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词全认识,却依然读不懂句子」如何解决?

 slof2008 2017-05-06


这篇帖子列举出「单词全认识但读不懂句子」的所有原因,并且针对每一种情况给出可执行,清晰的解决步骤。本文纯手码共7000字,并附练习的资源下载!不要跳着读哦!

「单词都认识但是依然读不懂句子」是只有英语学习者才会遇到的难题吗?并不是!英语母语人士一样会遇到。当然,每个人理解障碍的原因各不相同。一个英语初学者读不懂可能是语法词汇基础差,而一个外国人的理解障碍可能仅仅是因为阅读内容逻辑太过复杂。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几乎永远都会发生「单词认识却读不懂」的情况,重点在于,你要了解理解障碍背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问题便得到解决。

所以,「单词全认识却看不懂句子」并不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实在不必惊慌。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将「单词全认识但是读不懂」背后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

  1. 一词多意,生僻义,俚语,词组等

  2. 文化背景

  3. 语法基础弱

  4. 理解和逻辑弱

记住,这四个理由并非平均就像打怪升级,英语程度不同的人在面对理解障碍时,背后的原因往往是不同的。例如一个高级学习者,生僻义和文化背景很难造成困扰,更多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内容逻辑过于复杂抽象。而对于一个初级英语学习者,他的困扰可能更多来自于语法和词汇,因为理解句子结构就已经很困难了,万一不幸内容又很晦涩艰深,那么即便单词全都认识,完全理解句子也是难上加难。

很多人以为读不懂是由一词多义和文化偏差导致的,实际上,这两个原因恰恰不是大多数人理解障碍的原因,因为只要手边有字典和电脑,这两个问题马上就可以得到解决。

1. 一词多意,俚语,词组等

很多人将理解障碍的理由归结于1和2,在我看来并不客观。回想一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读不懂的句子,恰恰所有的单词都是其最最常用的意思,并非生僻意。实际上,单词即便是用生僻意义,在各种高阶词典通过手机,电脑触手可及的情况下,完全不会构成一个困扰。

举个我现实中遇到的例子,在国外上班的时候,老板想让我lead一个任务,跑过来问「Could you champion this task?」。我当时很茫然——每个单词都知道,但是并没有马上理解他的意思。事后拿起字典一查,马上就知道这里用的是champion的动词意义:「If you champion a person, a cause, or a principle, you support or defend them」。可见,类似一词多意,俚语,词组等造成的句子难以理解是完全可以靠查字典和平时的积累解决的。(当然我事后不得不敬佩老板说话用词的艺术……领导真不是白当的啊,呵呵)

所以,一部靠谱的字典,完全能够避免一词多义,生僻义所造成的理解障碍。

2. 语境,文化偏差

这个原因对理解造成障碍的程度完全取决于你的阅读内容!!!

学术类,说明类的内容,比如学术期刊,维基百科,说明书等,文化偏差造成理解障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为什么?因为这些内容一般探讨的是一个事实判断,例如雾霾的成因,转基因是否有害,教你如何编程等等。无论何种文化背景的人,客观世界已经保证了一个理解的基础。例如阅读一本介绍美国地理风貌的书籍,任何人都可以理解丘陵,山川,河流等,因为我们在自己的国家也见过。这一类阅读内容,文化背景不会导致理解障碍。阅读障碍一定是别的原因导致的。 

举个不恰当的类比,就好比一部剃须刀的说明书,一定是用最直白清晰的语言告诉你如何正确的使用,不可能涉及到任何复杂的文化背景知识。类似的还有程序员查阅的技术文档,文化背景完全不会造成任何的困扰。 

那么什么时候文化因素会变成障碍呢? 

