧伤/只有这往复循环的节奏/方能释放这蓬勃的生命能量
这首《Eye Djama》,我们无法向你解释歌曲里的含义是什么。但是音乐本身的感染力已经告知了我们一切。听着这样自由的吟唱,已将人置身于非洲奇特的异域镜像之中,股股生活的热感随音乐涌来。世界上只有音乐,美术和食物是全人类无须语言沟通的。在语言苍白之前,音乐已经浑然天成赫赫有声。而类似这样的民间音乐更有着一种天然的感染力。Mamani的演唱自然自在,带着西非音乐的独特质感。无论是欢畅的歌曲还是舒缓的节拍,她声音里的律动感都令音乐跃然听觉,直接而酣畅。
Diarabi:这首歌曲欢乐的场景犹如辛勤劳作完的时刻,希望与汗水的光合作用。马里人民是非洲最能歌善舞的一群,他们的民间歌舞远近闻名,在非洲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歌舞之中绝对不能忽视。马里人的歌舞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每个人都会随时唱歌随时起舞。农夫在烈日下耕种,放牛人从丛林间走过,头顶食物从市场归来的妇人,随意休憩聊天的人群,只要一个唱起来,其他就自然地加入唱和之中。这种融入血液的律动正是非洲人民长期在艰困的环境中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也是抒发被酷热围困的内在的一种表达。但是马里作为西非的内陆国家,与撒哈拉内部的原生部落不同,他们的音乐已经受到西方音乐的部分影响,这是因为马里长期是法国殖民地的缘故,不过非洲音乐本质上的生命力却不曾改变。
Mali DenouMamani极富感染力的嗓音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原生的非洲。来自世界音乐界的著名音乐人吉他手Nicolas Repac功不可没。这张《Yelema》正是他为Mamani制作的。虽然Mamani之前有成名唱片《Electro Bamako》,但是这张《Yelema》才真正让白人世界的听众趋之若鹜。保留与呈现我们居住的星球上多元而斑斓的音乐文化,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即使我们每个人只能选择一种生活,但是近在咫尺的这张唱片却鲜活呈现了远在千里的另一种生活的内在。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一件事情。
Lado:在广阔的热带稀树草原上,天空飞翔着多种鸟类,旷野里生长着有板根的乔木、带刺的灌木,旱地盛开着鲜艳花朵的热带花草,草丛中出没着热带鸟兽。猴子与蛇是与人类共同生活的自由动物,还有那不时跳过视线的羚羊。在马里当地流传的一幅画中,有三只猴子,一只用手捂住眼,一只用手捂住嘴,另一只用手捂住耳朵,这幅画的含义是上帝已经安排好一切,我们可以选择不听不说不看。这是一种悠然自在的心境。正如他们的音乐。没有什么事情比放下手里忙乱的事情,抬起头唱歌跳舞更重要的事情了。当Mamani的歌声穿过灌木和沙地,树上的猴子和奔跑的羚羊也在欢悦地聆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