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去的石板街

 百合仔 2017-05-06

远去的石板街

濉溪城,俗称“口子”,春秋战国时期即为“汴水入濉之口”,金元时,口子又成溪水入濉之口,故称“濉溪口”。明时,本地商人富户多汇与此,这里的石板街建于清末,昔日喧嚣繁华,商贾纷至沓来,店铺林立。抗战时期,石板街遭到日寇焚烧,淮海战役被国民党飞机轰炸。解放后政府多次修复,恢复往日面貌。然十年文革,再遭劫难。九十年代中期,政府对石板街再次实行了保护开发。如今,这里再次兴荣起来,那些“前店后坊”商店、挂着各种灯笼牌匾的杂货商号、饭店小吃部多达上百家。小到针头线脑、大道家具电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沿街店铺大多昼夜营业,再现了当年“口子不集——常市”的繁荣景象。

布料店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布匹

老板守在铁艺加工店门口等生意

店内老板娘专心用缝纫机在做活

街上的医生正在为病人诊疗

“风水先生”在认真看书

小吃店的老板娘正在为客人盛着热腾腾的饭

工人们正在辛苦劳作

一位老奶奶正在看守着小卖部

长者在用稻草编着物件

卖串串的大姐忙着下菜


老城石板街,东至老濉河西岸,西至关帝庙巷南头,全长一公里,街宽五米。街面青石铺砌,光滑如镜。其建筑古朴典雅,呈明清风格,已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人们保持着很多传统的、安的逸生活方式。

安静古朴的街道

简单而传统的“家具”

店铺门前停放着一辆自行车

蹒跚前行的老者

老者坐在门前休息,年轻人在屋里下棋

小姑娘透过门洞向外看

一位阿姨靠在门口

门前挂着两个鸟笼

窗台上放满了喝过了酒瓶

石板街上仍保持淳朴、安逸的生活方式



关于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