小说,笑话,脱口秀等这些包含着大量文化背景的内容才会造成巨大的理解障碍。大家应该都知道谷大白话,都看过微博上翻译制作的talk show?可在他之前明明就有很多人在翻译talk show了呀,为什么只有他名气最大?就是因为他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文化障碍,更厉害的是,他还可以将这些文化内涵本土化,又不损失其形意。脱口秀节目的文化背景信息密度非常大,又融入双关,讽刺等手法,穿插着各种文化,八卦,名族,历史,地理的梗。有空你可以试试不看字幕,很可能的结果是,你能听懂每一个字,但是你却完全不理解笑点在哪里。 

笑话,小说等是一样的道理,但是文化背景信息密度都比脱口秀低一些,可依然很容易造成理解障碍。例如笑话「Three guys walk into a bar. The fourth guy ducks.」对于对于美国文化之外的人,笑点虽然存在,但是会缺失掉一部分。这就是文化背景造成的障碍。

但是,从功利角度而言,绝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都是为了工作和生活,这就决定了大部分人的阅读内容不会并不会涉及到很多文化背景,即便涉及,往往也会可以用互联网搜索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太过于担心这个问题。 

事实上,真正对大部分人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的,是3和4两个原因。更糟糕的是,当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很多人就会真切地感受到阅读障碍,即便单词全部都认识。 

3. 语法基础弱


语法弱导致的阅读障碍突出表现在长难句上。简单句,从句,并列句,各种定语状语糅杂在一起就像烟雾弹,将句子的主干信息淹没了。如果句子内容又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又需要厘清各部分逻辑上的关系,这时候即便知道每一个单词在句中的准确意义,往往也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 

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可以短期训练突击提高。现在我来告诉你怎么搞定。 

前提知识 

和中文不同,英语是一个非常注重句子形式正确的语言。你不妨现在想一下,英语句子无论长短,句子的主语永远也不能缺少,谓语同样也不可缺失。于此对比,汉语句子形式往往更灵活,句子形式不一定完整,比如「下雨了」就没有主语。但当我们把这个句子翻译成英语时,为了保证形式正确,也要强制加入一个毫无实际意义的主语「it」。对我们而言,英语这种注重句子形式正确的特性其实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这意味着无论英语句子如何复杂,它永远也要符合一套固定的模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先学会这套模式,以其为工具,再去化整为零地分析句子,让主干信息浮出水面。

那么这套固定的模式是什么?

这个模式就是「英语句子的树形结构」。

申小龙在1998年的著作《中国句型文化》指出:

1. 英语句子呈「树」状辅排,即以主语与谓语动词搭配形成形式主轴,即句子的主干成分。 

2. 然后利用各种关联词和介词等把句中的各种短语(介词短语,名词短语),附加成分(同位语,插入语),分词(现在分词分句,独立成分)和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往这根主干上钩搭。犹如一棵枝叶横生的大树,盘根错节。

(请重复多次阅读这两句话)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这是说无论英语句子如何复杂难懂,它的主干永远都是最简单的「主谓宾」结构,这也是句子意义上的重点信息。可是,由于句子的每一个成分都是可以拥有修饰语,而修饰语可以以从句,分词,短语,附加成分等不同的形式不断地添加到本来非常简单的「主谓宾」结构上,这些修饰语是让句子变得复杂的真正原因。最终的句子结构和「树」的形式相似,「主谓宾」为树干,各种形式的修饰语是「树枝」,它们搭架在树干上,让句子形式变得复杂无比。

相比而言,中文的句子形式修饰语少,并且不是以「树形结构」出现的,句子结构也往往比较简单。这种思维差异同样是我们理解复杂英语句子的障碍。因此在前期的时候,我们势必要经历一定时间的不适应,让自己慢慢摆脱汉语思维的干扰,逐渐适应英语句子的组织形式,这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只要意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有意识地引导自己适应英语句子结构,朝着这个的方向努力练习就可以啦!

理解长难句的实质其实就是一个逆向过程:将复杂的句子还原成树状结构,看清谁是主干,谁是修饰成分。

好了,现在理解句子的关键方向你搞懂了。聪明的你,此时在脑海中会自然而然产生一个问题: 

我明白虽然再复杂的句子也分为树干和树枝,但是当它们糅杂交缠在一起,我又该靠什么来区分出它们两者呢? 

