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叶香茗藏世界 半壶清泉煮乾坤

 文山书院 2017-05-07

一叶香茗藏世界

半壶清泉煮乾坤

 

又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时节大家都不能免俗,总要送个礼,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自古茶道通仙道,半为积福半修身。”所以送茶就是送福。而更有“通仙道”的人将“茶”字拆“十十”+“八十八”,即108,就是高寿,所以,送茶就是祝寿。而在有些地方,送礼也叫送茶礼,或简言之“送茶”,所以送茶就是送礼。茶到了也就是礼到了。人情礼俗尽在不言中,正是:“一叶香茗藏世界,半壶清泉煮乾坤。”


  篆刻家张鹏看了本联,认为煮“乾坤”说得大太。其实不然。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宇宙之大不可方物,粒子之小,日取其半万世不绝。所谓“乾坤”也就是我们可以想象的世界。乾为天,坤为地。《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简言之,就是君子有恒,师造化。


在汉字中,“世界”怎么讲?“界”好讲一点,上面是田,下面是人,人两边是八(分的省写,就是分的意思),篆书多写为左右结构 “”。《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田边谓之界。”《急就篇》与《凡将篇》、《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一样,是古代汉字启蒙典籍。原故宫博物院的院长马衡就将自己的书斋叫为“凡将斋”。


“世”,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三十年为一世。《论语》: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孔曰:三十年曰世。”这里老先生们把“世”与“卅”弄混了。


《毛诗》“世”:“而枼(叶)以为声。” “枼”字形为木上三片树叶,枼是叶的本字,与篆书“桑”相似。郭沫若《卜辞通纂》:“枼,葉之初文。”所以,“世”就是树木,就是自然界。“一叶香茗藏世界”不准确,应该是“三”叶香茗藏“世界”。甲骨文中的“世”就是“木”之上三片树叶形状。而没有下面的“木”时当什么讲?那就是花卉的“卉”。从汉字就分得清草本和木本!《说文》:“卉,草之总名也。”这回说得沾点边。


为什么用三片叶子就能够要概括整个“世界”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仓颉等先贤的智慧所在。过去我们老是以为“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敌人就是朋友,不是黑就是白。那你怎么看“天、地、人”,“日、月、星”,“左、中、右”,“你、我、他”,“产、供、销”,“红、黄、蓝”,“x、y、z”时空三维度?这不只是立场与视角的问题,也不只是一个语言表述的问题。而是在认识论的范畴出了问题。


至于“卅”在篆书中为何写的像“世”?以后讲“十”、“廿”以及“卌”、“五十”时一起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