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名医的儿科中医外治疗法 10种常用类型简便有效值得收藏

 云水禅心688 2017-05-06


中医小儿外治疗法概述

小儿疾病由于其发病迅速,变化较快,常使家长烦恼,加上服药时孩子的拒绝,打针时孩子的哭闹,常弄得家长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中医宝库中不乏良法,其中外治疗法就是对小儿十分适合的既简便,又有效的好方法。家长不妨常留意收集这类治疗方法,以应一时之需。

小儿外治法,是把药物应用于体表,借药物的性能,或于药物上再加热,使药性从皮肤表部或循经络传导而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小儿服药比较困难,而相对成人皮肤嫩薄,血管丰富,易于药物的吸收,故古代儿科医家对各种外治疗法很为重视,常用的外治疗法,有下列几种:

外治法的常见类型

1.熏洗法

即用药液蒸气熏洗患儿肌表的方法。如麻疹不透用芫花、浮萍、西河柳煎汤熏洗,以助透疹;水肿可用河白草汤熏洗躯体,以发汗消肿。在应用熏洗法时,应注意避免受凉感冒。如荆柴洗剂治疗小儿感冒发热:药用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30g,上药加水1000m1,浸泡20分钟,煎煮lO分钟,乘热先熏后洗全身,每次15分钟,日洗两次。连续熏洗2—4日,退热有效率达100%。

历代名医的儿科中医外治疗法 10种常用类型简便有效值得收藏

2.涂敷法

这是用新鲜中草药捣烂或用药物研末加入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患儿体表,以治疗内脏疾病的一种方法。涂敷部位,大都在囟门、胸部、腹部及脐部、手足心肿胀部位等处。

如用鲜马齿苋、鲜蒲公英、鲜芙蓉叶、鲜丝瓜叶涂敷腮部治疗腮腺炎。

用新鲜的毛莨,洗净切碎,加食糖适量(量约10:1)捣烂拌匀,放置较长时间(最好浸l一2个月)外敷治疗背部治疗肺炎、敷腹部治疗中毒性肠麻痹。

用明雄散外涂治痄腮,药用明矾45g,雄黄50g,冰片5g,前三味研细末和匀,加75%酒精调成稀糊状,涂腮腺患处。

用明雄黄倍散治疗带状疱疹,药用枯矾、雄黄、五倍子、黄连各等份。上药研末,麻油调糊,涂抹患处,溃破者用干粉撤敷。对带状疱疹有相当的疗效。

用吴萸根、生半夏等份研末,以鸡蛋清调和,敷双侧足心,治疗小儿脐风。

用野菊花、白药外用治疗顽固性湿疹。方法是用野菊花100g,云南白药1小瓶。先用香油涂抹患处,野菊花加水浓煎,取液加盐少许,温洗创面10分钟左右,干后用云南白药粉撒敷患处,日2次。连续用药10天,有效率相当高,一些患者甚至永不复发。

用中药涂敷脐部更是小儿常用的外用方,因脐部,即神阙穴与腹内脏器有着密切的联系,敷脐疗法中的中药首先作用在局部穴位,可吸收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并通过经络,调理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如肠麻痹、腹胀的敷脐疗法:用丁香、肉桂各5g,乌药、木香各10g,共研细末,用陈醋或黄酒调成糊状,取1/2敷于脐部,再覆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12小时更换1次。适用于治疗各种腹腔手术后,腹部胀气,帮助肠道功能的恢复。

如盗汗的敷脐疗法:只用五倍子8g,飞朱砂2g两味药;或单用五倍子研末,水调成糊状,外敷于脐,纱布或胶布固定,以治疗顽固性盗汗。一般晚间临睡前外敷于脐,24h后取下敷药,也可连续应用数天。

如复方五倍子散外敷治疗新生儿脐炎,将五倍子、枯矾、大黄共研末混匀,高压消毒后备用。先用75%酒精棉球将脐部消毒清洁,后将上述药粉均左右,视脐深浅而用温水调成面团状塞入脐孔,外用阔胶布固定,1日1换,连用3日为1个疗程。

历代名医的儿科中医外治疗法 10种常用类型简便有效值得收藏

3.罨包法

用连须葱白、生姜、豆豉各等份加盐少许,一起捣烂,罨肚脐眼上,以祛散风寒、消理积滞。

用白芥子末、面粉各等量,加水调和,以纱布包好,敷于背部,以治肺炎后期两肺湿哕音不吸收者。

再如在夏季暑天,用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研末,以生姜调成药饼,中心放少许丁香末,放置于肺俞、膏盲、百劳穴上,治疗哮喘。