非常好的问题。这里「语法为标记系统」的准则就起作用了,什么意思呢?当修饰语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出现的时候,一定都会有个「标记」,这个标记提醒你:嗨,我是修饰语,是提供背景信息的,是树状结构的「树枝」。到这里,上面提到的逆向过程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任务: 

明确不同修饰语的「标记」特征,然后定位它们,就很容易还原句子啦! 

总结一下,我将上面所说的主干和各种背景树枝归纳为一个表格如下: 
树干在结构上是「主谓宾」的形式,在意思上,主干披露了全句的重点意思,即谁(主语)对谁(宾语)做了什么(谓语动词)。而其他树枝部分,全部都是对主干重点意思的补充,修饰,和背景信息的提供,例如形容词,定语从句修饰名词,状语从句补充地点,时间等信息。这些补充信息的提供由图表中第三列「标记特性」点名,例如如果一般我们在名词后面见到先行词,那么这个先行词实际就在提醒我们:嗨,我后面的句子是一个修饰性质的定语从句。我们就会将这部分归为树枝。其它的情况类似:由标记特性定位与其相对应的修饰语。

下面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前提知识: 

会跑之前,先要会走。同样的,如果你刚开始学英语,就想要读懂E-Prime,本来就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对吧?那么,如果你已经学了几年的英语,有一定的语法词汇基础,但还是看不懂句子,不妨对照一下上表第二列,看看自己是不是哪些地方知识点过于薄弱,先将手中的剑磨锋利,才好上阵杀敌。所以,先对应上表第二列中的语法知识点做个自查,如果某一条对你来说是懵逼的,你知道先去找一本语法书补充相对应的知识。

自查标准: 
不需要特别精通,但是要明白其概念并能在句子中正确地划分出它们 

最后,请确保自己至少有3000的词汇量。

大量突击练习

在越过语法和词汇的门槛后,此时进行大量的突击练习,这可以帮助你短期内大大提高你理清句子结构的能力,抓住重点。这部分是针对语法分析的专项训练,即针对大量长难句进行短期高强度的分析练习。当然,有些老师可能会更加推荐通过阅读报刊,原版书的方式增强对长句的理解,这当然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是,缺点在于效率太低,而且实际中遇到难句的频率并不高,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并不显著。 

任务可行度


就实施可能性而言,如果拥有不错的语法词汇基础,以我自己观察的经验,每天完成20句的分析,坚持一个星期句子分析能力就会有非常明显的提高。 

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诠释逆向解析的过程: 

The fact that many family organizations are not monogamous, as in the west, led many nineteenth-century observers to the erroneous conclusion that in “early” stages of evolution there existed no families, and that “group marriage”, institutionalized promiscuity, prevail.


步骤:

开始前,先查字典了解难点单词。 
monogamous:adj,一夫一妻的 
institutionalized:adj,(态度和行为)习以为常的 
promiscuity:n,(男女的)乱交,杂交 
erroneous:adj,错误的 
institutionalized promiscuity:n,习以为常的乱交制(这里「乱交」无贬义) 

好的,单词的意义都明确了,没有一个词用生僻意义。你读了好几遍,但还是看不懂这个句子?没关系,那就按照下面的句子逆向解析这个句子: 

② 按照句子顺序开始以树形图的方式逆向解析句子。 

分解步骤:

1)大多数情况下,句子的第一个名词就是全句的主语,即主干的「主语」。 

2)按照句子顺序,参照上表中的「标记特性」,划出可能的修饰语标记,这意味着「标记」之后的部分内容为枝叶。这个例子中,第一个出现的标记是that,由我们的语法知识推测其为从句标识,那么that后面出现的「主谓宾/主系表」结构(many family organizations are not monogamous)就可以被划分为枝叶了。再之后,第二个明显的标记为as,那么双逗号中的内容as in the west即为树枝。按照顺序,本句的分析流程如下: 

