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建筑全世界仅存一座,竟然在哈尔滨

 四天天语图书舘 2017-05-06

关于“哈尔滨”名字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最有想象力的说法来自一个浪漫学者的考证:“哈尔滨”的发音是演绎自天鹅的叫声。也对,一座音乐之城配得起天籁之音的眷顾。在哈尔滨,音乐无处不在,太阳岛晨起吊嗓,松花江渔舟晚唱,公园里同道相和,马迭尔消夏时光……“哈夏音乐节”远没有北京上海来得知名,但哈尔滨人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力确实是一流的。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哈尔滨有四所非常专业化的音乐学校,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当属1925年创立的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

选址就不俗。其租用了一座1917年建成的、耗资12万卢布的学校旧址,据说此类型犹太建筑全世界仅此一座。

砖木结构,吸收并采用了大量伊斯兰建筑特征。穹顶为双圆心式,檐壁采用蜂窝状钟乳拱造型,入口处为马蹄形拱券,窗户设计也与此呼应,并在尖券处装饰犹太六角圣星。

这种建筑全世界仅存一座,竟然在哈尔滨

哈尔滨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啊

学校创始人是小提琴演奏家戈里德·施京和夫人钢琴家V.I.迪龙。学校以同时代俄罗斯音乐巨匠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的名字命名,后者被称为“挽救俄罗斯音乐”的人。学校创建之时,他尚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任职院长,1936年他长眠巴黎,而学校也于那年停办,让人不得不感叹世间确有机缘之说。

这种建筑全世界仅存一座,竟然在哈尔滨

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创办人:狄龙

这种建筑全世界仅存一座,竟然在哈尔滨

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创办人:戈尔德施京

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创办后,完全按照俄罗斯皇家音乐学院的教学大纲教学,专业教师水平规格之高,专业涵盖之广,历史难再。鼎盛时期有200余学生,经常出入商务俱乐部、铁路俱乐部募捐演出,那个时候柴科夫斯基、贝多芬、莫扎特等世界级大咖的曲目,成为了市民熟悉的旋律,锻炼了一批学子,培养了一众人才,更熏陶了一座城市。

这种建筑全世界仅存一座,竟然在哈尔滨

哈尔滨城史文物馆馆藏文物:

1930年10月13日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创办人

狄龙、戈尔德施京在上游街商务俱乐部(现哈尔滨科学宫)

举办贝多芬奏鸣曲首场音乐会丝绸广告

可惜,再结实的生活也经不起战乱的摔打。

九一八事变后,侨民迁移,音乐人出走,学校停办,对哈尔滨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和艺术断层,然而对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来说却贡献颇大,尤其“上海音专”,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哈尔滨的人才奔赴。

这个热情洋溢的城市有着打不败的精气神,也许隆隆的枪炮能掩盖音乐的声音,但是夺不走音乐的力量,只要有一线光亮,她就会在每个人的心底复苏,那已经融入骨血的喜欢,是热爱生活最有力的注脚。

2014年,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复业!

是的,摇篮回来了,

其实,音乐从未离开---

欢迎来

哈尔滨城史文物馆

参观,

开启历史全景天窗,领略城市百年传奇!

这种建筑全世界仅存一座,竟然在哈尔滨

地 址:太阳岛西林街8号

电 话:84272345(免费参观)

开馆时间:上午09:00——12:00

下午13:00——16:00(周二至周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