4.热熨法

是将药物加热后,用布包裹,以摩熨肌表,不时以手移动的一种外治方法。

如用豆豉、生姜、葱白、食盐等一同炒热,熨脐腹部治疗腹部满痛。

小儿因风痰闭塞,昏沉不醒,不能服药,用生菖蒲、生艾叶、生姜各一把,捣烂如泥,再用麻油、醋炒热,用布包裹,乘热从头顶、胸背、四肢顺序熨热。

5.外贴法

这是用膏药加药末外贴或用药末调成膏状贴于局部的一种外治方法。一般常用的外贴疗法,常用中药研成细末,选用醋、酒、茶、水、米汤、药汁、姜汁等调成糊状,或再捏成饼、团、块等形状,贴敷于脐部(神阙)、足心(涌泉)及其他相关的穴位上。如用丁香、肉桂研末加少许麝香,置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治疗小儿慢性腹泻。

用麝香壮骨膏2张,剪成3em见方大小,分别贴于天突、膻力中、肺俞(双侧)穴,晚贴晨取,每日1次。用药3天,治疗风寒型支气管炎有效率可达81%。

贴膏疗法还可治复发性口疮,用归原贴膏(系由吴萸、细辛、上肉桂等药提炼加工而成)的药物胶布,每片4emX4cm,每晚临睡前,患者洗净双脚,擦干,将归原贴膏贴于双侧涌泉穴上。每日换药1次,一般用药4—5天即见溃疡愈合,同时见新发的溃疡点得到控制,继而痊愈。对于病程较长者可适当延长敷贴时间,以资巩固疗效。

6.蒸气吸入法

是用蒸气吸入器,使水蒸气由病儿口鼻吸入的一种疗法。用白毛夏枯草、板蓝根、川芎等药,作蒸气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鹅不食草蒸气吸入治疗鼻炎、鼻塞。

现在又改进使用中药雾化吸入法,同样可治疗气管炎、咽喉炎等呼吸道疾病。

历代名医的儿科中医外治疗法 10种常用类型简便有效值得收藏

7.发泡法

利用某些中草药敷于皮肤引起发泡的一种外治方法。常用发泡的中草药有毛莨、斑蝥等。

鲜毛莨(去叶)3L加入大蒜头一办捣烂,敷于单侧列缺穴上,24h后除去,可有水泡发出,以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鲜毛莨(去叶)3g,捣烂敷大椎穴上,用胶布固定,6—8h后可发小泡,以治哮喘。

8.中药灌肠法

用中药煎剂灌进直肠,通过肠道黏膜的吸收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

如中药灌肠退热方:用石膏20—50g,金银花、连翘、板蓝根、丹皮、紫草各10—20g,黄芩、龙胆草各5一10g。加水浓煎,去渣滤液,每用50—150ml做高位保留灌肠,每日1次。治外感高热,灌肠1—3次,有效率达100%

9.中药浸泡疗法

用中药水煎液,浸泡双足亦可治病。

如明矾泡足治流涎,用白矾9—30g,溶于热水,泡双足,治流涎不止。亦治口疮、喉痹。若洗浴,还可治痱子。

如明矾凤仙花糊治鹅掌风,方法是用明矾120g,白风仙花2棵,和醋250—500ml。前二味共捣烂涂搽患处,或浸泡在醋中24小时后再浸泡手掌,连续12小时,此方亦治灰指甲、手癣、铜钱癣。

10.中药熏药疗法

中药熏药疗法广泛应用于治疗外科痈疽、肿毒、疮疡及皮肤病属于阴证或虫证者,其功能随选用之药物的不同而有温阳通络、活血消肿、软坚散结、解毒止痛以及生肌敛疮、杀虫止痒等作用。常用烟薰药物有大黄、麻黄、肉桂、干姜、桑枝、桂枝、冰片、樟脑、松香、硫磺、雄黄、侧柏叶、白芥子、乳香、没药、大枫子、木鳖子、白芨、艾叶等。

注意凡阴虚火旺、阳热毒盛者禁用,不要灼伤皮肤(需灼烫皮肤者除外,香火隔冰片灼治寻常刺疣等,须熏灼至起泡为度,此法可一次根除寻常刺疣,且不留疤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