(不要被乱七八糟的箭头吓到,实际操作中,只要用笔做简单的划分就好) 
3)到图中的第8步,我们就将修饰成分找的差不多了实际上,这时候句子主干的谓语和宾语已经非常明显了,分别为「led」和「observers」。我们上面说无论英语句子多麽复杂,都是一种「树状结构」,那么这个句子的树形结构是什么样呢,如下:


图中圆形的部分即为图表中的「标识特征」,在你分析句子的时候,提醒你后面的内容有可能是修饰性的。红色的部分为树干,也是全句的重点「The fact led observers」,加上补语「to the conclusions」,意思就很明显了,即「这个事实让观察者们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也是这个长句要传达的重点信息。剩下的树枝就在这个重点信息的基础上补充背景细节。例如,the fact是一个什么样的事实呢?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就补充了这个细节。那么这个fact又导致了什么样的错误结论呢?同样地,两个并列的that同位语从句补充了这个信息。 

如果你足够心细,你会发现,这种结构是可以嵌套的。例如在最后的同位语从句「’group marriage’, institutionalized promiscuity, prevailed.」中,institutionalized promiscuity又作为从句主语group marriage的同位语出现。这有一点想计算机中「递归」的概念。 

4)按照树形图逐渐层层还原意思。 

如同刚才说的,主干提供重点信息。树形图就自然而然回答了各种问题,第一个树枝回答了the fact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树枝提供地点信息;第三和第四个并列回答了是什么conclusion的问题。就这样,层层递进,句子的意思变得清晰无比。 

你不妨按照上面的图,自己试着翻译翻译。 

最后还原的翻译结果如下: 

许多家庭不是一夫一妻制这个事实(the fact)让19世纪的西方的(as in the west)一些观察家做出过错误的结论(conclusions):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阶段,不存在家庭,存在的是群婚(group marriage),这是一种体制下的乱交。


上面用实例展示了逆向还原属性结构的过程,将实际的具体操作步骤归纳如下: 

首先,请确认自己完成了上面提到的语法知识补充和词汇量要求。 

我收集了100条说明性的长难句,放在了百度云盘,下载链接如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hXjlAo 密码: prnr

学习量: 
每日踏踏实实完成20条长句即可,预计耗时1.5-2小时,共5天完成。 

开始前准备: 

①. 下载好的100条长难句,只需要当天的20条句子
②. 笔和纸 

由第一句开始按照如下步骤完成: 

①.查单词,扫清词汇障碍。注意:这100条句子全为说明议论性,单词并没有用生僻意,也没有文化背景的干扰。 

②.多读几遍,如果能非常准确地把握意思,直接跳到下一条句子重复。如果看不懂,继续第3步。 

③.按照句子顺序划出主语,按照文章中第一张图确定修饰语的「标识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用笔在纸上画「树状结构图」。(参考上面的树形图)

④.完成后,确认句子的主干,即主谓宾。 

⑤.由主干确立句子的重点信息,然后开始从树枝还原句子意义,直至句子明白无误。 

按照这个练习方法,你对句子结构的理解短期内回到飞快的提升。
但是切记,一定要拥有基础的语法知识才可以开始练习。 

4. 理解和逻辑弱

由于逻辑弱导致的理解障碍其实是非常容易发生的。尤其是当我们阅读一个陌生领域的内容时,如果内容本身的逻辑关系复杂交错,难度大时,理解困难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实际上,这时候即便是看中文的相同内容,同一句话可能也要翻来覆去多看几遍才能理清逻辑关系,充分理解。 

