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袖巡礼 |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游玉霞谈做科普

 guooqqoo 2017-05-06

领袖巡礼 |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游玉霞谈做科普

2017-05-04 18:11

搜狐健康 整理/周亦川

一谈到科普与个人品牌的关系,北京同仁医院验光中心游玉霞医生表示,“首先我是一名医生,其次才是科普作者”。

初衷:用科普让病人有一些基本知识,交流会容易些

有一天查房,一个病人跑过来跟我说:“游医生我非常感谢你,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虽说你很年轻,但是你是给我讲得最清楚的。” 其实,我没有说特别多,也只是针对他的一些问题,给他介绍了一下最新的诊疗情况,并且比较明确回答了他的问题。

我经常想,为什么现在的医患矛盾这么厉害?原因有很多,除了医生不能改变的东西之外,还有医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医生该去做什么?

很多医生觉得医学很专业,给病人讲也听不懂。我们是不是也要反省一下,这是不是一种态度上的傲慢?利用一些时间写一些科普,让民众对这个疾病有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了一点知识之后再做交流会容易一些,这就可以缓解比较严重剧烈的医患矛盾。为改善医疗环境做一点事,这是我写科普的初衷。

关于科普定位,要写“专业型”还是“全能型”,我认为还是就我的专业来写——“游医生谈眼睛”。我不是一个喜欢追热点的人。当然参与一些热点事件会带来很多的流量曝光,这对于粉丝增长都会有很多好处。但是我对自己的定位,首先我是一名医生,其次我才是科普作者。保障每天用于专业的时间之外,再用自己额外的时间做科普。

运营:一步一步积累,科普让个人品牌“弯道超车”

医生的成长周期是非常非常长的,从一个小医生,一步步努力,可能经过十几年乃至二十年的锻炼,才能成为一个主任医师。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发现写科普是对我有帮助的,有点在弯道超车的感觉。

比如说我跟我同年资的同学相比,我已经比他们的知名度要大了,病人对我的信任度,以及周围朋友对我的尊重,包括我的朋友圈,其实都已经出现了差异化。有的时候,病人想找领域内更出名的人去看病咨询,但是他会因为看了你的文章,对你的信任以及专业水平的认可而来找你看病,所以说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度,认真做科普有非常大的作用。

最初写科普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个人品牌之类那么远的事情,就是慢慢写。比较幸运的是,虽然写的时间不是很久,但很多平台也找到我,这就是一个正反馈,激励我一直这么做下去。当然,也有很多医生写着写着就放下笔了。

选择:通过内容让粉丝沉积下来

目前,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平台非常多,并且去年是内容创业元年,呈现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科普形式也从文字开始向视频等多种方式转变。医疗健康类其实能写的人并不是特别多,可能一个平台的作者群是这些人,另外一个平台邀请你进了作者群发现还是这一堆人,写得好的科普作者会有很多平台过来抢。

邀请你的平台太多了,真是写不过来,我认为我会选择立足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游医生看眼睛”,这个是我关注度最高的平台。公众号可以把你的粉丝沉积下来,如果要做自己的个人品牌,这块的粉丝也是最可以用得上的。也有其它流量特别大的一些入口平台,但是他们对于粉丝转化作用不是特别大,在这里写稿有一些稿费,但比较来说,想走得更远,战略意义不是特别大。

展望:个人品牌也要“个性化运营”

如今,科普内容输出形式不断变化,比如从文字向视频做转化,等等。面对我的困惑,即一个人做科普,那么把这个品牌做出来,非常累,不只是写文字,还要做策划、做文案、写其他专业内容,甚至有商业公司进来还要做商务推广,要是能做到这些,我就快成一个全能的自媒体人了。所以我希望,未来是不是有平台可以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他们来帮优质的自媒体人做包装运营,以及做一些更好的推广,如果有这些更深入的合作,未来我们会走的更远一些,会做的更好。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