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赚穷人的钱容易?还是赚富人的钱容易?

 海枯石烂海枯 2017-05-06

赚穷人的钱容易?还是赚富人的钱容易?

文/李光斗

大家都说富人的钱好赚。相比勒紧裤腰带数着预算过日子的穷人,人们似乎更看好“闭着”眼睛豪掷千金的富人消费市场。事实真如此么?

富人更在乎附加值

商人看重的是富人们挥土如金的爽快。以商业奇才马云的画作为例。众所周知,马云非艺术家出身,但是其画作却频频拍得高价:2013年,马云自创的“马体墨宝”拍得了242万余元;2014年,马云的一幅墨宝“话禅”以468万元竞拍成交;2015年,马云的油画作品《桃花源》拍得了3300万元……不由惹人惊叹“世界太疯狂,有钱人真是任性”。彪悍的马云之所以成为价值千万的艺术家,背后暗藏着富人们“投其所好是为了混圈子”以及“花钱是为了挣钱”的消费观。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富人们喜欢不惜重金玩收藏搞投资了。

赚穷人的钱容易?还是赚富人的钱容易?

他们并非人傻钱多,他们更看重的是产品的升值和投资价值,以及“穷人走亲戚,富人混圈子”的社交价值,也就是产品之外的附加值。这意味着只要产品的切入点足够痛,足够有吸引力,哪怕是超出产品本身几十倍、几百倍外的价格富人们也会愿意为之埋单。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看,富人的需求层次较高级。他们不必烦忧生理、安全等基本需求,而更在意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精明的商人晓得紧紧的抓住这些消费诉求赚的盆满钵满。福布斯家族的生财之道便是最好的佐证。福布斯(Forbes)不只是一个排行榜,还是美国三大财经杂志之一,“赚富人的钱”是福布斯家族的发财准则,它通过“算计”别人的家财和研究如何在不同国家赚钱的秘密发财致富且传承百年。尽管福布斯家族从不肯公布自家家财,但从其对手美国《财富》杂志对其家族大哥史提夫·福布斯高达4.4亿美元的个人资产的估算来看,就可以大体了解到福布斯家族的财富规模。

赚穷人的钱容易?还是赚富人的钱容易?

有人说了“挣大钱的机会不常有,挣小钱的机会却常有”。二八定律告诉我们,社会上80%的财富只掌握在20%的人手中。但从消费市场的整体来看,穷人市场的规模却远大于富人。既是生活总免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基本的消费开支。

以中国为例,十几亿人,如果每人给你一元钱,那么你什么也不用干就能轻松甩万达王首富十几条街的小目标。同样的,如果你能从每个穷人身上赚到一毛钱,1亿小目标那都不是事儿。可想而知在中国穷人消费的市场规模之庞大,虽然利薄,但是多销啊。金字塔底层潜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穷人喜欢物美价廉

穷人对“免费”二字似乎没有抵抗。与富人的消费观不同,因为缺钱,又要维持生计,所以穷人兜里可支配的钱没有富人宽裕,他们像女人一样对价格敏感,爱斤斤计较。但他们与感性消费的女人又有所不同,面对贵到没朋友的商品,穷人当然首选物美价廉的,若是能免费那就他们就更开心了。以至于我们常能看到一些这样的情景,某某商家做免费送产品活动,门庭若市,场面爆棚,人们不惧严寒酷暑,兴高采烈的排成长龙等待免费的产品发放,哪怕只为领取一枚免费鸡蛋。相比此,富人更在意自己的时间和享受服务的质量。

赚穷人的钱容易?还是赚富人的钱容易?

“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企业家不是慈善家,商家自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天上掉馅饼的事就算有也不会常有。每每面对超市大放价或是折扣促销活动,受惠者自以为精打细算得了便宜,殊不知自己已经中套,不知不觉就买了一大堆压根不需要且用不着的东西回家;再则说,在免费产品身上浪费的时间成本难道不比赠品更值钱么?这就是穷人的消费弱点,喜欢用时间换钱,总以为自己占便宜。曾经不可一世的零售巨头沃尔玛就是凭借“赚穷人的钱”叱咤风云。

赚穷人的钱容易?还是赚富人的钱容易?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时移世易,以平价取胜的沃尔玛也没能扛住变化节节败退了,当下不论穷人的钱还是富人的钱都不好挣了。借用一句电影台词“您要是粘上了毛比猴还精”,现在的消费者猴精猴精的,撬动它们的荷包自然越来越费劲。

凡事都有例外,中国历史上的财富铁律是富不过三代,富人起落,穷人固穷。所以赚富人的钱反而有风险,赚穷人的钱却能持久。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替皇上搜罗奢侈品的江南织造府会被抄家,卖涮羊肉、烤鸭的东来顺、全聚德却能成为百年老店。

商亦有道:无论赚富人的钱还是赚穷人的钱,只可巧取,不可豪夺,只是这商道当下越来越少人遵守了。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委员会首席顾问、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