其实这种感觉很多人都经历过,如果你第一次阅读自己专业的英语原版教材,即便单词全都认识,初期也一定会感受到非常大的阅读压力。这一点,在国内上完本科,然后去国外读相同专业继续深造的同学一定深有体会。在阅读教材或者paper时,即便单词全都认识,但依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每一句话,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教材和paper的遵旨本来是通过简单,明确,易于理解的文字传递知识,其中含有上面说的长难句的可能性都很低,更不要说使用生僻字和文化背景了。在这种情况下,造成理解障碍的真正原因在于逻辑本身的复杂性,加上英语句子顺序不同,就让理解变得更加困难。 

那么,一词多义,文化背景和语法薄弱的障碍都扫清后,对内容领域的不熟悉就一定是理解障碍的主要原因。那么当我们阅读并非我们专业内容的英语材料时,比如某些科普文,学术文,社科文等等,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障碍呢?这里有非常有用的技巧分享给大家。 

开始前,以浏览的方式一次性搞定术语(terminology)。 

我在去年开始学习Python时,直接开始阅读文档。由于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即便单词全都认识,开始的速度依然非常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里面含有大量的术语,这些字眼令人非常困扰,严重影响理解。注意,这里的术语往往不是生僻字,比如在我自己的专业里,development这个词就可能指代不同的内容,这对于外行就是困扰。 

所以在开始前,你最好就能用浏览的方式,凭借着你对这个主题的印象来快速分辨勾画出其中的专用术语。很多时候,这些术语很容易发现,你将他们收集归纳在一起,然后去搞清楚在这个特定的话题内容下,这些术语究竟是什么意思?注意,由于术语也可能是日常用词,所以我们一定要将其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区分开来,这会让我们的理解过程大大提高。 

随便摘抄一段关于Python的部分介绍:

Some of Python's notable features:
  • Uses an elegant syntax, making the programs you write easier to read.

  • Is an easy-to-use language that makes it simple to get your program working. This makes Python ideal for prototype development and other ad-hoc programming tasks, without compromising maintainability.

  • Comes with a large standard library that supports many common programming tasks such as connecting to web servers, searching text with regular expressions, reading and modifying files.

  • Python's interactive mode makes it easy to test short snippets of code. There's also a bundl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called IDLE.

  • Is easily extended by adding new modules implemented in a compiled language such as C or C .

  • Can also be embedded into an application to provide a programmable interface.


那么这时你应该快速浏览全部文档,根据话题,出现频率,重点等标准定位术语,比如这里的syntax,program,prototype development,ad-hoc programming,maintainability,web servers,regular expressions,development environment等。 

在一头扎入冗长的内容之前,先花精力将这些术语的意义搞清楚。记住,你要弄清楚这些terminology在相对应领域内的独特意义,这意味着你无法仅仅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弄清释义,而要推敲这个词在这个领域内的特定意义。例如syntax在字典里的意思是「语法」,但是你要多花些精力,搞清楚在计算机领域内的「语法」究竟具体是指什么?同理,ad-hoc字典里是「专门的」,那么为什么计算机有ad-hoc programming存在呢?这些是需要你提前搞清楚的概念。 

而通常,专业术语之间是彼此联系的。你会发现,当你将一篇长文,或者书籍的terminology都搞清楚了后,你脑海中已经自然而然建立起了一个知识脉络。还是以Python的文档为例,当你花费功夫将上面的术语搞清楚,其实对于小白的你,此时已经建立了编程了一个大体概念,凭借这一点,你再开始一头扎入文档中,逻辑复杂所能造成的理解障碍将会大打折扣。 

术语的问题解决之后,有时候还是会遇到理解障碍的问题。其实,这种障碍对于外国人也是存在的。莫提默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写道:一本书之所以能给你打来新的洞察力或者启发,就是因为其中有一些你不能一读就懂的字句。这句话就是说,当阅读内容本身复杂晦涩,逻辑交错时,读不懂是非常正常的。他这时将阅读比喻为拼图游戏,你总是要犯一些错误,总要融入一些自己的猜测,然后再继续阅读中不断地犯错,修正,直到拼图完完整整地展现在你面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